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第后面的题。
出 阁
陈柳金
①大门咿呀打开时,她的眼腺也哗地打开了,泪水装满了紫藤盒。她愣是迈不开步,这一迈,二十年的时光就会拐入另一条河流。父母用爬满老茧的手把爱编进这二十年里,编成了一个俏姑娘,编成了一个紫藤盒。
②入了洞房,没有新被新床和新柜新蚊帐,墙上贴一个纸剪的“红双喜”。二婶操起一个斗,装满红枣、板栗、莲子、花生、稻谷、小麦,边掬一捧朝床上撒,边念起撒帐歌:一撒一世荣昌,二撒爱蜜如糖,三撒三元及第,四撒四世同堂,五撒五谷满仓,六撒六合春长,七撒夫妻偕老,八撒八马还乡,九撒九九长寿,十撒十方同祥。
③她把撒帐歌记到了骨子里,却把新嫁娘的娇宠锁进了紫藤盒。这是一个大家族,八亩水田七块旱地六个菜园五口鱼塘四头耕牛大大小小十五张嘴。她跟着郎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此田头垄背、山头水尾。
④这年,村里来了一位老板,两眼贼溜溜地盯着村前的山岭,仿佛那是一座座金山。他放出话来,愿意高价租赁山下的水田。那老板当然不是来人间施舍的财神爷,他早就请人勘探过,村前的山富含稀土,稀土是啥?工业“黄金”!据说含量高的稀土三四十万一吨。
⑤村民们动了心,纷纷跟老板签了合同。她和郎君却不干,无论老板威逼利诱,硬是吃了称砣铁了心,誓死捍卫田地。
⑥稀土矿还是开了,山上的植被全被铲光,露出血红的肌肤,淘洗后的泥浆血一样漫到山下的水田。唯有她的那块田长着绿油油的禾苗。为了阻挡泥浆,她在田的四周垒起土坯墙,仿佛一座孤岛。
⑦两年后,山岭被挖得七疮八孔,再没有了压榨的价值。老板赚了钱趁夜一走了之,连第二年的水田租金都没付。他娘的,这吸血的禽兽!村民悔恨当初,水田让稀土溶液腐蚀了,以前亩产千斤,如今亩产百斤,吃了上顿没下顿!
⑧一到收割时节,村民们就心如锥刺,她和郎君却脚下生风地挑回一担担黄金似的稻谷。“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她从骨子里记住了这句农谚。土地永远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地里长出的稻麦瓜果,都是飘着黄土味的“金子”啊!有了这些汗水浇灌成的硬通货,咱心里就踏实,“灾荒心不慌,仓里有余粮”。咱不稀罕那些带着铜臭味的钱,咱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要守住良心,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
⑨只要一闻到泥土的芳香,她的手脚关节就会咯吱作响,像蚯蚓钻进了泥土。忙完田间事,她总要避开家人摆弄那个紫藤盒。郎君突然闯入房来,她红颜一怒,用力把他推出门去。他搜遍房间,也没找到那个盒。
⑩后来有了儿女,一个个长得敦实,这得感谢黄土地,吃五谷杂粮长大,都接了地气。每到收获时节,她仍要悄悄摆弄那个紫藤盒。好奇的崽子们挖空心思,也没能看到盒里装的啥宝贝。据老三说,有一回瞅见是黄灿灿的,正想凑前去,母亲却嘭一声锁上了盖。
⑪六十年后,八十岁高龄的她已做了曾祖母,想不到黄土埋到脖颈的年纪还要无奈地“出阁”。(地势低洼的村子因地处凌江上游,在凌江水库加固扩容工程中被迫全村迁移,村民从此成为失去土地的“裸体农民”。)
⑫“出阁”这天,家家户户鞭炮齐鸣、红烛高烧,拜天神、祭祖宗,却不见村民脸上的笑意,心情沉重得像办一场丧礼。
⑬家人把用得着的家什装进门外的大卡车。她的那张床,是婚后整整睡了六十年的老式四脚床,她要一起搬走,家人不让,要给她买一张席梦思床。
⑭司机按了好几回喇叭,仍迟迟不见她出来。
⑮家人踱回院子,她站在六十年前的洞房里,正一脸庄重地捧着那个神秘的紫藤盒。打开盖,竟是红枣、板栗、莲子、花生、稻谷、小麦!她像当年二婶那样边朝床上撒一小捧,边念起撒帐歌:一撒一世荣昌,二撒爱蜜如糖,三撒三元及第,四撒四世同堂,五撒五谷满仓,六撒六合春长,七撒夫妻偕老,八撒八马还乡,九撒九九长寿,十撒十方同祥。
⑯全家人触电了一样,潸然泪下!
