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仔细观察一下各种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你就会发现它们各有一张时间表。做啤酒的蛇麻草在黎明三点左右开放,到八九点钟就凋谢了;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打开喇叭,快到中午便收拢了;五点钟野蔷薇绽放笑脸;六点钟蒲公英和龙葵向你含笑点头;七点钟芍药开始争奇斗艳;到了太阳当头的时候,美丽的午时花才展现它的美貌;下午六点钟,丝瓜花悄悄地舒展花瓣;日落西山以后,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开始吐香;月光花在皎洁的月夜里,好像美女掀起了面纱……
【小题1】短文中共介绍了哪几种花?
                   
          
【小题2】写出在下面时间开放的花。
黎明三点中:  
清晨四点:    
五点钟:
六点钟:
七点钟:
太阳当头的时候:
下午六点:
日落西山时:
夜里:
【小题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小题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争奇斗艳:
皎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2-28 01:45: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微群阅读

语段(一)

骆驼有灵敏的鼻子,能嗅到1.5千米外埋在沙丘下的水源。当它找到了水源,在20分钟内,能一次喝下100千克的水,使体重马上恢复正常。它把喝下的水存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里,这样就可以几天甚至半个月不喝水了。

语段(二)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会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它们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在微笑中开始新一年的生活。蝙蝠在冬天睡大觉,所以人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

语段(三)

做完了一天的工作,松毛虫开始用餐了。它们都从巢里钻出来,爬到巢下面的针叶上去用餐。它们都穿着红色的外衣,一堆堆地停在绿色的针叶上,树枝都被它们压得微微向下弯了。多么美妙的一幅图画啊!这些食客们都静静地安详地咬着松叶,它们那宽大的黑色额头在我的灯笼下发着光。它们都要吃到深夜才肯罢休,回到巢里后还要继续工作一会儿。当最后一批松毛虫进巢的时候,已是深夜一二点钟了。——选自《昆虫记》

【小题1】(对比阅读)认真默读三个语段,在对比中完成练习。
(1)选填正确的词语。
三个语段都介绍了动物的______(生活习性   外形特点)。语段(一)介绍了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列举了具体的______(数据   事例),揭示了骆驼能在沙漠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______(原因   特点)。
(2)填空。
语段(二)介绍了蝙蝠的睡眠,主要介绍了蝙蝠睡觉的______和______。语段(三)介绍了松毛虫______的习性,其主要食物是______。
【小题2】(品词析句)品读语段,做一做。
(1)抄写语段中描写蝙蝠睡觉和松毛虫用餐的动作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句子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并在语段中找出其他含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最后再仿写一句。
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在微笑中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小试身手)认真观察小猫或小狗等小动物,写一写它们用餐时可爱的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种”出石油

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有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研究表明,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  )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对石油植物的研究。

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订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小题1】从下面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倘若……就… 即使……也   只有……才…
【小题2】石油为什么可以“种”出来?用“   ”在文中画出来。
【小题3】从文中可知,“种”出来的石油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优越性。
【小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因此,开发绿色植物能源有利于环保。
C.美国、法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小题5】画“﹏﹏﹏”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打算如何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理解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大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中,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小题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后面的括号里打“√”,并用另一种读音组一个词。
模仿  mó  (  )  mú  (  )
薄壳 bó  (  )    báo (  )
【小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轻而易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线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按要求改变句型。
①工程师改进了船体的设计。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概括第3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
【小题5】科学家从蜻蜓、鲸、鸡蛋的哪一方面得到启示,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
【小题6】举两例来说说你知道的本文内容以外的人类的“老师”。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