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屋舍俨然:   (2)并怡然自乐: (3)来问讯:    (4)豁然开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
B.①问今何世    ②由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焉 ②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②一箪,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小题5】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1 12: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复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来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渔人甚之(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3)欣然往( )
【小题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小题3】下列和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同类题2

阅读《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落英缤纷缤纷:   (2)屋舍俨然俨然: 
(3)渔人甚异之异:     (4)寻病终寻: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     
【小题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小题4】请问,写南阳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是否为“蛇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节选自《郑板桥开仓济民》

①留牍:公文。②潍县: 地名,今山东潍坊市。 ③ 值:遇,遇到。④谴:谴责、责备。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异 渔人甚之 属引凄(《三峡》)
B.舍 便船     屋俨然
C.去 停数日,辞 乃记之而(《小石潭记》)
D.道 不足为外人也 伐竹取(《小石潭记》)
【小题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小题3】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景色有什么作用?
【小题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总结概括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必要条件?(用自己的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