大门咿呀打开时,她的眼腺也哗地打开了,泪水装满了紫藤盒。她愣是迈不开步,这一迈,六十年的时光就会拐入另一条河流。自己用爬满老茧的手把爱编进这六十年里,编成了一个老太娘,却失去了安身立命的黄土地!(有删改)
【小题1】结合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大门咿呀打开时,她的眼腺也哗地打开了,泪水装满了紫藤盒”的含意。(2分)
【小题2】“紫藤盒”这一物象反复出现,请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3】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主人公“她”的形象特点。(4分)
【小题4】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处再次完整引用“撒帐歌”?(6分)
【小题5】小说描写今日中国农民命运的变迁,兼写当今之世土地的不同遭遇。请简要概括小说中不同人对待土地的不同态度,并就其中的一种态度,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7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3 01:41: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鸟儿远去
(1)那些五颜六色的鸟儿,至今,还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乡……
(2)读小学那时,鸟真多。春天,当田边的马兰吐出香气,河边的柳趟子绿成一片,不知打哪儿“呼啦”一下子,飞来那么多鸟。枝头、田垄、河边……落的到处都是。人们给鸟起了好多有趣的名字:黄下颏的叫“黄豆瓣”、绿脑袋的叫“青大头”、长着褐色斑点的叫“花椒籽”、浑身黄白色的叫“麦溜子”、肚皮上红蓝相间的叫“五色蓝颏”……有一种比核桃还小的鸟儿,叫“瞎老叶子”,它仿佛一片绿叶,别看长得小,可飞的速度却极快;个头硕大的,当数“胡霸辣”,其周身青灰,颇似乌鸦,但眼睛又大又红,叫起来粗声大嗓,颇有几分独啸山林的味道。还有一种叫“车伙子”的,来得最晚。谚语说“小满雀来全”,它在“小满”节气之后才出现。它的叫声不会持续几天,随着它的销声匿迹,鸟们就都飞走了。听母亲说,它是上苍派来赶鸟的“伙计”,所以叫它“车伙子”。
(3)真舍不得鸟们飞去,便寻思着,逮几只养着,天天瞧看,那该多惬意!见别人家的孩子用“扣网”扣住一只“五色蓝颏”,心里直痒痒。母亲最懂我的心思,但她的话特严厉:“你逮住了鸟,就要了它的命!”她一边纳着鞋底儿,一边说:“越是好看的鸟,越难侍候,它们都是吃软食儿的,你拿什么喂它?”妈说的软食儿,就是虫子。我说:“我去给它找,秫秸棒里不就有‘酱杆儿虫’吗?”她摇了摇头,嘴里喃喃着:“哪有那么多酱杆虫啊!”
(4)晚上,她指着天上的星星,说:“一颗星星,顶着一条命。大星星,是人的;小星星,是鸟的。鸟,和人一样,一辈子,只有一条命。”说罢,她的话音陡然变得沉沉的:“谁把鸟祸害死了,他顶的那颗星星就灭了,还会让他妈顶的那颗星星,也落下来!”我信以为真,深怕母亲顶的那颗星因我而坠落。于是,在无奈中,决然断了逮鸟的念想。
(5)母亲终归知道我稀罕鸟,想和鸟亲近,就出了个主意:让我把一些胖胖的“酱杆虫儿”摆在一块半干的黄泥上,再用泥箍住它们,只露出脑袋和后半截白胖胖的身子,作为诱饵,把鸟儿们招来。清晨,我顶着露水,把那沾着“酱杆虫儿”的黄泥放到鸟们爱去的柳趟子边上。然后,嘴里吹着口哨,到周围去遛鸟。果然,有那么多鸟朝我放泥的地方飞来了,蹦去了。我深怕惊动它们,急忙趴在草棵里,观瞧着……哎呀,足有几十只啊!我听到了自己因为激动而加剧的心跳声。近了,近了……蹦在前面的是“麦溜子”,接着,是两只“花椒籽”,紧跟其后的是一群“五色蓝颏”,它们终于发现了我为它们准备的“嚼果”,开始啄食。我定神望着,心里甭提有多高兴!虽然,我没有逮到鸟,但我把鸟最爱吃的东西,送到了它们的嘴边。就这样,母亲让我过了一把瘾。
