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选自[清]彭端淑《为学》,内容有删减)

(注释):①恃:凭借。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好之者不如之者____
②三军可帅也____
③人之学有难易乎____
④吾数年来买舟而下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小题3】乙文意蕴丰富,它带给你哪些启示?(至少说两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7 09:44: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不习乎 (___________) 
②四十而不 (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各句中“而”字意义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学而不思则罔
C.学而时习之
D.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4】颜回身处“陋巷”而“不改其乐”,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同类题2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⑥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⑦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人不知而不
(2)逝者如斯夫
【小题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同类题3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青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不亦乎?(________) (2)则________) (3)莫逾自________) (4)王生益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B.学者大忌
C.择善而从D.知者不如好之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小题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比较《<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小题。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 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 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中:打着。②所以:……的原因。③弗:不。④报:报告。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亦乎(《〈论语〉十二章》)(_______)
疏食(《〈论语〉十二章》)(________)
于关尹子  (___________)   
④伯牙琴(《吕氏春秋·本味》)(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选项中“而”字的用法和“退而习之三年”中的“而”字的用法相同的是(  )
A.学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B.择其善者从之(《〈论语〉十二章》)
C.人不知不愠(《〈论语〉十二章》)D.切问近思 (《〈论语〉十二章》)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知子之所以中乎?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题4】列子射中之后,关尹子仍要列子回去练习、思考,这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一文中的哪句话来回答其中的原因?关尹子教给列子的仅仅是射箭吗?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