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得象字希言,世居泉州。高祖仔钧,事闽为建州刺史,遂家浦城。得象长而好学,美姿表,为人庄重。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迁本寺丞。真宗将东封泰山,以殿中丞签书兖州观察判官事,知台州,历南雄州,徙洪州。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他日博胜,得宗谔金一奁;数日博又负,即反奁与宗谔,封识未尝发也。其度量宏廓如此。未几,召试,为直史馆、安抚京东,权三司度支判官,累迁尚书刑部郎中,使契丹,遂以兵部郎中知制诰。逾年,为翰林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帝谓得象曰:“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陕西用兵,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兼枢密使,辞所加官。明年,以工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薨。故事,致仕官乘舆不临奠,帝特往焉。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皇祐中,改谥文简。得象在翰林十二年,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方炽,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或不交一言。在中书凡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仁宗锐意天下事,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使同得象经画当世急务,得象无所建明,御史孙抗数言之,得象居住自若。既而章十上请罢,帝不得已,许之。
(选自《宋史·章得象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B.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C.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D.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或问之/亿曰/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第,指古代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B.翰林学士,也简称翰林,供职于朝廷,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与休致、耆老、罢职等说法意思类似。
D.亲戚,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一般来说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得象颇受器重。真宗时,章得象曾奉命出使契丹,并升任右谏议大夫;后来章得象去世,皇帝又特地前去吊唁。
B.章得象气度非凡。章得象曾在李宗谔家玩博戏时赢了他一盒金子,过了段时间又输给李宗谔时发现盒子没有封条。
C.章得象为官清正。他的为官品行受到了皇帝的称赞,特别是在中书省时,没有亲戚因为私情而得到他的照顾。
D.章得象历任多职。他自科举进入仕途,做过大理评事、玉山县令、台州知州,在刑部、兵部、工部等多个官署任过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
(2)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或不交一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4 09:4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全照字继明,以荫补殿直,雍熙中授京南巡检,俄隶幽州部署曹彬麾下。从田重进击贼有功,就加西京作坊使,知威虏军。淳化五年,率兵与李继隆克绥州,因与张崇贵等同成守之。咸平初,入掌军头引见司。五年,将城绥州,以慕兴为绥州路部署,全照为钤辖。既又虑全照素刚执,与兴不协,乃以曾璨代之。既调兵夫二万余,全照言其非便,乃罢。六年夏,上裁定防秋御戎之要,命为宁边军部署,领兵八千扼要害之路。以全照素难处,取其尝所保荐者王德钧、装自荣共事焉。景德元年,上幸渡渊,命为驾前西面邢铭路马步军钤辖兼天雄军驻泊,全照言:“若敌骑南逼魏城,但得骑兵千百,必能设奇取胜。”上赏其忠果,乃传诏都部署周莹,若全照欲击贼,即分兵给之。既而边骑果逼府城,全照拒退之,真宗遣使劳慰。时契丹请和,朝廷遣曹利用就其行帐议事,全照疑非诚恳,劝判府王钦若留不遣。及契丹出境,北面将帅还师并至府城,全照令以次双行入门,魏能不从其约,率兵马入,全照坐城楼引弓射之,军容乃肃。钦若入朝就命,全照知军府事,以城守劳,加检校工部尚书,增食邑三百户。全照形短精悍,知兵,以严毅整众,然性刚使气,专任刑罚。赵德明纳款,朝议减西鄙戍兵,令屯近地,全照以边防不可无备,未即奉诏。上曰:“全照是好勇多言者,德明使已至阙,复何虑焉。”因徙全照知永兴军府,仍拜四方馆使。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孙全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B.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C.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D.全照许州有别墅/求典/是州可之/四年/车驾西幸留/为新城都巡检/未几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补是中国古代世卿世禄制的一种变相,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也称为门荫。
B.兼在文中指兼任官职,如“右丞相兼枢密使”,同样意思的还有“领”“判”等。