(6)到了冬天,北方的雪特大。一群群的“粟雀儿”伴着雪花飞来了。“粟雀儿”长得很美,雄鸟的额头,染着猩红;雌鸟更是把那猩红的斑点撒满全身,那猩红色的羽毛,在皑皑的白雪映照下。显得十分炫目。“粟雀儿”有些憨,所以,总是容易上逮鸟人的当。逮鸟人把“滚笼子”挂在树上,它们闻到笼子里粟籽儿的香气,就会傻头傻脑地蹦到那一踩就翻、只能进不能出的笼门上,被“滚”进笼子。逮鸟人会把那“滚”到的满满一大笼子鸟卖给炸鸟人,变成串在铁丝上炸得焦黄的“铁鸟肉串”。
(7)母亲牵着我的手上街赶集时,每每看到那叫卖“铁鸟肉串”的,都会带我匆匆离开,不让我多瞧一眼。那一刻,她的脸上,透出愠色和无奈。
(8)一天早晨,我见母亲将一双新棉鞋用包袱皮裹好,递给了父亲。我知道,这双鞋,是母亲整整熬了两宿才做成的。父亲望了望母亲,啥也没说,拿上鞋,赶集去了。傍晚,只见他拎着一“滚笼子”的“粟雀儿”回来了。原来他用卖鞋的钱,买回了笼子里的三十多只鸟。我很奇怪:母亲为啥让父亲买回一笼子鸟呢?她笑着对我说:“快去抓把粟籽儿,喂喂这些雀儿吧,等它们吃饱了,好放生。”我这才明白,母亲让爹买鸟,是为了救它们的命!
(9)母亲叮嘱父亲带着我到远离镇子的阜丰山上去放鸟。到了山下的林子,父亲让我打开笼子,见一只只鸟“突突”地飞走了,我竟有几分舍不得,可当我想到,是父亲和母亲将它们从逮鸟人的手中解救出来,逃过了被炸成“铁鸟肉串”的厄运,不舍的空落,瞬间,便被庆幸和自豪所取代
(10)——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可依稀就在眼前。
(11)去年春天,我回故乡,想再寻那些鸟儿们的踪迹,可上哪儿去寻呢?阜丰山和山下的林子,已被夷为平地,建起了巍峨的发电厂。镇外的树趟子、小河,都已荡然无存,变成了民居。“黄豆瓣”、“青大头”、“麦溜子”、“五色蓝颏”……都已绝迹,它们只能成为我梦中的精灵了!
【小题1】对文意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母亲替儿子出主意去亲近鸟儿主要体现了一种纯朴的母爱。
B.写“粟雀儿的憨”与逮鸟人叫卖铁鸟肉串形成鲜明对比。
C.文中前后两处“我舍不得”鸟儿飞去的心理活动是相同的。
D.文章笔调细腻,叙述条理清晰,情感饱满丰富,读来委婉动人。
E. 收尾一段看似平铺直叙,实为意蕴深刻,让人感慨思考不止。
F. 通篇内容富于生活气息,语言平淡无奇,不加雕琢修饰。
【小题2】文中“鸟和人一样,一辈子,只有一条命”,它的深层含义是。
【小题3】有人说,本文的标题出彩,你以为怎样?请简述理由。

同类题2

(13分)
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
⑴ 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光着脚夺得了马拉松冠军,创造了奥运田径史上的奇迹,成为奥运历史上最著名的赤脚大仙。今天,奥运会赛场上再也难觅赤脚大仙们的踪影,高科技跑鞋成为运动员们的必备武器。
⑵ 高科技跑鞋是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新一代跑鞋。它们采用各种特殊的材料,重量轻,避震效果好。同时,它们附着力强,易于运动员控制身体,保持正确姿势,避免滑倒。此外,它们还具有回输功能,利用鞋跟中央位置的气垫吸震并同时吸收能量产生反弹力,使运动员轻松省力。穿上它们,运动员如虎添翼,佳绩连连。
⑶ 早在1991年东京田径世锦赛上,美国运动员刘易斯以9秒86的成绩打破当时的百米世界纪录,他脚上的跑鞋轰动了全世界:那双鞋只有115克!它采用轻盈而坚固的陶瓷作为鞋钉材料,陶瓷耐磨并且钉子附近无需任何附粘物,这使鞋的重量得以减轻20克。
⑷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百米女飞人玛丽安•琼斯的“水晶鞋”一露面,就吸引了全世界运动员的目光。这双跑鞋是科研人员花费了3年时间研究的成果,它由极其特殊的透明塑料制成,像是一件来自童话世界的艺术品。它总重量只有99克,是有史以来最轻的运动鞋设计前,设计师们特意拍下琼斯比赛的英姿——在到达终点线前琼斯的脚后跟从不着地。针对琼斯的这一技术特征,设计师大胆启用了无后跟设计,“水晶鞋”穿到琼斯的脚上可谓天衣无缝,鞋子几乎成为琼斯双脚的一部分。
