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小题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小题2】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无与为乐者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余告之
(4)晚乃于光、黄间
【小题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岐亭  及鲁肃浔阳(《孙权劝学》)
B.适焉  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意    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D.方山子亦矍     欣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小题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5 10:5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晓雾将: (2)夕日欲
(3)无与为乐者:  (4)怀民亦未
【小题2】下列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闲人”,意为清闲的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以及自我排遣的旷达。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4】《答谢中书书》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类题4

古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游虎丘小记

明李流芳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丰”是宋神宗用来纪年的年号,汉武帝时首创年号纪年法,后朝沿用。
B.写作《记承天寺夜游》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密州已经四年,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
C.“户”字为象形字,本义为“单扇门”,以“户”字作部首的字意思多与“门户”有关。
D.“静意”意为清静安宁的心境,作者有这种心境是受了佛家“禅心入定”思想的影响。
【小题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B.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C.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D.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承天寺表游》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落在院子里空明澄澈的样子。
B.“闲人”本指没有事情做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C.《游虎丘小记》写作者两度游虎丘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悠闲的心境,风格清新自然。
D.两篇文章都写夜晚赏月,《记承天寺夜游》侧重写月光的清寂,《游虎丘小记》侧重于写月光的澄净。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