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少好学,善属文。起家齐武陵王国左常侍,遭父忧去职。居丧尽礼,每之墓所,哭泣处草为之枯。天监初,尚书仆射范云嘉其行,将表奏之,会云卒,不果。久之,除右军安成王参军,俄迁兼廷尉。时三官通署狱牒,子野尝不在,同僚辄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从坐免职。自此免黜久之,终无恨意。时中书范缜闻其行业而善焉。会缜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历非次,弗为通。出为诸暨令,在县不行鞭罚,民有争者,示之以理,百姓称悦,合境无讼。及齐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既行,子野撰为《宋略》二十卷。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普通七年,王师北伐,敕子野为喻魏文,受诏立成。高祖以其事体大,召尚书仆射徐勉等集寿光殿以观之,时并叹服。俄又敕为书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谓可待旦方奏,未之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笔,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喜焉。自是凡诸符檄,皆令草创。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愈然重之。子野在禁省十余年,静默自守,未尝有所请谒,外家及中表贫乏,所得俸悉分给之。无宅,借官地二亩,起茅屋数间。妻子恒苦饥寒,唯以教诲为本,子侄祇畏,若奉严君。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选自《梁书•裴子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B.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C.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河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D.子野为文典/而速不尚丽靡之词/其制作多法古/与今文体异/当时或有诋诃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偏孤,指早年丧父或丧母。古人对死很忌讳,故称父母之死为“见背”“弃养”等, 如《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
B.国子博士,学官名。始设于晋朝,最初只有一名,此后历代沿袭此官,唐代时,隶属国子监祭酒,共有六名,分掌六学。
C.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故得名。文中指五鼓时分,即凌晨六点。
D.中表,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属为“内”,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属为“外”。内为中,外为表,合而称之“中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子野恪尽孝道,感动苍生。祖母去世时,他才九岁就悲痛泣血;父亲去世,他离职服丧,每到墓所,哭泣处草木都为他枯萎。
B.裴子野才华横溢,令人叹服。年少时好学,擅长写文章;尚书仆射范云、撰写《宋书》的沈约甚至高祖,都对其文才赞美有加。
C.裴子野施行德政,以理服人。任诸暨县令时,不施行鞭打刑罚,以理服人,以理息讼;大家都称赞他,全县没有诉讼事件。
D.裴子野自守操行,舍家济人。家里没有住房,借用官地二亩修建茅屋得以栖身;妻子儿女常挨饿受冻,所得俸禄分给贫困的亲戚。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叙事评论多善,约见而叹曰:“吾弗逮也。”
(2)末年深信释氏,持其教戒,终身饭麦食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8 11:45: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孝绰,字孝绰,彭城人。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融每言曰:“天下文章,若无我当归阿士。”阿士,孝绰小字也。绘,齐世掌诏诰。孝绰年未志学,绘常使代草之。父党沈约、任防、范云等闻其名,并命驾先造焉,眆尤相賞好。范云年长十余岁,其子孝オ与孝绰年并十四五,及云遇孝綽,便申伯季,乃命孝才拜之。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頃之即真。高祖雅好虫篆,时因宴幸,命沈约、任眆等言志赋诗,孝绰亦见引。尝待宴,于坐为诗七首,高祖览其文,篇篇嗟賞,由是朝野改观焉。初,孝绰与到洽友善,同游东宮。孝綽自以才优于洽,每于宴坐,嗤鄙其文,洽衔之。及孝绰为廷尉卿,携妾入官府,其母犹停私宅。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之,云:“携少妹于华省,弃老母于下宅。”高祖为隐共恶,改“妹”为“姝”。坐免官。孝绰诸弟,时随藩皆在荆、雍,乃与书论洽不平者十事,其辞皆鄙到氏。又写别本封呈东宮,昭明太子命焚之,不开视也。孝免职后,高祖数使仆射徐勉宣旨慰抚之,每朝宴常引与焉。及高祖为《籍田诗》,又使勉先示孝绰。时奉诏作者数十人,高祖以孝绰尤工,即日有敕,起为西中郎湘东王谘议。后为太子仆,母忧去职。服阕,除安西湘东王谘议参军,迁黄门待郎,尚书吏部郎,坐受人絹一束,为饷者所讼,左迁信威临贺王长史。頃之,迁秘书监。大同五年,卒官,时年五十九。孝绰少有盛名,而仗气负才,多所陵忽,有不合意,极言诋訾。领军臧盾、太府卿沈僧杲等,并被时遇,孝绰尤轻之。每于朝集会同处,公卿间无所与语,反呼仆卒访道途间事,由此多忤于物。 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世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流闻绝域。文集数十万言,行于世。

(选自《梁书・刘孝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
B.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
C.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
D.天监初起家/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俄以本官兼尚书/水部郎奉启陈谢/手敕答曰美锦未可便制/簿领亦宜稍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诰,文体名,是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发布的命令、文告。
B.志学,作为年龄的代称,相当于说“弱冠”,语出《论语・为政》。
C.公卿,三公和九卿的简称,原是秦中央集权体制,后也泛指高官。