⑸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一道红色闪电震惊世界,年轻的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跑出12秒91的惊人成绩。刘翔也有着自己的秘密武器——“红色魔鞋”。这双鞋用皮革制成,鞋帮采用了特殊的穿孔设计,足尖处运用了锁定系统。在它绚丽的鞋底里面更是藏着许多高科技秘密:鞋底柔韧的尼龙承拖盘、链接式前掌为运动中的转动提供保护;5根可拆卸式鞋钉,提供更强的抓地力……这双鞋使刘翔的技能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⑹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又有谁脚蹬新的追风战靴挑战人类的运动极限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小题1】 本文以“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利用高科技结合人体运动力学原理研究出来的跑鞋有哪些特点?(5分)
【小题3】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请带我走(节选)
张抗抗
春节过后不久,上头来了外调人员,加上总场保卫科和连队的保卫干事,差不多坐了满满一屋子人。小溪被叫去谈话的时候,那些人面露凶光,如临大敌,让小溪觉得莫名其妙。他们用审讯犯人的口气,提到了杜仲的名字,并要楚小溪老实交待有关杜仲的一切问题。他们是从杜仲住处的灶坑里,临走前没有被焚烧彻底的一大堆信件残片中,发现他和楚小溪的联系的。当楚小溪终于听明白,杜仲这个人已经在春节前夕“过江”去了,并且至今没有被遣送回来。
杜仲确是来过万山,但他的告别只是一种象征,连一句暗示的话都没有。
假如她真的知道他有过江的念头,小溪即使用自己的生命去阻止他,小溪也舍得。但小溪真的连一丁点蛛丝马迹都没有察觉。她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没有发现。在那天晚上他们单独相处的三个小时中,关于这个犯罪计划,他绝没有向她透露一丝一毫。
可是没有人相信她的交待和检讨。他们说:那天杜仲突然来到万山农场,你为什么不在连队宿舍公开和他唠磕?为什么要偷偷摸摸把他带到科研排的种子站,你们不是在密谋在干什么?小溪结结巴巴回答:怎么是密谋呢,只不过说了点家常事、H城的熟人、下乡后各自的收获什么的。他们说:谈话有证人在场吗?小溪说没有证人。他们说没有证人怎么能证明你不知情?怎么能证明你不是他的同谋?怎么能证明你没有参与并协助他外逃?怎么能证明你没有为他提供帮助呢?否则他来找你干什么?
小溪哑然无语。她无法证明自己。她什么证明都没有。
一连许多天,她被拘禁在连队“小号”里,回忆交待反省自己与杜仲的“历史渊源”以及现行关系。夜深人静时仔细回想,其实那天晚上有许多个微妙之处,都已经显示出了杜仲决心“过江”的可疑迹象,可惜小溪只是浑然不觉。比如那只该死的半导体、比如农药、比如……但小溪什么也不能说,某种本能告诉她,她说得更多麻烦就会更多。她在拼命检讨、痛心疾首地认错、表示坚决与杜仲划清界限的决心的同时,却总是一问三不知地守口如瓶。后来的许多年里,小溪时断时续地想起万山农场持续了几个月的审查,当时她那种顽强的缄默不语,其实并非出于良知,而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也许在潜意识中,还有一点对杜仲残留的友情。杜仲曾跟她说了那么多不该说、对一般人不敢说的话,想必杜仲是信任她的。也许在杜仲的生活中,只有她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了。她得对得起这种信任。
小溪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能躲过这场厄运。然而她终究还是躲不过。专案组初期劳而无功的审讯,因一张小纸片而突然起死回生。一个深夜他们得意洋洋地出示了那张纸片,纸片已经被揉得皱皱巴巴,但上面的中文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请带我走!
