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九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B.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C.佛作手取物状   引:弯
D.以一铜佛案上   置:安放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言/术乃败
B.当求之上流/而装金
C.闻笑曰/沿河求
D.石性坚重/悟其盘中之丸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最先以庙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
B.甲文最后写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C.乙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河间的游僧用科学的方法诊断病情、治病救人却不被当时的人们理解的故事。
D.乙文可用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概括文中“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这句话的含义,以比喻外表华美,里面一团糟。
【小题4】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
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3 10:49: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守巴陵郡:
(2)增其旧
(3)予观夫巴陵状:
(4)横无际涯
(5)朝夕阴:
(6)南潇湘: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始至之日,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曰:“乐哉游乎!”

予弟子由②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③,有删选)

(注)①哺:吃。糟:酒糟。啜:喝。醨:米酒。②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③1074年,苏轼被排挤出朝廷,改任密州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2)无与为乐者(________
(3)葺而之(________) (4)城以为台者旧矣(________
【小题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苟 有 可 观 皆 有 可 乐 非 必 怪 奇 伟 丽 者 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始至之日,盗贼满野,狱讼充斥。
【小题4】乙文中的“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斯人(______________)    
(2)天下之乐而乐(______________)
(3)自数年之后(______________)    
(4)外不闭(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B.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C.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D.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小题4】结合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强烈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_________________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