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辟大理寺检法官,徙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嘉佑三年,始擢秘阁校理。逾月,改右正言。管勾登闻检院。又上书论政事,谓:“仓席空虚,内外匮乏,其弊在于官多兵冗。请汰冗兵,省冗官,然后除民之疾苦。”因条上十余事,多施用之。明年,日食三朝,及言:“日食者,阴侵阳之戒。在人事,则臣陵君,妻乘夫,四夷侵中国。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都未尽屏也。后妃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因言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燕饮无度。沔繇此坐废。久之,迁右司谏,管勾国子监。在职数年,以劲正称,遇事无小大辄言。谏官陈升之建请裁节班行补授。下两制、台谏官集议。主铁冶者,旧得补班行。至是,议罢之。既定稿。及与御史沈起辄增注兴国磁湖铁冶如旧制。主磁湖冶者,大姓程叔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即劾及与起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例,请诏问状,皆引伏。及出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进户部、知桂州。卒。及当官有守,初为检法官,三司请重铸铁钱法至死,下有司议。及争不可,主者恚日:“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诎。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B.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C.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D.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陇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能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会试者,通称为进士。
B.路、军:宋代行政区划名,“路”相当于今天的省,“军”从属于“路”。
C.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有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二是国家最高学府。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户籍、土地、赋税、军需、俸禄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及办案有方,得到认可。处理闽地诬陷仇家的官司时,救了五十三人,他的做法被提点刑狱推广。
B.吴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他上书指出国库空虚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上书十多件事,大多被采纳。
C.吴及重视义理。不屈不阿。在做检法官时,他反对三司对法令的改动,即使触怒上级也始终坚持看法。
D.吴及为官有功,却被冤枉与沈起增加了有利于程叔良经营的内容,被弹劾,遭贬。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
②疆场无虞,非所谓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8 09:54: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焕字德文,中山人。宋末兵起,城中久乏食,焕尚幼,煮糠核而食之,自饮其清者,以浓厚者供其母,乡里异之。稍长就学,天寒拥粪火读书不怠。登天德元年进士。调任丘尉。县令贪污,焕每规正之,秩满,令持杯酒谢曰:“尉廉慎,使我获考。”调中都市令。

枢密使仆散忽土家有绦结工,牟利于市,不肯从市籍役,焕系之。忽土召焕,焕不往,暴工罪而笞之。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悦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至是,始重之。

以廉升京兆推官,再迁北京警巡使。捕二恶少杖于庭中,戒之曰:“孝弟敬慎,则为君子。暴戾隐贼,则为小人。自今以往,毋狃于故习,国有明罚,吾不得私也。”自是,众皆畏惮,毋敢犯者。召为监察御使,父老数百人或卧车下,或挽其靴镫,曰:“我欲复留使君期年,不可得也。”

以本官摄户部员外郎,代州钱监杂青铜铸钱,钱色恶,类铁钱。民间盗铸,抵罪者众,朝廷患之,下尚书省议。焕奏曰:“钱宝纯用黄铜精治之,中濡以锡,若青铜可铸,历代无缘不用。自代州取二分与四六分,青黄杂糅,务省铜而功易就。由是,民间盗铸,陷罪者众,非朝廷意也。必欲为天下利,宜纯用黄铜,得数少而利远。其新钱已流行者,宜验数输纳准换。”从之。

再迁管州刺史,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曰:“刺史守职奉法,乞留之。”