下面是一行俄文:
Возъмитеменя!
小溪的心脏狂跳不已呼吸窒息,她感到自己快要晕过去了。她认出那是杜仲的笔迹,杜仲给她写过那么多信,不会有错。这不是栽赃,是杜仲亲手所写。但小溪从来没有见过这张纸片,它从哪里来?又怎么会到了专案组的手里?即使这张纸片是杜仲所写,和她有什么关系?小溪的脑子乱成了一锅粥,她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是嘴巴,也说不清楚了。
——请带我走!千真万确地明摆着,你是想让杜仲带你一起走,一同过江去!但杜仲狡猾得很,他怕带着你累赘,不愿带你走。你说你从来没有见过这张纸片,这是抵赖和狡辩!纸片是从科研排种子站的小屋里找到的,那天晚上就你和杜仲俩人在那儿,不是你写的是谁写的?我们已经调查过了,杜仲在文革前就开始学俄语,想必他在H城时就教过你好几年了,可见你俩早就里通外国,预谋叛逃……
可我……我到北大荒以后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我已经是中共预备党员了,我干嘛要叛逃啊?小溪满心委屈地为自己辩护。
那是伪装的!正是为了掩盖你真正的目的:
我真要想走,可以当面同他说嘛,干嘛要写在纸片上啊?小溪觉得事情简直荒唐到了极点。
那是……那是因为……因为当面说,你怕隔墙有耳,给旁人听见嘛。这张纸条正暴露了你的心虚……
一切的争辩都是那么无力和无用,事情已无可挽回。楚小溪叛逃未遂的罪名正式成立,很快被取消了预备党员资格、撤销了排长职务与其它所有的荣誉称号。
后记: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楚小溪一直恨着杜仲。她觉得在她和杜仲的交往中,杜仲一直把她当成一个无知的倾听者看待。他仅仅只是需要有人倾听,而从不关心倾听者的感受。他不会顾及自己的悄然离去,会给与他相关的人造成怎样的伤害。楚小溪永远也无法原谅杜仲的原因之一,是杜仲其实从来没有把她当成一个同行者,或是一个共享秘密的朋友。如果是那样,她也许会认为,即便对自己的审讯和处分再严厉再过分,都还算值得。
注:杜仲的父母在文革期间被定为修正主义分子,他自己遭遇极大的生活变故,只有楚小溪倾听他的诉说。杜仲在北大荒农场逃到了苏联,在逃之前他找了一次楚小溪。
【小题1】请概括小说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4分)
【小题2】小说中的“杜仲”虽没有直接出现,但在作品中却是不可或缺的,简要概括他在作品中的作用。(6分)
【小题3】请简要概括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
【小题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补充部分,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汉字,完成小题。
天  河
王剑冰
①历史道路的远长,致使人的名字走着走着就走失了,还有村庄的名字、城市的名字。河的名字却不会走失。我现在就站在一条河边,它的悠久与宏阔让我有一种朝拜心理。
②叫做天河的水穿越了湖北省郧西全境,一路流出两岸的田园风光与山石奇景,还流出一个美丽的故事,流出那么多织女样秀巧、牛郎般淳厚的后生。最先叫出天河的,不是李白样的诗人也有诗人气质,那是我们的祖先。这里不就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吗?正因为如此,说明这块土地上的人会有最早的传说,传说绝对来自生活中景、生活中人、生活中事。儿时我十分相信姥姥讲的故事,极为向往天河。葡萄架下一群孩子屏息静气的表情,还深深留在记忆中。
③这是一个浪漫而神迷的地方,男孩女孩相约而来,天河边谈爱,天河里嬉耍,构成一个个咏爱的故事。秦观没有来过,他只是想象出了那首千古绝唱,若与苏小妹那段浪漫发生在天河,小妹出的定是另一个对子。
④人类的衍生总是根系纠结。一群日本人沿着汉水艰难地跋涉。七夕传说也在他们心中久存,多年的研究使他们觉得牛郎织女的故事就产生于天汉相汇处。只是山路越来越崎岖,雨越来越大,寻根之旅不得不终止,他们后来才知,天河已在咫尺之遥。
⑤如果不是最近开通的高速公路,山高路险之地没有多少人能走进来,现代的工业文明与生活方式多少年都离此很远,以致水质如此晶莹透澈。这水在不远的下游汇入丹江水库,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北中国的千家万户,成为另一种意义的民族源流。
