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宝石
汝荣兴
白宝石?我只知道宝石有红的绿的蓝的……甚至也有黑颜色的,可从来不曾听说过还有白色的,你老兄有没有搞错呀?
甲便在这个时候卖起关子来:看来你是不想听我的故事?也罢,我就不讲啦。
这样,我虽然依旧满腹狐疑,我对甲的故事的兴致却是被极大地调动并增强了起来。我不禁想:这世上或许真有白宝石吧?白宝石会是什么样的呢?甲的那个叫做白宝石的故事又将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我给甲扔过去一支香烟,同时催他:讲呀讲呀,你快讲呀,我想听你的故事。
甲莞尔一笑,然后点着了我扔过去的香烟,慢条斯理地讲起了那个被他称做白宝石的故事来——
话说有个男孩,他当时8岁,不,或许是18岁吧。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总觉得这人有些面熟,但就是一时记不起来他是谁,嗨,他是谁呢?男孩挖空心思地想呀想,可能想了有3天,也可能是3个月,总之,男孩到最后总算是想起来这人是谁了。原来,这人是男孩家先前的邻居,后来搬走了,搬走已经有两年时间了,所以男孩一时竟想不起来他是谁了。
说到这里,甲没了声音。但甲脸上依然保持着一开始时的那种笑意。这之后,甲笑嘻嘻地摸出来他的香烟,自己叼一支,也回扔给了我一支。
我便赶忙掏出打火机替甲点着了香烟。自然,我自己也点上了。只是,我已没心思去抽。我想,甲这是要以香烟助他的故事呢。我又想,讲到现在,里面还没出现白宝石,这说明一切还不过是引子呢。我还想,接下去的故事才算是真正开始了呢——不知那男孩跟白宝石会是什么关系,或者跟白宝石有关的该是男孩的那个邻居。
这么想着,我就心情迫切地盼着甲再开金口。
但甲似乎又在卖他的关子了,他只顾笑嘻嘻地抽着香烟,他甚至还笑嘻嘻又悠然自得地冲我吐了个十分圆满的烟圈。
我便有种忍无可忍的感觉,就第二次催甲:你老兄倒是抓紧时间给讲下去呀!
完了,我讲完啦。甲回答,同时又冲我吐出一个很是圆满的烟圈。
我想那时候我的眼睛一定是瞪得比鸡蛋还要圆了:什么?完了?你已经讲完那个叫做白宝石的故事啦?可那白宝石呢?你所讲的这一切哪有白宝石呀?
针对我这连珠炮似的一连串问号,甲不慌不忙,脸上还是那种笑嘻嘻又悠然自得的神色,慢条斯理地对我说道:重要的并不是我的这个故事里究竟有没有白宝石,甚至也不是我所讲的到底算不算故事,而是你老兄虽然心存疑虑却还是兴致勃勃地做了我的听众,你尽管不怎么相信,可事实上又绝对相信地进入了我的圈套!
你——你原来是在耍我?!
也许可以这么说。但问题是:你为什么会被耍?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总有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去相信自己原本并不相信的东西?朋友甲在回赠我两个问号后意味深长地嘿嘿笑出了声。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的朋友甲不只是在搞恶作剧,而是要通过恶作剧的形式使我明白一些道理,从中可以看出甲是一个善于思考、心地善良、很有语言魅力的人。
B.甲讲的故事中“或许是”“也可能是”,尤其是故事最后的“此故事有与无与无关紧要”都显示出这个故事只是一个随意的外壳,只要不出现“白宝石”,其实所有故事都可以。
C.文中的甲是一个特别爱笑的人,无论是“莞尔一笑”“笑嘻嘻”还是“嘿嘿笑出了声”都反映的是看到“我”被耍时他内心的窃喜。
D.甲吐出的“圆满的烟圈”,预示着“白宝石”故事的完结、甲设的圈套的圆满、甲表达内容的圆满、文章主旨表达的圆满。
【小题2】请概括小说的情节。
【小题3】请简要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1 12:1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各题。

