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1】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
(1)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狼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小题4】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狼狡诈本性的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7 12:4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节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注释)  ①所以:……的原因。 ②项籍:指项羽。③轻:轻易。④锋:军队的锐气。⑤弊:疲困。⑥子房:张良。 ⑦淮阴:指韩信。⑧王:称王。⑨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百里奚于市  (2)空乏其身
(3)行乱其所为  (4)于词色
【小题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小题3】甲文列举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小题4】甲文通过列举几位古代贤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____;乙文通过高祖和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就大业者自身应该具备的素质是_____。(每空限填2字)

同类题3

读古文,识动物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节选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苏轼《黠鼠赋》节选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一坐于前__________
②有鼠__________  
③屠自后断其__________
而视之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小题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狼”和“鼠”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究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小题4】两文均提到了“黠”。(甲)文“狼亦黠矣”中屠户悟出狼“黠”在“前狼假寐”的目的是“_______”(用原句回答),但最终被屠户所杀,表达了作者对狼之黠的 ____ 。(乙)文中“异哉!是鼠之黠也。”中苏子悟出鼠之“黠”在“ 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最终得以逃脱,表达了作者重在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揭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同类题5

《世说新语》选读,阅读下列三则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批注结尾画线句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含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

乙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日:“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张季鹰辟田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

批注

注释①辟:征召。②东曹掾:东曹的属官。③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④羁宦:在异乡做官。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撒盐空中差可____
②王仲宣驴鸣____
语同游曰____
俄而齐王败____
【小题2】“遂”有两个义项,分别是“于是”和“最终”。请联系上下文,为丙文“遂命驾便归”中的“遂”选择正确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小题3】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
【小题4】文章的结尾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参考甲文批注,给丙文结尾句做批注。
【小题5】有老师将《世说新语》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书目。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