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扭捏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小题1】下列对文章加点的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母亲眼里“陌生的光”,说明母亲今天对我不同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
B.文章中间,“陌生的气息”, 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
C.文章结尾部分,两次使用“出神”, 强调了母亲沉浸在由美味带来的美好和憧憬的心理状态中。
D.文章结尾部分,“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小题2】“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27 10:0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人类共同财富

黄民兴

文化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如分为村落、社区、城镇、部落、民族、地区、国家、大洲、教派、宗教等,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科技和交通运输等的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并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更大范围的文化圈。具体地看,各个人类群体在不同领域的文化需要一些特殊的文化形式来组织,从而形成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组织型文化是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和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与主流文化(如儒家思想),而且二者本身也存在紧密联系。历史上,语言和宗教、主流文化是形成区域文化和文化圈的重要文化因素,如基督教文化圈(拉丁语、希腊语)、伊斯兰教文化圈(阿拉伯语、波斯语)、佛教文化圈(梵语、巴利语)和儒家文化圈(汉语)。

文化多样性不仅是人类对世界不同认知和自身文化身份的表达,而且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多样性的存在促使不同文化相互了解和学习,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组织法》序言确认,在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下,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并希望在承认文化多样性、认识到人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发展文化间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团结互助。因此,文化多样性既是世界文化生态的基本特征,也是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就是既要认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恪守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这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当前,文化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依然需要我们尽力维护,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相似,能够帮助人类应对世界资源的有限性。从自然的角度看,地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密不可分。生物多样性为文化多样性提供物质基础,文化多样性反过来又反映不同人类群体对其所处环境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因此,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人类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从而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上如果只有一种文化,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多姿多彩。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待不同文化,我们必须秉持平等、谦虚、包容的态度,使人类文明在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中不断向前发展。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面对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完全由村落、民族、国家、宗教等不同层次的文化形成。
B.特定的语言、不同的宗教和主流的文化是形成区域文化和文化圈的重要文化因素。
C.认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使得文化多样性成为一种价值观。
D.文化和生物的多样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文化多样性,就没有生物多样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文化多样性的特点的具体分析论证不同文化是人类共同财富的观点。
B.文章在讨论文化圈问题前介绍了文化的不同层次以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等内容。
C.为证明文化多样性在当今社会具有的重要意义,文章采用了引用论证的写作手法。