⑥沿河的乡野,屋宇散落着自然,花草蓬茸着微风。稻田像一个个唱片,水牛旋转着唱针。一个女子,屋前默默做着针线。走过去招呼,竟招呼来一杯好茶,山里的热情和秀美使这个早晨变得温馨。交谈得知,名叫巧女的还是个新媳妇,婆婆娘家同她家一个村子,婆婆是当年七夕时在河边同公公相识,后来婆婆就回村为儿子挑了一个媳妇过来。不知道婆婆与公公相识的细节,眼前浮现出多种可能的影像。巧女说七月七到来时,曲曲长长的天河会聚起很多女孩子。说这天织女会传授给她们更多的爱意和工巧。小伙子也会在河对面走来,赶这七夕的热闹。河里一个巨大的石头,传是娘娘投下的玉簪。簪子没有将心隔开,反成就了一个个佳话。河两岸的山上,有石老人与石婆婆见证着。还有丛丛葡萄林,郧西人爱种葡萄,葡萄多了就酿成酒,酒就叫“织女红”。
⑦这里有上津、香口、观音、涧池、夹河的地名,充满神秘的美质。此天女下凡地,或与女子的水灵有关。唐时就有一件事:为皇宫挑选的上百美人因安史之乱而阻留上津,美女就代代衍生在了天河四周。让人养眼的天河,处处是清新柔美的好颜色。
⑧很想找到天河流去的地方。沿着这条水,走到尽头竟是汉水。两条有着民族渊源的水构成清流相聚的胜景。“天汉”也成为一种天文地理文化相交的符号。牛郎庙在天河峡谷之上随时间老去,老去的还有天河旁的古街,很多门楣塌落,断壁残垣诉说着曾经的繁闹。居住在这里的人已经很少,但他们却记着老辈人传下的传说。随处都是精美的石头,河边随意捡拾都可读出所思所想。我就这么得到了一块梭子样泛着银色斑点的石条。
⑨有人在河中使船,是从天河下来直到汉水对岸的渡船。一红衣少女站在船头,风撩动了她的长发和衣衫。她碎步移去的小路不知通向何方,一晃那船也不见了踪影,唯留深深长长的两条水在翻涌。拿着捡到的梭子走上牛郎庙的时候,一群鸟自头上飞过,人说那是喜鹊,不知道为什么,喜鹊在郧西天河尤为多。
⑩夜,沉静的黑笼罩了世界,感觉到空无的放大。天空愈显高远,有一抹星的河流隐现,那是银河。俯首天河,一水碎银。这时感到夜也是存在,是有的一切。站在天汉相交处,站在汉魏古诗中,站在延续千年的传说里,站在天地对应的方位上,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恍惚与幻觉。
(11)谁在船上唱一支歌子,不知是久传还是新编的,词意听不大清,味道却足。
(12)我的家呀一条河,美丽的名字叫天河,牛郎织女天河上,喜鹊搭成万年歌……
(13)天河,它连同着爱情一道永恒。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天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有古人类化石,还有“牛郎织女”等灿烂的传统文化。
B.有着高度精神文明的天河,尽管开通了高速公路,但为了自己清纯的水质能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它拒绝了现代工业文明。
C.天河是一条多情的河,这里的一事一物都情意绵绵,这里的葡萄酒叫“织女红”,头顶飞过的鸟叫“喜鹊”,就是河边的石头也人格化了。
D.天河的女子长得水灵,除了她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因素之外,还与其遗传基因有关,因为在唐时有上百名选入皇宫的美女因安史之乱而留居在这一带。
E.作者将天河美丽的田园风光、山石奇景与很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融为一体,风景与风俗的完美结合,构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情画卷。
【小题2】结合全文,概括出“天河”民族源流的两种意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怎样表达自己对天河的情感的?请结合文本前四段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小说《咒语》,按要求回答小题。(19分)
咒语
印度普列姆昌德
在离城几里远的一个小屋里,一个老头儿和一个老太婆坐在火盆前在熬过冬天的夜晚。老头儿在抽着椰壳烟斗,不时地咳嗽几声。老太婆把头靠在膝盖上望着火出神。一盏煤油灯在壁龛上燃着。家里没有床,也没有床单,一边有一堆稻草,屋子里还有一炉灶。
这时有人在门口喊道:“帕格德,帕格德,睡了吗?开一下门吧!”
