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家和()家。(5分)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非亭午夜分 ②康乐以来
B.①空谷传响,哀转久②夜久语声,如闻泣幽咽
C.①引凄异 ②桑竹之
【小题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 略无处 (2) 沿阻绝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5】文章结尾处写“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23 10:17: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托。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野芳而幽/征于色于声而后喻B.往来而不者/多生怪柏
C.宴酣乐,非丝非竹/何陋D.太守归而宾客也/战则请
【小题2】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小题3】语段(甲)中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4】语段(甲)(乙)中“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课内古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不亦
(2)吾三省吾身
(3)三十而
(4)者如斯夫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题3】对于本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B.《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三十而立、温故知新、择善而从、逝者如斯”这些成语皆由本文中的语句演化而来。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对于学习,只有学思结合,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大的收获。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学习态度应该严谨端正,不然就会学无所获。

同类题4

(题文)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说:“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二人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茶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阅读》2016年第9期)
【小题1】(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小题2】(小题2)品析下列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
【小题3】(小题3)你觉得文中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小题4】(小题4)文中小弟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活,请你简要进行分析。
【小题5】(小题5)有人说,文中的几个小孩子太馋了,太不懂事了,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