围绕人民性进行的理论建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化过程中最具标志性的理论成果。从延安时期开始,***领导下的文艺事业就把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基本方向,而且不断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对人民文艺观的内涵加以丰富与发展。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艺受到人民文艺观的深刻影响。

中华民族自身文化中深厚的民本思想是人民文艺现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一个重要基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的人民文艺观,不仅吸收了国外民主主义文艺思潮、社会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成果,而且也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遥相呼应。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在先秦儒家学派那里已经基本构建起来,其主要内容包括强调天意与民意相通的“天命靡常”说、“民为神主”说;强调民众在国家政治中基础地位的“民惟邦本”说、“立君为民”说、“民贵君轻”说;强调以德治国,反对“不教而杀”;强调统治者应当克制欲望,加强内在修养的“五美”说;强调让利于民的“养民”“利民”说等等。这种思想不仅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共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等人也有十分直接的影响,并通过他们渗透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

对于儒家学者而言,其政治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想是一体的,文艺命题往往就是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的延伸。作为儒家文艺理论命题的“观诗”“观乐”说与听政于民的诉求之间,“怨刺说”与强调民意的表达与疏导之间,“诗乐教化”思想与教民、养民、乐民思想之间,都有着十分内在的联系。因此,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实际上通过两条路径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人民性立场产生了影响:一条是从古代民本思想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再到人民文艺观;另一条是从古代民本思想到中国古代文艺观,再到人民文艺观。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执政理念的重要思想之一,同时也是人民文艺现形成的重要思想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文艺观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文艺的人民性体现在让文艺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要想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就应该使文艺的内容既要表达出人民群众真实的愿望与诉求,又要能使人民群众从文艺作品中感受到生活的希望,接受真善美的熏陶,获得思想上的教益,找到精神的家园。同时,文艺作品还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为民族起到塑魂铸魂的重要作用,这也构成新时代人民文艺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普通的人民群众而言,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可以找到民族文化的根脉;将现实与历史贯通,可以找到对国家的认同感;将自己个体的生命融入祖国的强大身躯之中,并因此获得一种文化身份认同,超越自然生命的有限性。能够满足人民群众这种精神需要的文艺作品,必须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博大的家国情怀,彰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总之,文艺只有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华民族建设精神家园,才能担当起新时代文艺崇高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泓峻《人民文艺观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内涵》)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倡导的人民文艺观,根源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
B.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过十分直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论。
C.文艺作品如果具有历史感、家国情怀和核心价值观,就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就体现了新时代文艺的人民性。
D.新时代人民文艺观新内涵的体现是强调从多个角度多个层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有对历史挖掘又有对现实关注,先论述人民文艺观的历史思想基础,再进一步论述其当代内涵,层次清晰,内容丰厚。
B.作者用“观诗”“观乐”说与听政于民的诉求之间关系等事例论证了儒家学者主张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想之间的亲密关系。
C.文章在论证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对人民文艺观的影响时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以及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充分有力。