C.咸平是年号,年号纪年是封建王朝纪年的方法之一,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D.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中央官署名,管理全国户籍、工程建设、屯田水利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照多立战功,深受重用。他曾经跟随田重进击贼,又与李继隆一起攻克绥州,后来在秋防时被授职领兵守要害之路。
B.全照性格刚执,难以相处。他曾因与慕兴不和被曹璨取代,任宁边军部署时,皇上有意选择那些他曾经推荐的官员与他共事。
C.全照有预见性,敢于应战。全照随军护驾檀渊,料到敌人骑兵定会从南边进逼魏城,后亲自率领军队击退了来犯的敌人。
D.全照忠于职守,深得信任。面对朝廷削减戍守军队的命令,全照忠于职守,没有立即接受,得到皇帝嘉奖,掌管永兴军府。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照形短精悍,知兵,以严毅整众,然性刚使气,专任刑罚。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其先居江州,旌表义门。嘉奉二年,举进士。调莆田尉,会守令阙,台阃委以县事。时岁凶,部卒并饥民作乱,仲微立召首乱者戮之。籍闭粜,抑强籴,一境以肃。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其事钟上以为冤旦暮祝然莫省为仲微也仲微见之曰:“吾何心哉?吾何心哉?”质明,首僧无疾而死。寓公有诵仲微于当路而密授以荐牍者,仲微受而藏之。逾年,其家负县租,竟逮其奴。寓公有怨言,仲微还其牍,缄封如故,其人惭谢,终其任不敢挠以私。迁海监丞。邻邑有疑狱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问立决。改知崇阳县,寝食公署旁,日与父老樵竖相尔汝,下情毕达,吏无所措手。通判黄州,职兼饷馈,以身律下,军兴赖以不乏。制置使上其最,辞曰:“职分也,何最之有?”迕丞相贾似道,监察御史舒有开言罢。久之,起知惠州,迁太府寺丞兼权侍右郎官,轮对,言;“禄饵可以钓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尝天下之豪杰;名航可以载天下之猥士,而不可以陆沉天下之英雄。”似道怒,又讽言者罢夺其官。久之,叙复。时国势危甚,仲微上封事,其略曰:“战之罪不专在于庸阃、疲将,君相当分受其责。天子若曰‘罪在朕躬’,大臣宜言‘咎在臣等’。追悔既往尚愈于迷。惟君相幡然改悟,天下事尚可为也。转败为成,在君相一念间耳。”乃出仲微江东提点刑狱。德祐元年,迁秘书监,寻拜殿中侍御史。益王即位海上,拜吏部尚书。越四年卒,年七十有二。

(选自《宋史·陈仲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上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
B.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上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
C.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上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
D.囊山浮屠与郡学争水/利久不决/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它日沿檄过寺/其徒久揭其事钟上以为冤/旦暮祝诅然/莫省为仲微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旌表,封建时代由官前府以立牌坊、赐匾额的方式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予以表彰。
B.轮对,宋太祖常令百官轮次面对,指陈时政得失、举述朝廷急务,后成为定制。
C.言者,即谏官,宋时称司谏或正言,是对君主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D.叙复,宋朝官员罢官、责降、追停、停职者,遇赦恩得以恢复并晋升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仲微处事果断。他任莆田县令时,正赶上闹灾荒,士兵和百姓趁机发生叛乱,他处决为首的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人,使全县秩序井然。
B.陈仲微体察民情。担任崇阳县令时,他吃住在县衙的旁边,跟下层百姓亲密无间,对民情了解得细致入微,从而使得下级官员无法弄虚作假。
C.陈仲微以身作则。他担任黄州通判的同时,还兼任运送军饷的职责,他以身作则,保证了军饷充裕,制置使想为他请功,他说不过职分而已。
D.陈仲微敢于直言。他曾说豪杰不会被利禄所诱惑,不能埋没英雄。为此得罪了丞相贾似道而被降职,但仍仗义执言,连皇上也敢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微还其牍,缄封如故,其人惭谢,终其任不敢挠以私。
(2)邻邑有疑狱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问立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 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评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贫,箪瓢屡空,晏如也。诸生之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率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四书”训说立于学官。平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十卷,别录十卷。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注)荒政,赈济灾荒的措施。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B.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C.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D.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B.“九考”指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绩,九考则为二十七年.每年秋天,各州举行,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C.“四书”,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它们都是儒家经典。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与“乞散骨”“下车”同义。如:大夫七十致仕,老于乡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自小聪慧过人。读《孝经》,只看过一遍,就知道为人的是与非:和小伙伴玩耍,只有他能画出八卦图形,他的父亲感到惊奇。