D.辞藻,意为诗文的辞采,常指修饰文词的典故或华丽的词语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孝绰恃才而任性。起初他与到洽关系友善,但后来到洽很怨根他,原因是孝绰自认为才能胜过到洽,讥笑到洽的文章
B.刘孝绰年轻有盛名。范云虽然年龄比孝绰大很多,但他很欣赏孝绰,以至和他结为兄弟,并让自己的儿子拜见了孝绰。
C.刘孝綽被高祖赏识。他被兔职后,高祖多次派徐勉宣旨抚慰他,每有朝宴也常让他参加;高祖作了诗,又让徐勉先送给他看。
D.刘孝绰常盛气凌人。他对人多加欺凌轻慢,有不合自己心意的人或事,便不惜夸大其词加以毁谤,尤其轻视盾、沈僧杲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
(2)洽寻为御史中丞,遣令史案其事,遂劾奏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既长勤学,以晋代竞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元年,复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B.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C.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D.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
B.“郊庙”是指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也指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也借指国家政权。
C.“草隶”又称隶草,是隶书的草写体。隶书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是汉朝的官方字体。
D.“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云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写一篇奏章,便显出文采;二十六岁时完成《晋史》,皇帝下旨将其收藏于秘阁。
B.子云为官有道,受人爱戴。子云虽性格沉默娴静,不愿进身为官,但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善于处事,得到别人的称许。
C.子云积极进言,勇于革新。他在兼任祭祀官时,建议朝廷应改变祭祀时用的旧乐曲,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其修改。
D.子云钻研书法,成绩斐然。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对隶书章法颇有研究,通晓隶书规律,书法得到了梁高祖的推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长勤学,以晋代竞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
(2)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皎,晋陵暨阳人也。世为小吏。皎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景之乱,事景党王伟。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时兵荒之后,百姓饥馑,皎解衣推食,多少必均,因稍擢为暨阳、山阴二县令。文帝即位,开远将军。天嘉元年,封怀仁县伯,邑四百户。

王琳东下,皎随侯瑱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王琳奔散,将卒多附于皎。三年,授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监江州。寻诏督寻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将军、州资、监如故。周迪谋反,遣其兄子伏甲于船中,伪称贾人,欲于湓城袭皎。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其年。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迪,迪平,以功授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爵为侯,增封并前五百户。未拜,入朝,仍授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

皎起自下吏,善营产业,湘川地多所出,所得并入朝廷,粮运竹木,委输甚众;至于油蜜脯菜之属,莫不营办。又征伐川洞,多致铜鼓、生口,并送于京师。废帝即位,进号安南将军,改封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选自《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B.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C.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D.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谥号有美、平、恶之分,文中皇帝的谥号“文”是美谥。
B.除,除去旧职。除的本义为宫殿前的合阶。而阶梯一级一级改变,故可用来表示免去原有的官职。
C.侯,是五等爵位的第二级。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政治等级制度之一,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秦汉以后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主要是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来充作食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皎聪明敏慧,勤于文书。文帝做吴兴太守时,以华皎为都录事,军府粮草钱帛之类的事务,多委任给他。
B.华皎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在兵荒之后,他对百姓极为关怀,慷慨相助,衣食不管多少一律均分给大家。
C.华皎为国征伐,平叛有功。他参与平定王琳之乱,都督五郡军事,主持平定周迪叛乱,也因此屡得升迁。
D.华皎出身下层,善于经营。大到粮食竹木,小到油蜜脯菜,连并征伐得来的铜鼓、俘虏,他都运往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
