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南乡子

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余。卧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注)此词作于熙宁十年,当时苏轼在徐州太守任上。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端写凉簟、清风,其意境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相似。
B.“昼睡余”“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等语表现出词人公务不多,比较清闲。
C.词人自觉建功立名没有指望,加之性情闲散随意,因而产生归隐田园的想法。
D.本词上片重记事,叙词人任上之闲,下片重议论,抒怀明旨,全词脉络清晰。
【小题2】“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三句包含了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12 05:12: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题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小题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一诗句,理解正确的一种是
A.“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这几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这几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小题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小题4】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卒:到底
D.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形容词作动词,发白,变亮
【小题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既望,农历十六。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明白畅达、汪洋恣肆,其词豪迈奔放,开豪放派一代词风。
C.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曾两次游览三国魏吴大战的赤壁,先后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D.“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
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和积极进取的一面。
D.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借景抒情的同时,抒发了关于人生的感叹。一方面他感叹人生苦短,现实苦闷;另一方面,又能从苦闷中摆脱出来,表现了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②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复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③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生十有六年而于轼。 (2)未期年先君没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乡贡进士方女 蚓无爪牙
B.其后轼有忘  此人一一为具言
C.已而果有穴窈
D.由是始知其敏静也    微波入焉,涵澹澎湃为此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小题4】妻子对丈夫结交的朋友细心观察,提醒丈夫要警惕的两类人,一类是   ,二类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第②段作者精心描绘了夫妻日常生活的言谈,请简要概括妻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