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甲字师文,元祐宰相挚之后也。淳熙二年进士。使,伴宴完颜者,名犯仁庙嫌,甲力辞。擢权工部侍郎。除湖北安抚使。甲谓:“荆州为吴、蜀脊,高保融①分江流,潴之以为北海,太祖常令决去之,盖保江陵之要害也。”即因遗址浚筑,亘四十里。

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时蜀口出师败衄,金陷西和、成州,曦焚河池县。先是,曦已遣姚淮源献四州予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曦遣后军统制王铖、准备将赵观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曦又遣其弟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甲欲自拔回朝,先募二兵持帛书遣参知政事李壁告变。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召甲赴行在,赐告身朝廷命吴总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寻,安丙等诛曦。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潼川戍兵驻饶风以待之。金人知有备,引去。上念甲精忠,拜宝谟阁学士,赐衣带、鞍马。是岁,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嘱丙减汰诸军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盖自杨辅召归,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明年,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首罢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澹有奏议十卷。理宗诏谥清惠。

(选自《宋史•刘甲传》,有删改)

注:①高保融,人名,曾任江陵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澹/有奏议十卷
B.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澹/有奏议十卷
C.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澹/有奏议十卷
D.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澹/有奏议十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金国。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建都立国,国号“大金”。
B.讳,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也可用来称死后的君主、尊长的名字。
C.行在,也称行在所,专指天子和朝廷官员巡行所到之地。
D.告身,委任官职的凭据,类似后代的委任状,反映了古代“以文书治天下”的特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甲恪尽职守。在湖北任职,对水利建设提出了合理建议。在江陵旧址疏浚河道,绵延四十里。
B.刘甲忠于国家。刘甲到四川任职,吴曦已经和金国勾结,吴曦两次派人拉拢刘甲,刘甲不为所动。回到朝廷后,告诉了李壁破敌之道。
C.刘甲深得信任。皇上因他精诚忠信,授他宝谟阁学士之职,并赏赐财物;在处理西部事务方面,朝廷的很多意见由他决定。
D.刘甲兴利除弊。在代理四川制置司事期间,他体恤民生,减轻百姓的田税;他不满当地的贿赂之风,废除了互送礼的名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命吴总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
(2)又俾嘱丙减汰诸军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6 08:4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有持妖术者,皆禁绝之。岁旱,遵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棰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蔬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它日主之子征其租,则曰牛鬻久矣。子累年讼于官,无券可质,官又以异县置不问。诉于宰,宰乃召二丐者劳而语之故,托以它事系狱。讯之,丐者自诡盗牛以卖,遣诣其所验视。租户曰:“吾牛因某氏所租。”丐者辞益力,出券示之,相持以来,盗券者怃然,为归牛与租。富室亡金钗,惟二仆妇在,置之有司,咸以为冤。命各持一芦,曰:“非盗钗者,诘晨芦当自若;果盗,则长今二寸。”明旦视之,一自若,一去其芦二寸矣,即讯之,果伏其罪。有姑诉妇不养者二,召二妇并姑置一室,或饷其妇不及姑,徐之,一妇每己馔馈姑,姑犹呵之,其一反之。如是累日,遂得其情。宰刚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乡邦。置义仓,创义役,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某无田可耕,某无庐可居,某之子女长矣而未昏嫁,皆汲汲经理,如己实任其责。桥有病涉,路有险阻,虽巨役必捐赀先倡而程其事。凡利于乡人者,无不为也。

