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弯腰的谷穗父亲让儿子去田里看看稻子是否可以收割了,儿子回来后说:“爸爸,今年收成看来会很糟。”父亲问为什么,儿子回说:“我看到大部分谷穗都弯着腰,好像无精打采的,肯定不会丰收。”
父亲说:“我的孩子,你要知道,只有被沉重果实压着的谷穗才会弯腰下垂,有些谷穗朝天昂首挺胸,因为它们是瘪的。”
做人也是一样,有人趾高气扬,只因为他腹中空空,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谦虚低调,深感自己学识的不足。心灵高尚的人不会骄傲,因为他知道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小题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  ) 高尚——(  )
【小题2】“弯腰的谷穗”比喻什么?写出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26 11:28: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课外类文阅读。

启示

有位老太太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丈夫双目失明,顿时_____(留 流) 露出怜悯的目光。因为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_____(账 帐) 单,老太太发现比原来谈妥的价钱少了许多。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钱呢?”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_____减去那一部分,_____他使我不_____(在 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老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流下了眼泪。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

这件事告诉我们:_____我们无法改变人生,_____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_____我们无法改变环_____(境 镜),_____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改变态度。


【小题1】选择正确的字。
顿时________(留 流) 露出怜悯的目光。
油漆匠取出________(账帐)单
他使我不________(在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我们无法改变环________(境镜)
【小题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怜悯—________   缺陷—________
【小题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虽然……但是   之所以……是因为
________减去那一部分,________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________我们无法改变人生,________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________我们无法改变环境,________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改变态度。
【小题4】男主人对人生的态度是:________。
【小题5】油漆匠用________的方式来表示对男主人的谢意,他感谢男主人的原因是:________。
【小题6】女主人流下眼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小题7】这篇短文要表达的中心是_____
A.告诉我们双目失明的男主人是个开朗、乐观的人。
B.告诉我们只有一只手的油漆匠是个慷慨大方的人。
C.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人生观、心境及态度的改变,不仅可以改变生活方式,而且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D.告诉我们在身体残疾的情况下,不能悲观失望。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娩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要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小题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小题2】填空。
短文写了         的读书方法,分别是
【小题3】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你写一句有关读书方法,或劝告他人读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