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林则徐请客

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感觉受到了侮辱,心里非常生气。

过了几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送。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头还难受。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非常滚烫,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呆若木鸡,有苦说不出。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小题1】在第4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
【小题2】第4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省略号表示_____。
【小题3】第2自然段中,外国人哄笑的原因是________。
【小题4】用“  ”画出描写外国人“洋相出尽”的语句。
【小题5】外国人觉得林则徐是不好对付的中国官员的原因是(  )
A.外国人少,林则徐带的人多
B.林则徐负责查禁他们的鸦片
C.林则徐很有智慧,巧妙地反击了外国人
【小题6】短文中的外国人可以用词语“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9 06:16: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理解。
诚实的孩子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克雷洛夫和得米特里耶夫的寓言故事。   
一天,得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家做客。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儿子的才能,就对儿子说:“快朗诵一首先生的寓言给先生听。”   
屠格涅夫朗读的寓言故事很优美,很动听。客人和母亲都很高兴。这时,得米特里耶夫亲切地问:“我的寓言故事你喜欢吗?” 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喜欢。但是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他写的比你写的要好!”   
得米特里耶夫听了一点也没有生气,心里倒特别佩服这个诚实大胆的孩子。可是,屠格涅夫却把母亲给气坏了。她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客人刚一走,屠格涅夫的妈妈就气呼呼地说:“你这个十足的小笨蛋,怎么在刚才那位大作家面前不说他好,而说别人好呢?”  
屠格涅夫一点也不害怕,他大声说:“克雷洛夫就是好!我怎么想就怎么说,你难道叫我做一个说谎的孩子吗?我才不呢,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妈妈,这不对吗?”   
屠格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口顿时明白了口高兴地说口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呀口
【小题1】在最后一段的“口”里加上标点符号。
【小题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认真——( )    
喜欢——( )    
佩服——( )
【小题3】把下面的“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屠格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小题4】短文画“ ”的句子用了两种修辞方法,它们分别是
【小题5】屠格涅夫的妈妈生气的原因是:   ,可后来又高兴了,是因为:
【小题6】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1)这篇短文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爱读寓言的故事。( )
(2)这篇短文写的是屠格涅夫的妈妈教育孩子要诚实的事。( )
(3)这篇短文写的是屠格涅夫小时候敢说实话的故事。( )。

同类题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妈妈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学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妈妈起早摸黑地耕地,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妈妈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妈妈一个,妹妹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妈妈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有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的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个。三两口下区,嘴里没有品出味来,馒头已不见。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怎么办?干脆,把妈妈的那个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妈妈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稀粥吗?她说过,他不喜欢麦粑呀!

……

等我回到家,呆呆地看着手中的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有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妈妈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妈妈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你看嘛——”妈妈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的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妈妈把馒头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小题1】联系上下文揭示下列词语的意思。
苦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伎重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本文是以(_________)为线索安排材料的。
【小题3】文中的“我”其实是个懂事的孩子,请用事例简要说明。(至少三个)
(1)
(2)
(3)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小题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从文中找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悠悠童心
当我和童年告别时,没有和它握过手,没有和它谈过心,更没有向它说一声“再见”!
每当我看儿童捉迷藏、跳房子、办家家……我的血就加快了流速,全身微微发热,心里格外兴奋。我盼望成天和他们一起。
终于在一起了!我们一起在蔚蓝的天空下阅读优美的散文、诗歌,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我们一同在乡间田野上畅谈,又登上俏丽的小山,拾片红叶,采朵秋菊,跟着放牛娃唱牧歌;我们在充满神秘、哲理的松树林里捉迷藏,你找,我躲,这儿露出一角衣襟,那儿又冒出半个脑袋,林里充满了朗朗的笑声。
这些声音常常掀开我童年的窗帘——
那时,我是一个饥饿的孩子。法国的雨果说过,好奇是饥饿的粮食,每遇到它就想吃。那么我的饥饿可算是个好奇症吧!因为这“病”的缘故,我很小就会拆卸玩具、收音机,安装小汽船,修手电筒。知道了洋娃娃为什么会“哇哇”地叫,怎么使一块铁皮不沉水;懂得了野鸭为什么叫候鸟,而喜鹊又叫留鸟;想象着今后要到天宫去取桂花酒,下海里龙宫找龙王。
啊,我希望我的“好奇症”继续下去,永远保持童心。我希望永远在好奇中生活,永远过那追求、探索、惊奇、天真、快乐的儿童生活。
童心,童心把我带回到了50个小朋友的欢快笑声之中。
【小题1】本文以“童心”为线索,条理分明,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横线上的内容。
(1)文章开头:不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实:如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憧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哪个句子标志着作者的思绪由回忆到了现实?请用横线画出来。
【小题4】说说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