(《宋史》)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丧会,窃而逃     券:契据
B.徐之,一妇每以己馔馈姑 伺:侍候
C.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   纠察:检举监督
D.皆汲汲经理  经理:处理操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
B.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
C.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
D.授泰兴令/邻邑有租牛县境者/租户于主有连姻/因丧/会窃券而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宰任江宁县尉时,为治理地方上盛行的巫术之风,采取有力手段,严厉禁止,使民风渐变,原来做巫祝的人也大都改行务农了。
B.刘宰清明廉洁,外出办事,与差吏士卒吃同样的蔬菜和同样的水。离职时,他的箱子里没有金银财宝,只有与主簿赵师秀酬唱的诗集。
C.刘宰办案机智巧妙,经常运用计谋使犯罪嫌疑人招供。借此捕获了偷契据的租牛人,让偷金钗的自投罗网,制裁了欺侮媳妇的恶婆婆。
D.刘宰仁慈宽忍,对父老乡亲关怀备至。筑路修桥,他捐钱并督办;百姓无田耕、无房住、子女没能成婚,他都会像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尽心竭力去办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彦颖字秀叔,湖州德清人。少端重,强记览。金犯浙西,父挟家人逃避,彦颖方十岁,追不及,敌已迫其后,能趋支径,乱流获济。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第,主余杭簿。守曹泳豪夺酒家业为官监,利其赀具,彦颖争之。泳怒,戒吏煅炼,不得毫发罪。调建德丞,改秩。时宰知其才,将处之学官,或劝使一见,彦颖耻自献。调富阳丞。御史周操荐为御史台主簿。金败盟,张浚督师进讨。上方向浚,执政坚主和,陈良翰、周操不以为然。右正言尹穑阴符执政,荐引同己者,转言和于上前。上惑之,罢督府,良翰、操相继黜,而穑进殿中,迁谏议大夫。一日,穑以和、战、守叩彦颖,彦颖曰:“人所见固不同。公既以和议为是,曷不明陈于上前,以身任之,事成功归于公,不成奉身而退。若欲享其利而不及其害,国事将谁倚?”穑大怒曰:“自为谏官,前后百余奏,曷尝及一‘和’字,而台簿有是言!”自是衔彦颖,阴排之。金使至,上遣王抃谕金使稍变受书旧礼,议久不决。彦颖曰:“须于国体无损而事可济,乃善,若如去年张子颜之行,不但无益。”时左司谏汤邦彦新进,冀侥幸集事,自许立节。彦颖言邦彦轻脱,必误国。洎邦彦辱命而还,彦颖论其罪,贬新州。彦颖在东府三岁,实摄相事,内降缴回甚多。内侍白札籍名造器械并犒师,降旨发左藏、封桩诸库钱,动亿万计。彦颖疏岁中经费以进因言虞允文建此库以备边故曰封桩陛下方有意恢复苟用之不节徒启他日妄费失封桩初意上矍然曰:“卿言是,朕失之矣。”自是绝不支。绍熙元年,致仕。家居凡十载,自奉澹约,食才米数合。室无姬媵,萧然永日,与州县了不相闻。

(节选自《宋史·李彦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彦颖疏/岁中经费以进/因言虞允文/建此库以备边/故曰封桩/陛下方有意/恢复苟用之不节/徒启他日/妄费失封桩初意/
B. 彦颖疏岁中经费以进/因言/虞允文建此库以备边/故曰/封桩/陛下方有意恢复/苟用之不节/徒启他日妄费/失封桩初意/
C. 彦颖疏/岁中经费以进因言/虞允文建此库/以备边故/曰封桩/陛下方有意恢复/苟用之不节徒/启他日妄费/失封桩初意/
D. 彦颖疏岁中经费以进/因言虞允文/建此库以备边故/曰/封桩/陛下方有意/恢复苟用之不节/徒启他日/妄费失封桩初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煅炼,古代本指冶炼或对刀剑的打击、锻造;后也指罗织罪名,陷人于罪。本文指的是后者。
B. 御史台,古代官署名,始设于汉朝,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C. 封桩,始自宋朝的一种财政制度。凡是月末岁终的用度余数,皆封存起来不用,以防备急需。
D. 致仕,“致”为“获得”意,“仕”为“官职”意,“致仕”就是指获得官职,也就是做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彦颖少年老成,行为举止不凡。他不仅长于记忆阅读,而且端庄稳重;十岁时他随父南逃,后与家人离散,但他独自摆脱追兵获救。
B. 李彦颖品性清高,不愿钻营功名。宰相了解他的才学后,本打算安排他任学官;但由于他不愿去拜访宰相,宰相感到羞辱,于是把他调任富阳。
C. 李彦颖为官刚正,敢斗不正之风。在余杭时,他大胆与上司曹泳争论;在御史台时,他敢于大胆揭露右正言尹穑主张和议的真实面目。
D. 李彦颖位高忧国,长远考虑国事。皇宫中大事铺张以致动用内库的钱时,他大胆向皇帝进言,指出这种行为的危害,皇帝最终省悟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方向浚,执政坚主和,陈良翰、周操不以为然。
