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其知憯于蛎虿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选自《庄子·外篇·天运》)
【注】①竞:竞争。②不至乎孩而始谁:不等长到两三岁就开始识人问事。③人有心而兵有顺:人人存有机变之心因而动刀动枪成了理所当然之事。④中堕四时之施:就中而言毁坏了四时的推移。⑤其知憯于蛎虿之尾:他们的心智比蛇蝎之尾还惨毒。⑥鲜规之兽:未经驯化、仍具野性的猛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子进 少:年轻
B.而民不 非:非议
C.以天下大    骇:惊扰
D.自以为圣人  犹:还
【小题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有心而兵有顺B.而乱莫甚焉
C.而犹自以为圣人D.而今乎妇女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B.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C.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D.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老子对子贡谈三皇五帝治天下的事,表达了老子追求自然无为的人生境界。
B.从老子的言论和子贡的表现可看出老子对儒家学说持反对的态度。
C.三皇五帝自以为是圣人,所以老子对他们是不是可耻和有没有羞耻之心不敢确定。
D.老子反对利欲观和人为因素对人的天性与物的本性的扼杀,主张天、地、人都统一于自然而然的道,表达了对人的生存本身的深切关注。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贡蹴蹴然立不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6 10:41: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批:劈、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坠下
D.善刀而藏之。 善:修治
【小题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②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③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④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庖丁开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者”,说明他从一开始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B.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C.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
D.本文以庖丁解牛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秋水至,百川灌(________)
(2)两渚崖之间不牛马(________)
(3)顺流而行(________)
(4)东而视(________)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矣(________)
(6)物之数谓之万,人一焉(______________)
(7)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________)
(8)人九州(________)
(9)井蛙不可以语海者,拘虚也(______________)
(10)不似尔之自于水乎(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5)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小题3】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又奚以自多
D.自以比形于天地
【小题4】从文中看,当河伯面对浩淼无际的大海时,他感到了什么?
【小题5】河伯和海神若是神的化身,其实他们身上也暗含着人的品质。想想这两个人身上,特别是河伯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东西?
【小题6】试析本文艺术特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

庖丁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砉然向然,奏刀骋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日:“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日:“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竅,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辄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谍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C.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D.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职业,“丁”是名字,这种取名的方法在先秦颇为普遍,如“弈秋”“轮扁”盗跖”等。
B.《桑林》,传说中商汤时代的舞乐名;《经首》相传为尧时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
C.“文惠君”为谥号。“谥号”指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品德修养而给予的称号。
D.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也叫《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其后学所著,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描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的神态动作。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心满意足的神态跃然纸上。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庖丁解牛》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庖丁解牛》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