B.朱熹注重人才培养。任同安县主簿时,挑选德才优异之人做学生,每天给他们传授古圣先贤提升自身修养之事和治理人民的学问。
C.朱熹关心民众疾苦。浙东闹大饥荒,在朝廷奖赏救荒之人后,他才肯再次受职赴任,并随即写信召募米商,䟉免商税,征粮救灾。
D.朱熹一生著书颇丰。认为古代圣贤的思想学说流散在典籍之中,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思想准则,并著书共一百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日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2)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
奉使吊高丽。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
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  
翰林缺学士,章惇①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邸事,其辞及雍②。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有删改)
注①章惇:时任宰相。②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B.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C.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D.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权利,让子孙继承先辈的官位和爵位。
B.居丧,守孝。古代尊亲死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活动,表示哀悼。
C.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俸禄等职事,长官为户部尚书。
D.朕,文中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不能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派人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伪造别人的字迹递诉状,被钱勰识破;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2)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规,字正叔,绛州稷山人。明昌五年词赋进士,南渡为监察御史。贞祐三年十一月,上章言:“警巡使冯祥进由刀笔,无他才能,第以惨刻督责为事。由是升职,恐长残虐之风,乞黜退以励余者。”诏即罢祥职。
四年七月,上章,上览书不悦,诏付尚书省诘之。宰执恶其纷更诸事,谓所言多不当,于是规惶惧待罪。诏谕曰:“朕始以规有放归山林之语,故令诘之,乃辞以不职忌讳,意谓朕恶其言而怒也。朕初无意加罪,其令御史台谕之。”寻出为徐州帅府经历官。
正大四年十月,规与右拾遗李大节上章,劾同判大睦亲事撒合辇谄佞,招权纳贿及不公事,由是撒合辇竟出为中京留守,朝廷快之。
初,宣宗尝召文绣署令王寿孙作大红半身绣衣,且戒以勿令陈规知。及成,进,召寿孙问曰曾令陈规辈知否寿孙顿首言臣侍禁庭凡宫省大小事不敢为外人言况亲被圣训乎。上因叹曰:“陈规若知,必以华饰谏我,我实畏其言。”盖规言事不假借,朝望甚重,凡宫中举事,上必曰:“恐陈规有言。”一时近巨切议,惟畏陈正叔耳,挺然一时直士也。后出为中京副留守,未赴,卒,士论惜之。规博学能文,诗亦有律度。为人刚毅质实有古人风,笃于学问,至老不废。浑源刘从益见其所上八事,叹曰:“宰相材也。”每与人论及时事辄愤惋,盖伤其言之不行也。南渡后,谏官称许古、陈规,而规不以讦直自名,尤见重云。死之日,家无一金,知友为葬之。
(节选自《金史·陈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寿孙问曰/曾令陈规辈知否/寿孙顿首言/臣侍禁庭/凡宫省大小事不敢为外人/言况亲被圣训乎
B.召寿孙问曰/曾令陈规翠知否/寿孙顿首/言臣侍禁庭/凡宫省大小事不敢为外人言/况亲被圣训乎
C.召寿孙问曰/曾令陈规辈知否/寿孙顿首言/臣侍禁庭/凡宫省大小事不敢为外人言/况亲被圣训乎
D.召寿孙问/曰曾令陈规辈知否/寿孙顿首言/臣侍禁庭/凡宫省大小事不敢为外人言况/亲被圣训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B.“刀笔”,即刀笔吏,即掌管文案的官更,也指为打官司的人写诉状的人。
C.“御史”,主要负责监督、弹劾各级官员,肃正纲纪;御史台是御史们的居住地。
D.“右拾遗”,唐代谏官名,武则天时置,分属门下、中书两省,其职掌和左、右补阙相同。北宋时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规为人正直,敢于动真碰硬。曾经多次向朝廷检具别的官员,使冯样、撒合辇等人分别受到相应的惩处。
B.陈规学识广博,才气过人,节俭平实,死去的时候竟然无钱安葬,最后还是知己和友人出面料理丧事,安葬了他。
C.陈规一向坚持原则,个人清正,让人信服,在朝廷内外具有很高的声望,对于他的去世,很多人感到悲伤惋借。
D.陈规作风正派,从不徇私惜,很多人都因此记恨他,皇上也对他极为不满,曾经降罪于他,后来干脆把他流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执恶其纷更诸事,谓所言多不当。于是,规惶惧待罪。
(2)盖规言事不假借,朝望甚重,凡宫中举事,上必曰:“恐陈规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