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子瞻于齐安,庐于江上。……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②迁:贬谪。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④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⑤寓:寄托。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野芳而幽/征于色于声而后喻B.往来而不者/多生怪柏
C.宴酣乐,非丝非竹/何陋D.太守归而宾客也/战则请
【小题2】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小题3】语段(甲)中始终以“太守”自称,结尾才点出太守姓名,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4】语段(甲)(乙)中“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3 11:4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内文言文阅读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云归而岩穴(昏暗)B.佳木而繁阴(茂盛)
C.至于负者歌于途(比赛输了的人)D.已而夕阳在山(过了一会,不久)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醉能同乐 真无马耶B.山间四时也  属予作文以记
C.不知人之乐 温故知新D.行者休树    其一犬坐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醉翁亭所在的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表现出山水之美,写出了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B.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本文语言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小题4】把《醉翁亭记》中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同类题2

古诗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小题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日“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日:“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唐宋时表示官员等级的配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担而立(__________________)
⑵但微之(__________________)
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_)   
⑷陈尧咨射(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公亦此自矜 / 尧咨每弓矢为乐
B.尝射家圃 / 求二石兽水中
C.今汝不务行仁化专一夫之伎 / 结友
D.康肃笑而遣 / 予谓菊,花隐逸者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
【小题4】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是什么态度?请结合相关词语和句子分析。
【小题5】请根据文章内容,用原文填空。
(甲)(乙)两篇文章都记录了北宋名人陈尧咨的故事。(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写出了陈尧咨以自己的箭术高超为傲的心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对文人雅士而言,饮酒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人生,或借酒浇愁、或抒怀自遣、或娱乐宴饮……文字一旦与酒结合,似乎更有了醇厚悠长的韵味。请阅读词人“大醉”后所作的《水调歌头》以及作者“饮少辄醉”写下的《醉翁亭记》节选,体会其文字的深意

选文一: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文二: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1】《水调歌头》的作者是_____(人名),《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人名),都是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的还有________。(人名,一位即可)
【小题2】读选文一《水调歌头》,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前的小序言简意赅地交代了写作的时间以及写作的缘由,并且领起了全篇。
B.词人“把酒问青天”,既写出对人生的疑惑,也表达出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的情感波动起伏中,含蓄地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埋怨明月,实则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小题3】读选文二《醉翁亭记》(节选),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4】根据选文二可以知道作者自号为“醉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醉翁之意不在酒”已成为成语,现在通常是_______________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