(2)若欲享其利而不及其害,国事将谁倚?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李昌图总蜀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入,首荐之,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仲鸿请行。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之田,存赤籍,迟以数年,汰者众,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辅然之。赵汝愚在枢密,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仲鸿遗汝愚书,曰:“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初,汝愚之定策也,知阁韩僥胄颇有劳,望节钺,汝愚不与。僥胄方居中用事,恚甚。汝愚迹已危。汝愚以淮东、西总赋积弊,奏遣仲鸿核实。仲鸿曰丞相之势已孤,不忧此而顾忧彼耶?”改监登,亨院以行。监察御史胡纮希傀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谓朝士 中有推其宗派,指仲鸿也。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吴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谓家人曰:“曦逼吾死,即填其日。”宣抚使程 松已大弃其师遁。松至,仲鸿谓绂曰:“宣威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松不顾而去。未几,曦诛。乞休致。,年七十八。
(选自《宋史·游仲鸿传》,有删改)
注①恚:生气。②宣威:指程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B.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C.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D.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外,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秦朝等定都陕西,又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为关外。
B.辟嫌,指官场回避。官员回避制度在不同朝代内容也有所不同,有地区回避、亲属回避等。
C.节,文中指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军等的一种凭证;钺,兵器。节钺,文中是权力的象征。
D.登闻鼓:为畅通言路,古代统治者在朝堂外悬鼓,专供官员击鼓上闻,到朝堂陈述谏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仲鸿被人赏识,获得信任。他考中进士,开始做官,李昌图征召他任职,认为他是个人才,并推荐给朝廷;赵汝愚赞赏他,后来还向他咨询政事。
B.游仲鸿恪尽职守,富有才智。蛮人侵犯犍为,他请求前往,使蛮人投降;他在杨辅手下任职,就营田问题向杨辅提出合理的建议,得到杨辅认同。
C.游仲鸿担忧别人,遭到打压。他与赵汝愚长期交往,在赵汝愚危急之时予以提醒;赵汝愚曾经得罪韩侘胄,韩侘胄仗势打击报复,说赵汝愚和游仲鸿搞宗派。
D.游仲鸿忠于朝廷,痛恨叛贼。吴曦反叛,他对前来拜访他的薛绂和家人誓言以死效忠朝 廷,并表示,如果程松留下抗击叛贼,他要用积蓄犒赏士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诘其蛑端,以州负马直也,乃使人请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
(2)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述字孝叔,湖州人。举进士,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提点江西刑狱,累官都官员外郎,六年不奏考功课。知审官院胡宿言其沉静有守,特迁兵部员外郎,改荆湖南北、京西路转运使,再以覃恩①迁刑部郎中。
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又十一年不奏课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滕甫为中丞述将论之甫闻先请对。甫退,述乃言甫为言官无所发明,且擿其隐慝。帝曰:“甫遇事辄争,裨益甚多,但外人不知耳。甫谈卿美不辍口,卿无言也。”
王安石参知政事,述兼判刑部,安石争谋杀刑名,述不以为是。及敕下,述封还中书,奏执不已。安石白帝,诏开封府推官王克臣劾述罪。于是述率御史刘琦、钱顗共上疏曰:“安石执政以来,未逾数月,中外人情嚣然胥动。盖以专肆胸臆,轻易宪度,无忌惮之心故也。安石任一偏之见,改立新议,以害天下大公。先朝所立制度,自宜世世子孙,守而勿失;乃欲事事更张,废而不用。愿早罢逐,以慰安天下元元之心。曾公亮位居丞弼②,不能竭忠许国,反有畏避之意,阴自结援以固宠,久妨贤路,亦宜斥免。赵抃则括囊拱手,但务依违大臣,事君岂当如是!”
