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进学解》)

A.行成于思于随    随:因循随俗
B.小善者率以录    占:具备
C.名一艺者无不    庸:庸俗不堪
D.罗剔抉  爬:爬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0 05:4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师说》全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 )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 )者,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官盛则近(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 )、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 )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之。

【小题1】将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写在其后面的括号内。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地方补出原文漏掉的语句。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惑:
②其闻道也先乎吾 固:
③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出:
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
⑤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  明:
⑥圣人无师 常:
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于弟子 贤:
⑧余其能行古道   嘉:
⑨余嘉其能行古道   古道:
⑩作《师说》以之 贻:
【小题4】请找出本文(补充完整后)中的活用词,完成下列表格。
活用词
含活用词的语句
活用情况
含义
 
 
 
 
 
 
 
 
 
 
 
 
 
 
 
 
 
 
 
 
 
 
 
 
 
 
 
 
 
 
 
 
 
 
 
 
 
 
 
 
 
 
 
 
 
【小题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加以解释。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
【小题6】请具体说出下列各句加点多义词的用法或意义。
之:
人非生而知
师道不传也久矣
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
圣人
圣人所以为圣
句读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
郯子
六艺经传皆通习
不如登高博见也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目似瞑,意暇甚
孔子云:何陋
吾欲南海
乎:
吾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
闻道也固先乎吾
皆出于此乎
可怪也欤
【小题7】请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今义: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今义:
③今之众人
古义:
今义:
小学而大遗  
古义:
今义:
【小题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⑥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居而笑之。
⑦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⑨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⑩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小题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韩愈提出的择师标准,你同意他的说法吗?结合实际谈一谈你的观点。
【小题10】韩愈一方面强调从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11】《师说》是一篇典范的说理文,结构非常严谨,请你分析一下全文的论证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同类题2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之,生乎吾后,其闹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耻师,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吾未见其明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的道理、风尚)
B.吾从而之(以……为师)
C.其闻道也先乎吾(本来)
D.驽马十(驾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利   万顷茫然
B.积土成山,风雨兴   则耻师
C.小学大遗   倚歌和之
D.耻师焉 施施而行
【小题3】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③游于是乎始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徘徊于斗牛之间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小题4】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小题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讳辩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注律:这里指《礼记》。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可以不避讳其中的一个字;即下文所说的“二名律”。‚不讳嫌名:谓臣子避讳君父的名讳时,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郑玄在注释《礼记》“礼不讳嫌名”时说:“嫌名,谓声音相近,若禹与雨,邱与丘也。”即下文所说的“嫌名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贺进士 举:参加……的考试
B.劝之举者为非    非:错误
C.子与贺得罪    且:将
D.之于律 质:质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贺争名者毁  不知日
B.考之经 师不必贤弟子
C.听不察也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
D.讳亲之名 耻学于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谥号等不能直接写出或说出,必须用其他字来代替,如汉高祖名邦,改“邦”为“国”,唐太宗名世民,改“世”为“代”,改“民”为“人”。
B.当时有人反对李贺参加进士科考试,其原因便是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谐音,触犯了嫌名律。
C.韩愈鼓励李贺去参加进士科考试,而被人指责,他不敢反对避讳,只能巧妙地引用经典和法律依据,找出矛盾,从而反对将避讳搞得过滥。
D.那些反对李贺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不去学习周公、孔子的品德却避讳父母的姓名。韩愈认为这些人糊涂,并且认为他们的反对没有任何依据。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士 君 子 言 语 行 事 宜 何 所 法 守 也 今 考 之 于 经 质 之 于 律 稽 之 以 国 家 之 典 贺 举 进 士 为 可 邪 为 不 可 邪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