D.文章末段分为两部分,先从两方面论述了新时代人民观的内涵,再提出文艺应担负起历史使命,在冷静的论述中透出殷切希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对人民文艺观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
B.古代民本思想对共产党执政理念和人民文艺观形成的都起到过一定的作用,告诉我们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
C.当今评价一部文艺作品是否优秀就应看其是否最大限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否体现了新时代人民文艺观的内涵。
D.文艺作品只要能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华民族建设精神家园,就能担当起新时代文艺崇高的历史使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美国创新模式变革对我们的启示
刘燕华冯之諼
⑴美国创新实验室模式发展日趋成熟,这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功案例。中国与美国国情不同,我们不可能照搬其做法,但从中可得到一引开启示。
⑵追赶战略不能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水平和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区的建立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世纪,社会强烈呼吁高新区的“二次创业”。但十几年过去了,作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前沿的高新区,仍没有彻底摆脱靠来料加工和规模扩张的模式。关键原因是缺少新技术、新产品的储备,缺少跨越式创意和创新模式的供给。我们往往在欢庆取得生产能力重大突破时,发现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又落后了。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走自主创新道路是唯一选择。科技创新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在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⑶美国的创新人才从大学就开始培养,而中国的人才需要在大学毕业后去磨练,这样,就形成了时间差,正所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尽管我们可以在创新体制上大胆探索,进行改革,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但是,创新的未来仍属于“新生代”的年轻人。学院式教育模式已不适合快速的发展与激烈的竞争。如果不实现人才蟢养模式的革命,我们也无法走出“出国预备班”的尴尬。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创新,让年青一代在跨越式的激烈竞争中及早站在制高点。中国年青一代的接受能力与知识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对新事物的敏感性要超过老一代人。同时,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创造冲动和选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增加自学习、自组织等自发性的成长动力。
⑷精英教育与教育公平应成为“一体之两翼”。美国学者认为,创新过程中大致有三类人:精英式人物不足1%,他们思维敏捷、引领潮流、统筹大局_干将式人物不足10%,他们执存力特别强,属得力的“创新操盘手”,工匠式人物占90%左右,数量众多,且替补性很强。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同意这一提法,但也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同中国的一句俗话:兵怂怂一处,将怂怂一窝。在创新竞争中,只有一批高端、领军人物脱颖而出,才能有实质性的希望。
(5)在科技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今天”'的暂时落伍并不意味着“明天”的落后,但是,如果没有为了“明天”的储备,则注定了明天”的失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投入有了大幅度增长。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成为当务之急。对下一代产品的开发研究及其市场开拓应成为重点。创造学科交叉、技术集成、人才流动的环境和激励创新的评价体系定将为中国实现创新性国家打下坚实基灿。
(节选自《读书》2012年第11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属于“二次创业”内容的一项是()
A.高新区彻底摆脱依靠来料加工和规模扩张的模式。
B.储备新技术、新产品,供给跨越式创意和创新模式。
C.生产能力取得突破的同时,要在新轮竞争中走在前头。
D.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并在创新的途径和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小题2】(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所以中国人才的出现总是“迟于”美国,这让我们长期处于比较被动的发展状态。
B.“出国预备班”说明我们缺乏人才苗子,不得不把学生送到国外培养,生动形象地指出当下国内教育的尴尬处境。
C.“兵怂怂一个,将怂忿一窝”意在说明精英,干将、工匠式人才都很重要,即无论兵” 还是“将”都要注意培养,不可偏废。
D.“没有为了 ‘明天’储备,则注定了 ‘明天’的失落”补充说明了前文“追赶战略不能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观点。
【小题3】(小题3)概括文章在人才培养方面“对我们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各题。