(2)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详长子也。齐初,起家奉朝请。永元末,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荆州,亶留京师,为东昏听政主帅。及崔慧景作乱,蛊以捍御功,除骁骑将军。建康城平,以亶为尚书吏部郎,俄迁侍中,奉玺于高祖。天监元年,出为宣城太守。寻入为散骑常侍,领右骁骑将军。六年,出为平西始兴王长史、南郡太守,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服阕,袭封豊城县公。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所悦服。俄出为明威将军、吴兴太守。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六年,大举北伐。先遣豫州刺史裴邃帅谯州刺史湛僧智、历阳太守明绍世,并世之骁将,自南道伐寿阳城,未克而邃卒。乃加重使持节,驰驿代邃,与魏将河间王元琛相拒,频战克捷。七年夏,亶帅湛僧智、鱼弘、张澄等通清流涧,将入淮、肥。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亶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民户充复。大通二年,进号平北将军。三年,卒于州镇。高祖闻之,即日素服举哀,赠车骑将军。谥日襄。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亶为人美风仪,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辩给能专对。宗人夏侯溢为衡阳内史,辞日,亶侍御坐,高祖谓亶曰:“夏侯溢于卿疏近?”亶答日:“是臣从弟。”高祖知溢于亶已疏,乃日:“卿伧人①,好不辨族从。”蛊对日:“臣闻服属易疏,所以不忍言族。”时以为能对。
亶历为六郡三州,不修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选自《梁书·夏侯亶》,有删改)
注①伧人:晋南北朝时,南人对北人的蔑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B.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C.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白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D.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军后/亶与僧智还袭/破之/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两军既合/所向皆降下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米二十万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表示官职变动,可以指平调、升迁、降职。文中指降职,即“左迁”之意。
B.服,即“丧服”,家族中死了人,须按亲疏、辈分规定穿戴孝服,又称“守孝”。
C.谥,即“谥号”。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根据其生前所为,给他一个对应的称号。
D.从弟,父辈间是兄弟,子辈间年龄小的男性被这样称呼,即今天所说的“堂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亶效忠皇帝,遵守孝道。崔慧景作乱时,他保护皇帝得力,被授予骁骑将军;为父守丧,他守礼节,住草棚,对遗财更是分毫未取。
B.夏侯亶轻刑薄赋,关注民生。针对寿春地区长期遭逢战乱,百姓大多四处流散的情况,他实施轻刑薄赋的政策,使户口规模恢复如初。
C.夏侯亶涉猎广泛,能言善辩。当皇帝问及他与夏侯溢的亲疏问题时,他对宗族关系的巧妙回答,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擅长应对。
D.夏侯亶英勇善战,战果频频。梁朝大举北伐时,他临危受命,逢战必捷。当遭遇魏军突袭时,他又与贞威将军联手大败魏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郡复有惠政,吏民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2)州民夏侯简等五百人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粲,字长蒨。有父风,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初为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俄署法曹,迁外兵参军,兼中兵。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前辈知名,与粲同府,并忘年交好。及王迁镇雍州,随转记室,兼中兵如故。王立为皇太子,粲迁步兵校尉,入为东宫领直,丁父忧去职。服阕,袭爵永昌县侯,除安西湘东王谘议,累迁太子仆、左卫率,领直并如故。粲以旧恩,任寄绸密,虽居职屡徙,常留宿卫,颇擅威名,诞倨,不为时辈所平。
太清元年,粲至州。无几,便表解职。二年,征为散骑常侍。粲还至庐陵,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石头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粲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时年五十四。
(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七·韦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B.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C.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D.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父忧:遭遇父亲去世的委婉说法。古代官员在“父忧”期间一般要回乡守孝。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
C.表:文中指古代的文体,一般指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粲跟随晋安王屡获升迁。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韦粲入朝任东宫领直,后来虽然他的职位屡次变迁,但常常留在宫中值宿。
B.韦粲平叛心切,义正词严。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认为单使报告不可信,韦粲怒斥了他的行为。
C.韦粲身先士卒,英勇抗敌。韦粲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屯集于此,韦粲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侯景抓住韦粲漏洞,乘胜冲人韦粲军营,韦粲身边的人都拉他躲避,但他命令子弟拼命作战,直至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
(2)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