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读古文,识动物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节选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苏轼《黠鼠赋》节选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一坐于前__________
②有鼠__________  
③屠自后断其__________
而视之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小题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狼”和“鼠”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究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小题4】两文均提到了“黠”。(甲)文“狼亦黠矣”中屠户悟出狼“黠”在“前狼假寐”的目的是“_______”(用原句回答),但最终被屠户所杀,表达了作者对狼之黠的 ____ 。(乙)文中“异哉!是鼠之黠也。”中苏子悟出鼠之“黠”在“ 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最终得以逃脱,表达了作者重在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揭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26 02:56: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潭中鱼百许头   可:________ (2)悄怆幽   邃:________
(3)皆空游无所依   若:________ (4)竹取道   伐: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可知源   ②真不知马也(《马说》)
B.①其境过清   ②去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C.①记之而去   ②见渔人,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D.①佁不动 ②知困,后能自强也(《礼记·虽有佳肴》)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文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小题5】本文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同类题3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弆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释)①论:定罪。虞常,密谋反单于,事败被抓。②拟:比划。③弥:充满。④膏:做肥料。⑤羝(dī):公羊。乳:产子。⑥弆(jǔ):藏。⑦节旄:节上饰有旄牛尾的毛。
【小题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
单 于 使 使 晓 武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大丈夫 ⑵以顺为
⑶威武不能主背亲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⑵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小题4】阅读(甲)文,画线句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何妙处?
【小题5】苏武能否称为(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评。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实,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国, 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年九十
②甚矣,汝之不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②妆心之固,固不可彻
【小题3】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加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小题4】文中将照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___________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主要运用___________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①选自《世说新语笺疏》。②轩冕:轩,车子。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冕,帽子。古代大夫以上的官乘轩服冕,此处指贵官。③废书:放下书。④席:坐席。古人席地而坐。
【小题1】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
(1)陈太丘与友行 (2)华捉而掷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小题3】《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请你结合原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小题4】《管宁割席》中,管宁身上具有什么优秀的品质?(请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