疏上,安石奏先贬琦、顗监处、衢州③盐务。公亮疑太重。司马光乃上疏曰:“臣闻孔子曰:‘守道不如守官。’孟子曰:‘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朝廷既违众议而行之,又以守官之臣而罪之,臣恐失天下之心也。”
开封狱具,述三问不承。安石欲置之狱,光又与范纯仁争之,乃议贬为通判。帝不许,以知江州。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有删减)
注①覃恩:广施恩泽,多用以称帝王对臣民的封赏、赦免等。②丞弼:辅佐的职位。③处、衢:二州在浙江境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又十一年不奏课/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滕甫为中丞/述将论之/甫闻/先请对
B.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又十一年不奏课/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滕甫为中丞述/将论之甫/闻先/请对
C.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又十一年/不奏课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滕甫为中丞/述将论之/甫闻先请对
D.神宗立召/为侍御史/知杂事/又十一年不奏/课帝知其久/次授吏部郎中滕甫/为中丞述将论之/甫闻/先请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点:提举、检点之意。宋代开始设置提点之职,掌管司法、刑狱等事。
B.考功课:是指古代朝廷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考核。
C.结援:结成团伙而互相帮助,组成利益相关的党与,有结党营私之意图。
D.中书:宋朝的“中书”,是宰相办公的地方,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与唐朝的“中书省”没有关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述屡次得到赏识。他在都官员外郎任上时,得到审官院的主管胡宿的认可和举荐;后来宋神宗又提拔他到吏部任职。
B.刘述为官耿直。刘述事先知道滕甫曾经在皇帝面前夸耀过自己,但还是在皇帝面前揭发了滕甫的奸邪之心,认为滕甫身为言官也没有什么业绩。
C.刘述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面对参知政事王安石的改革,刘述与刘琦、钱顗两位御史一同反驳,认为王安石放任一己之偏见实施改革,损害了天下大多数人的利益。
D.刘述与王安石的矛盾冲突极其尖锐。王安石遭到刘述等人的弹劾之后,立即反击并上奏皇帝,想要将刘琦、钱顗先行贬官,然后又将打击的矛头指向了刘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石执政以来,未逾数月,中外人情嚣然胥动。
(2)安石欲置之狱,光又与范纯仁争之,乃议贬为通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纯粹①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环庆,刘昌祚出泾原。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纯粹奏:“关陕事力单,公私大困,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贻后悔。”神宗纳之,进为副使,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恳辞弗受。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时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如河东之葭芦、吴堡,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而兰、会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弃。”所言皆略施行。纯粹又言:“今宜明战守救援之法。”朝廷是之。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元祐中,召为户部侍郎。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永兴军。卒,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时须,尝论卖官之滥,以为:“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夫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不沾世恩,其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切为朝廷惜之。”疏上,不听。凡论事剀切类此。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①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B.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C.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D.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遵裕环庆  从……出兵
B.关陕事力单,公私大困 匮乏
C.今宜明战守救援之法   修建、制造
D.纯粹沉毅有干略,才时须 适应、符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粹体恤百姓。神宗要把二十万缗钱调拔给他的辖区,他认为这是地方官搜刮的百姓膏血,上书推辞。自己上任,则废除前任的苛政。
B.范纯粹有大局意识。他主动邀请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虽然受到侵扰的防区不归自己管辖,他也主动派遣部下救援。
C.范纯粹正直敢言。宋神宗想再次派军出征的时候,范纯粹直言上奏表示反对;他反对朝廷卖官太滥,认为这样做对士大夫们不公平。
D.范纯粹思虑深远。宋夏议和,他认为占领人家的土地不放弃是战乱之源,况且这些西夏土地,有的深入敌境,有的耗费巨大,应果断放弃。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