以廉升郑州防御使,迁官一阶,转同知北京留守事。世宗幸上京,所过州郡大发民夫治桥梁驰道,以希恩赏,焕所部唯平治端好而已。上嘉其意,迁辽东路转运使,卒。

(节选自《金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B.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C.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D.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琚不解曰京师浩穰/不与外郡/同弃简就烦/吾所不晓也
【小题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德元年”中,“天德”是年号,“元年”这里指天德皇帝即位的第一年。
B.“进士”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一甲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和探花。
C.“迁”、“左迁”一般指升迁。“转”,是指官职调动。
D.“摄”,是暂代官职。另外表示代理官职的还有“权”“假”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焕从小懂事,很有孝心。他在饥馑缺粮的情况下,煮糠麸来吃,把浓稠的给母亲吃,自己只喝清汤。
B.刘焕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敢于鞭笞枢密使仆散忽土家中牟利于市的绦结工,因此被调任为中都市令。
C.刘焕计谋长远,使民向善。他认为国家铸钱应从天下长远利益来考虑,主张全用黄铜来铸钱,他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采纳。
D.刘焕德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在他调任为监察御史和迁升为管州刺史时,当地百姓都极力挽留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焕每规正之,秩满,令持杯酒谢曰:“尉廉慎,使我获考。”
(2)孝弟敬慎,则为君子。暴戾隐贼,则为小人。
(3)再迁管州刺史,耆老数百人疏其著迹十一事,诣节镇请留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D.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2)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素,字仲仪。祖,国初以兵部侍郎知制诰,始家京下。考,以太尉相真宗,位居朝首,执其政柄,为一代之宗臣,封魏国公。其薨也,章圣太后问诸孤,素犹未官,更以嗟恻,始授太常寺丞。服阕,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复召试,擢通判颖州,更怀州、许州。近臣荐其材高,复召试,赐五品服。凡三试禁林,当登馆阁之选,每以大臣亲嫌见抑。出知宿州,政有能名。庆历初夏戎阻命契丹渝平仁宗格以至诚邻敌自怀益修政事首增谏员。召素自宿知谏院,同判国子监。悉情献替,多见嚮纳。皇子生,将大庆赉,素曰:“西师尚严,劳臣在边,士苦战戍之勤,民疲赍送之役。而金帛散于不急,爵禄加于无功,庆赍非宜。”朝议为止。寻迁天章阁待制,领淮南都转运按察使。时初加按察之名,以假司官之重,奉使者率以苛峻为称职,素独处之以平易,惟贪暴吏莫容焉。英宗初,羌入平凉塞,连犯堡塞。朝议择帅,谓无易素者,除端明殿学士,复知渭州,边人闻素至,曰“无事矣。”羌服素威信,即解散。既下车,境上恬然。素御将卒有恩,阔略不苛急,人皆乐为用,而临事毅然,不可犯也。时谓三边统率,素称最。一日方燕飨,边民惊哗奔入城,将佐请阖门防奸变。素曰:“妄相恐尔。寇至,吾不知耶!”传令敢妄有言者斩,俄而自定,众服其明决。西陲诸路内属番部,因事质留者,有至老死不得出。素阅其籍,情非甚恶而系久者,戒谕散遣之,莫不感悦。素,宰相子,自励学问,洁操行,早从素游及所尝奖荐,至于幕府文武,间登公卿,或至将相,而素处之自如也。熙宁六年三月甲寅,卒于京师,享年六十有七。

(节选自《宋史·王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庆历初夏/戎阻命契丹/渝平仁宗/格以至诚邻敌/自怀益修政事/首增谏员/
B.庆历初/夏戎阻命/契丹渝平/仁宗格以至诚/邻敌自怀/益修政事/首增谏员/
C.庆历初夏/戎阻命契丹/渝平仁宗/格以至诚/邻敌自怀/益修政事/首增谏员/
D.庆历初/夏戎阻命/契丹渝平/仁宗格以至诚邻敌/自怀益修政事/首增谏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寺,与大理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并称五寺,负责掌管刑法案狱。
B.谏院,属于督察机构。谏官可评论施政得失,也可纠正皇帝错误。
C.下车,指官吏到任,与表示辞官归家的悬车相对,常用作“下车伊始”。
D.羌,指古代人们对居住在甘肃、青海等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素才学出众。他虽为宰相之子,但却未依靠家庭出身,凭借自身才华,通过三次考试,方才走入仕途。
B.王素直言敢谏。皇子诞生,仁宗意欲大肆庆贺赏赐,他以边关紧急、百姓困苦为由进行讽谏,最终被采纳。
C.王素遇事沉着。镇守平凉时,传言敌寇入侵,边民惊慌入城,将士信以为真,他却洞察真相,临事不乱,骚乱很快平定。
D.王素性情豁达。他与后来官位超越自己的朋友、部下以及曾经荐举的人交往自如,心情平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御将卒有恩,阔略不苛急,人皆乐为用。
(2)素阅其籍,情非甚恶而系久者,戒谕散遣之,莫不感悦。

同类题4

阅读了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肃之季弟   季弟:最小的弟弟
B.肃之鞠育诲道 鞠育:抚育
C.集贤校理   加:增加
D.知延州 出:出京城
【小题2】下列句式与例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例句:笆少鞠于兄。
A.渐见愁被迫
B.謇朝谇而夕替
C.为仲卿母所遣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小题3】对于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 到他的拒绝,后来他/是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李承之做事认真,颏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 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倩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C.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 及农由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
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 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殿试中乙科。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規,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惇。时光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谑侮田光,光苦之。轼谓惇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搗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惇以为然,光赖以少安。

(元佑)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频河并且黄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遗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滩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B.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颖地为患/
C.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颖地为患/
D.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颖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嘉佑二年”与“是月丁未”不同,后者是干支纪年。
B.殿试,又称廷试、廷对,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宋代始为常制。
C.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D.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识兼茂,考试成绩卓异。殿试考中乙科;考试作策论六篇,文理很清晰;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只有吴育和苏轼达到。
B.苏轼为人和善,巧妙化解矛盾。苏轼的老友司马光、章惇意见不合,章惇常常为难司马光,苏轼用许靖事例说服了章惇,司马光才稍得安宁。
C.苏轼宽严相济,认真执掌贡举。时逢大雪严寒,苏轼放宽对士子的禁约,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他巡视考场发现应试士人用语暧昧的,都奏请驱逐。
D.苏轼科学决策,制止治水错误。苏轼刚到颖州,就派人准确测量,发现以前治水的计划有严重错误,就上报朝廷,及时叫停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2)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
【小题5】宋高宗即位后,崇赠苏轼为太师。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明高宗这样做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