陶渊明:那一团幽隐的光明

夏立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文学史、文化史上,陶渊明形象似乎已被这两句诗定格。陶渊明就是这两句诗,这两句诗就是陶渊明。人们愿意相信,确实有一个彻底悠然、洒脱、静穆、无忧的陶渊明存在。

竹篱边,菊花旁,一杯酒,一张琴,一位安静无忧的诗人,没有来路的荒凉,没有前方的迷茫,没有灵魂深处的孤独挣扎。自古以来,无数吟咏描绘陶渊明的诗文与绘画,呈现的往往就是这一意象或场景。人们不约而同地认定诗人已经这样并始终这样。

这是不可能的。人是不可能轻易达到静穆境界的,更不可能永远静穆。

陶渊明经常会有咬紧牙关的时刻。

这是人类中古时代,中国魏晋时期。公元400年前后,东方中国处于一个漫长乱世的极端状态。社会进一步趋向碎片化、丛林化。建安风骨已是风骨无存,魏晋风度亦风光不再。士人皆成惊弓之鸟,诗文无不热衷于浮艳藻饰,士风、文风萎靡至极。这个时代少有伟人,陶渊明却是一个。这位伟人以最平凡甚至是最卑微的面貌呈现自己。

众人纷纷往一个方向去了,陶渊明独自去了另一个方向。他在田园里将人生坚持到了终点。猛兽们在丛林里咆哮,田园之鹿卧于树荫。人生里虽有喜悦,但更多的是荒凉、孤独。所以,他时时需要一杯酒的支援与搭救。他没有想到也不会想到,在他之后,他的田园竟沿着他选择的方向,进入历史,走向未来,来到我们中间。他的田园产生了无限丰富的意义。

屈原歌哭无端苍茫无际,他把命豁出去了;李白大喊大叫飞扬跋扈,他把心脏挂到胸膛外面了;苏东坡喋喋不休泉源万斛,他把“满肚皮不是”化作一腔豪气了。陶渊明呢?他隐忍内观自言自语:我只想过我一个人的日子。

这看上去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陶渊明完全不存赢得世人围观喝彩的愿望,实际上在其生年亦无半句喝彩声,但其自言自语却一再穿越时空,抵达一代又一代人的内心。陶渊明堪称魏晋风度退潮后沉淀下来的一颗最有价值的珍珠,已近似一粒文化“元种”。

陶渊明给中国文化额外增加了一个灵魂——田园魂。陶渊明之前,这个灵魂若隐若现,陶渊明把它显化了,让它成为幽灵。只要是幽灵,就有一再现身的能力。

所以,这个幽灵来到了今天,来到了我们中间。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

——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

“诗意地栖居”,没有比陶渊明更适合承受这句话的诗人。忧勤一生,诗意一生,痛苦一生,亦“任真”一生。为何,无数人会念叨陶渊明?为何,无数人认为自己的生命里该有一个陶渊明?

得意时想到陶渊明,那是念及人生的限度;失意时想到陶渊明,那是寻求生存的慰藉。

田园,是人类最初的诗意,也是永恒的诗意。陶渊明站在田园里,望自己,望人类,望宇宙。陶渊明站成了一个精神坐标。陶渊明是一笔能够不断生发意义的遗产。

那一团幽隐的光明,能照见我们生活的另一面。幽灵有分量有压力,以一种温柔又韧性的声音提醒着我们的生活或我们的存在。

(《散文选刊》2018年第1期)

【小题1】文章以陶渊明的两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
【小题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一个方向:____
(2)文化“元种”:____
【小题3】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小题4】“为何,无数人认为自己的生命里该有一个陶渊明?”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大陈的风
陈加斌

大陈的风从前冷。冬日,历山白雪皑皑,北风从珠坑口吹过来。但童年的我望着院子天井上空成堆成堆的鹅毛大雪压下来,却丝毫不觉冷,因为脚底下有母亲早已生好的炭火盆。母亲边哼歌谣边纳鞋底。鞋底是用一层层旧衣料沾上汤糊贴叠的,很厚,需要拿锥子用力穿孔后穿针引线。线是用莱园野生的针麻脱干制成,很牢固。母亲说,冬闲田里没活,开春就有新布鞋穿啦。此时,母亲满是老茧的手已冻得通红!那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寒夜里的一束光。
上小学了, 母亲说,在学校就要听老师的话,今日的功课今日做掉,明朝还有新功课。寒风吹来,“作业日清” “尊师崇学” 的家教是母亲树立的最早“家风”,也是母亲对儿子一生的告诫。
大陈的风从前慢。夏日, 后垅地塔的番薯田表土如粉,龙前山田的水渠已泛白泥。少年的我,从上桥头跑到下桥头,口干舌燥。风神似乎停止了脚步。只见岩泉溪小鲇鱼在游晃,却不见溪两旁柳树动。母亲说,树头果子莫仰头,菱角塘莫洗手。“仰头” 以为你想偷水果,“洗手” 以为你想偷菱角。那时放学拔猪草是“家庭作业”。小伙伴们常常玩“丢杀锏”( 丢小镰刀)游戏到快天黑。竹篮没盛满怕母亲责骂就结伴到生产队的花草田里割一些放在篮底“填充”。母亲发现后连竹篮一起踩扁,拿起杉树刺的荆条-顿痛打。母亲的脸从未有的严肃,母亲的骂从未有的严厉。