帕格德起身开了门,一个人进来说道:“你听说了吗?医生金塔先生的儿子被蛇咬了。要去的话就去吧,你会发财的。”
老头儿冷酷地摇了摇头说:“我不去,我才不去呢!那个金塔我可看透他了,我曾带我最小的儿子到他那里去,那时他要去打球。我跪倒在他的面前请他瞧上一眼,他理也没有理我。他有几个儿子?”
“只有一个儿子。所有的人都束手无策了。”
“大神也真有灵。那时我的眼里也流着泪,但是他一点儿也没有怜悯心。现在即使我就在他的门口,我也不会理他的。你请回吧,今天我要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对老太婆)给我拿烟叶来,我还要抽一袋烟。”
来人走了。帕格德关上了门,把烟装进烟斗开始抽烟。
对帕格德说来,还是生平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呆着不动。在他一生中从来还没有听到有人被蛇咬的消息后不跑去救治的。无论是冬天的黑夜,夏天的阳光和热风,还是雨季的泛滥河水。他的咒语曾经给予了成百的绝望者以生命。可是今天他未能从家里迈出步子,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打算去睡觉。
老头儿吹灭了灯,站了一会儿,随后又坐了下来,最后躺下了。但是这一消息却像一个包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他感到他失去了什么东西,就好像他的全身衣服湿透了或双脚沾满了淤泥那样沉重,又好像有人坐在他的心里抓他要他从家里出去。老太婆不一会儿就发出鼾声来,老年人有时说着话就入睡了,不过有一点儿声响就醒了过来。这时帕格德站起身来,拿起自己的拐杖慢慢开了门。
老太婆醒来了,问:“到哪里去?”
“哪儿也不去,看看夜多深了。”
“隔天亮还早呢,睡吧!”
“睡不着。”
老太婆又睡了。帕格德开了门,他的动作这样轻,以致老太婆也没有觉察到。
帕格德向前移动着脚步,正如一个喝醉了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身子那样,他的心里想的是报复,是幸灾乐祸,但是行动却不听他的指挥。
帕格德拄着拐杖急急地往前走,他的意识在阻拦他,但是他的下意识却在推动着他,仆人控制了主人,主仆颠倒了。
他这样走了约十来分钟,看见金塔先生的别墅了,电灯通明,可是一片沉寂,也没有哭泣的声音。帕格德的心突突直跳,不会是太晚了吧?他开始奔跑了。
已经是转钟两点,客人们大都告辞走了。哭泣者中只剩下了天上的星星在眨眼流泪,而其他所有的人都已哭得精疲力竭了。
忽然帕格德来到门口叫人,医生先生以为是病人来了,很客气地说:“改日再来吧。”
帕格德说:“先生,少爷在哪里?请让我瞧一瞧。大神也真有灵,他能让死者复生呢!”
医生把帕格德带了进去。帕格德看了看盖拉希,然后笑着说:“先生,现在还有希望,请叫水夫们打水来。”
水夫们把水运来了,开始给盖拉希冲洗。老头儿帕格德站在那里微笑着念咒语,当他每念完一次咒语,就把药草放在盖拉希的鼻子下边。就这样不知道在盖拉希头上冲了多少罐水,也不知道帕格德念了多少次咒语,最后当朝霞泛出红色的时候,盖拉希的红红的眼睛也睁开了,很快他伸了一个懒腰,要水喝了。金塔先生跑到妻子纳拉雅妮那里和她拥抱,纳拉雅妮跑到帕格德身边跪倒在他的脚前。
朋友们都来向医生祝贺。医生先生报以巨大的崇敬的心情在每一个朋友的面前称颂帕格德。所有的人都热切地希望见到帕格德,可是到里面一看,哪儿也没有见到帕格德的影子。仆人们说,刚才他还坐在这里吸烟,我们把烟给他,他不要,他吸的烟是自己随身带来的。
医生家到处寻找帕格德,而帕格德自己正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他要在老太婆起床前赶回家。
【小题1】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小题2】帕格德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3】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小题4】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4分)
    
【小题5】有人认为,把金塔拒绝为帕格德儿子看病的故事放到最后交代会更好。你同意这个意见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