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成长是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但是关于新时代成熟的标准,却是众说纷纭;而关于促成成长的因素,有人认为是因为一个人、一件事,有人认为是一句话、一本书,有人认为是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在我们这个时代,你认为什么是成熟呢?
说起钱钟书的满腹经纶,人们往往将其归功于他的天分高、记忆力强,其实,钱钟书学问的博大精深,更多来自后天手不释卷的苦功。
钱钟书大学同窗许振德这样描述:
在校时,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交互行之,四年如一日,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且阅毕一册,必作札记……
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本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他进入清华后,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
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一条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一个成语:“熟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则新闻:来自《人民日报》的消息,有学生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竟然连常用字都认不全,一篇八百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而且丧失了读书的兴趣,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
一句名言:19世纪英国作家马丁·塔波尔说,记忆不是智慧,白痴也能死记硬背成卷的诗文。
学生就要毕业了,教授在最后一节化学课做了水的三态这个实验。教授说:这是最简单的实验课,也是最深奥的实验课,水有三态,人生也有三态。水的状态是由水的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当人生的温度是零度以下,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当人生的温度保持在零度到一百度,生活状态就处在常态,一掬常态的水,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当人生的温度保持在一百度以上;他就会变成水蒸气,成为云朵,飞起来,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