十二三岁,我已随母亲上山砍柴。麻索如何捆柴、担柱如何换肩.... 母亲边示范边说,内家烧柴大板艮(大把添柴),老公挑柴抖抖震。母亲虽然说不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却让我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双抢”(抢收抢种)的时候,生产队二十多个属兔的同龄人比赛割稻谷,第二天起不来,母亲一边拉我一边说,“后生依力气不能晒干, 睡一觉又有力气了。”我说,不是下雨吗?“雨落早午更,雨伞不用撑。”母亲没有商量余地。母亲的话第一次让我感受到她压担子的“绝情”.能挑-一百斤绝不挑九十九,捆柴掴足,珠坑水库大坝底挑砂石装满,挑稻谷,挑水,挑栏脚...是满满的。母亲说,出门就是一天,来回就是一趟,多挑一些合算。也许我的腰肌劳损就从那时落下,但坚强品格也从此生长。小山村慢生活年代,母亲从来都是快节奏的。

大陈的风后来快。春日,盘龙谷的杜鹃花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漫山红遍,虎踞峡的泉水叮咚流经村南边;龙皇塘舜帝庙的“龙水”经石雅峡谷静静从村中央流过。忽如一夜春风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到户后,家乡生活风生水起,“双清”溪流也跳起春天的舞曲。那时家里奶奶妈妈妹妹弟弟四个人口的四亩责任田分散在六七个地方,母亲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忙得连口水也没工夫喝。春天雨水充沛,田野里总有我和母亲穿着蓑衣、戴着竹斗签的身影。母亲说,日头黄金两是宝,两样都用着。吃晚饭的时候,常总是把碗底油多一点的霉干菜夹到我碗里。
小山村的春夜特别安静,而母亲却总在盘算第二天下两是否修农具,晴的话去哪块田除草。“日睛夜雨,百姓做财主”,母亲风雨兼程,眼中总是丰收的憧憬。
恢复高考制度第三年,十六岁的我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母亲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走上领导岗位时,母亲已年过花甲。当村里有人求我办事时,母亲说,小孩读书的事你多帮,村里公善的事多帮,其他事不要管。遵循母亲的“大原则”,大陈“博士村”里的四位博士先后都师从过我……春风吹开桃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大陈的风如今爽。秋日,村西头百年桂花树如同一把撑开的大伞上洒满了金黄色的桂花雨,香气四溢,香飘石头街上石头屋里。祖宅百年老屋后院的“一枝攀”(红柚)树挂满了果子。宅西院两棵五十多年的金钩梨树上麻雀成群,掉地上沾了一层白色鸟粪的果子特别甜。
大陈的秋天是村民们最高兴的季节。母亲说,村里有人来收购毛芋了,卖到日本去的,我是用柴木灰种的,没用农药,就是个小点,有点虫斑,但收芋的说,越土越好。望着母亲临终前没来得及卖掉的那一担毛芋,我忽然明白,母亲种的是“良心芋”,卖的是“长寿果”。
村主任告诉我,大陈村一个个“芋娘”,种植“舜芋”,坚守多年,名声在外,名气很响,上海的客商一天要从村里收走几十吨毛芋呢。
新风吹来,村两委同心协力,讲好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故事。民宿加旅游,旅游加互联网,外地游客纷至沓来。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大陈的“嬗变”正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大陈的风从眼前掠过,风告诉我,水是家乡的清;大陈的风从心头停住,风告诉我,月是故乡的明!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2日)
【小题1】文章第四节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
【小题2】概括不同时期,母亲对我的教导。
【小题3】理解划线句子的含意。
(1)那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寒夜夜里的一束光。
(2)春风吹开桃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小题4】文章每节开头都写了大陈的风,这样写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