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欣然起行 无与为乐者
【小题2】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2-07-04 08:58: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对文人雅士而言,饮酒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人生,或借酒浇愁、或抒怀自遣、或娱乐宴饮……文字一旦与酒结合,似乎更有了醇厚悠长的韵味。请阅读词人“大醉”后所作的《水调歌头》以及作者“饮少辄醉”写下的《醉翁亭记》节选,体会其文字的深意

选文一: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文二: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1】《水调歌头》的作者是_____(人名),《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人名),都是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的还有________。(人名,一位即可)
【小题2】读选文一《水调歌头》,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的小序言简意赅地交代了写作的时间以及写作的缘由,并且领起了全篇。
B.词人“把酒问青天”,既写出对人生的疑惑,也表达出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的情感波动起伏中,含蓄地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埋怨明月,实则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小题3】读选文二《醉翁亭记》(节选),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4】根据选文二可以知道作者自号为“醉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醉翁之意不在酒”已成为成语,现在通常是_______________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