D.文章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论证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科技和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就不可能使世界形成更大范围的文化圈。
B.文化多样性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C.文化多样性成为国际和平的最佳保障之一说明文化多样性在人类生活中十分重要。
D.人类文明若要持续发展,那么就要秉持平等、谦虚、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逍遥之乐
陶正
人吼,猪嚎,驴叫。扁食,饸饹,面糕……又逛到集市上来了!三十里路,二十里沟,一架大山,有事要办吗?没有。就是想逛逛!
庄里人说起他来,就是一个字:残。可现在,宽宽歇着,晃晃闲串。咋闹的?解不开!年货早办齐了,上集就给小孙子捎了两挂响鞭。他也变得顺情说好话了,何苦钻牛犄角?怪,以前他就想不到这一层,听见好话也得恶声恶气地呛回去。他是残。他老婆没少挨他的鞋底子。咋?干粮里糠掺多了,拉嗓子,豆钱饭熬稠了,费粮食。这阵子莫说打,骂一句的心气儿也没有。老婆子有功嘛,两口肥猪,六十只兔子,窑里还贴着奖状,王秀琴,怪好听的!
他倒闲下了。头几年他拐着腿,咳着痰,不是一样得上山?现在,两口子就把地里的活儿包光了,粮还不少打。山里的野物也稠了,一个个实囊囊的。数那只狐子长得搽大,愣肥!那身皮毛像搽了青油,明光光的!
那狐子像成了精!他天天在山里转,就是打不住。那天碰上了,狐子盯着他看了几眼,还咧嘴笑了笑!怪模怪样的。这要是头几年,他非气个倒仰不可。他打狐子也残,哪个倒运的狐子让他算计上了,就别想活过一个集日。不咬炸子儿?还有枪!砰!没个跑脱!
他没放枪,跟那狐子一起笑了。噫,你个精灵,还晓得逗老汉开心哩!他好像喜欢跟那狐子耍。这怪性情是咋变的?解不开!
“老汉,愣什么?掏钱给娃娃买个玩意儿吧!六毛,便宜!”
以前庄里人说他残,也是怀疑他有钱太精,连洋火都不常使。他没有钱,真没有。这阵子有了,他倒不精了。六毛真不贵,炸药还一块二呢。那炸药性子烈。玻璃茬子调在药里,成山杏大小的圆蛋蛋儿,这就是炸子儿。放在狐子常走的地方,轰地一声,再大的狐子也是个死。可那身皮毛纹丝儿不伤。
那天他刚回,轰地一声,炸子儿响了。噫,那只孤子笑不成了!他还有些为那狐子抱屈。他本来算计过了腊月就不再下炸子了。唉,你个精灵,咋没交好运?
该不是又把谁家的狗炸了吧?
他错炸过大贵儿的一只狗。这狗是全庄的祸害。癞拘。癞人养癞狗,大贵儿打小就不是个正经庄稼人。秋里,家家都拴狗,独独大贵儿让它寻野食,侵害别人的庄稼。
报应。
他没有这么说。他理亏。有理他也不残了。二十块钱赔一条癞狗,庄里人都说他变成个憨憨了。总比说他残听着入耳。
他来到了沟里,可狐子呢?地上有血,还有几撮狐子毛,狐子的脚印有来没去。还有人的脚印儿,有来有去。偷?不能老把人想得那么坏,八成是过路的不晓得规矩。他没有寻那人的脚印儿,弯转身就回庄了。
咦,那不是大贵儿吗?今天该不是来卖那死狗皮的吧?
只见大贵儿雨手揣在皮筒子里,眼皮也不抬。把他牛气的!不就是一张癞狗皮吗?
噫……是张好狐子皮,毛又茸又长又光亮,像搽了青油……
他的心里猛地咯噔一下!
他忽然来了气,横着身子往里挤。前面两人硬顶着不动,还在讨价钱。
“我出三十二块!”这位一起急,把摸指头暗说价的规矩也忘了。
大贵儿还是一股劲儿地拨弄脑壳。
“你这是做买卖的,孬好不让一分钱,也太残了吧?”
咦……残?这是说谁?
他慢慢地把挡在头前的两个人分开,走到大贵儿跟前。
“大贵儿!卖狐子皮呐?”
“啊,啊……”大贵儿惊得像见了鬼。
“这张皮子,咱们爷儿俩讲讲价!”
他把手褪回皮袄袖子里,递过去。大贵的手却一股劲地往后缩,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的。他硬把大贵儿的手抓住了,拉进自己的袖筒。那手抖得厉害!
大贵儿强笑了。怪模怪样的。嘿嘿,狐子的笑。老汉我到底把狐子打着了。俩儿。
他在袖筒里攥住了大贵儿的指头。“不能出高了。”
“能……能咧,您老,咋都能咧……”
他掏出十二块,塞在大贵儿手里,抓起那张狐子皮,只一抡,狐子皮就端端地趴在了膀子上。茸茸的皮毛蹭着脖颈子,暖洋洋的。
他弯转身子,走了。只听见后面一哇声地吵叫起来。
“咋?三十二块不卖,十二块倒宽宽地送了,你这是耍我们哪?也太残了!”
嘿嘿,残。这可不是说他。他像个打了胜仗的大将军,上了路,哼起信天游来了:
说起这个事事儿真奇怪,
自个儿打了狐子自个儿掏钱买。
老汉我今天情愿当憨憨图个啥?
嘿嘿,解不开!真格解不开!
(选自《北京文学》1983年第4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一连串短句,活画出农村集市上热闹的场景,迅速将读者拉进小说情境中,也生动地表现了人物逛集市时兴奋、得意的心情。
B.老汉会顺情说好话了,觉得老婆子的名字也好听了,甚至看到狐子笑也觉得开心,说明人物性格较之以前发生了鲜明的转变,这与老汉的生活变化以及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C.老汉市场遇到大贵儿的情节写得妙趣横生。一句“老汉我到底把狐子打着了。俩儿”,表现了老汉对大贵儿的鄙视和找到狐子的得意。
D.小说善于运用多线索叙事手法,以老汉猎狐的故事为主线,以闲逛集市的过程为辅线,不断插叙老汉今昔生活的对比,容纳了大量的人物生活信息,散而不乱。
【小题2】请结合作品,谈谈庄里人为什么说老汉“残”。
【小题3】小说为什么以老汉哼起的信天游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买了一把不能摇的扶手椅,放在了窗和墙的夹角,我早就在那儿构想了一个叫阅读角的空间。把两个纸箱子探起来,盖上一块如花似锦的床单,把书整齐地码放在上而,成了一个方便简洁的书架。
①_____________,你如果看过我朋友圈里的照片,就会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这是一个适合安静读书的空间,橘色的墙,让米黄色的椅子看起来像白色的,修长的落地灯撑着一个白色的灯罩,透过百叶度白天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和外的棕榈树,晚上在温暖的黄色灯光下看书,每逢半点就会听到草地上喷水系统有节奏的喷水声,在这个久不下雨的地方,②_____________。到了深夜,偶尔还有远处不绝如缕的火车汽笛声。放下手中的书,把百叶窗撩起一条缝,看看楼下干净的停放的车,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静谧。长久以来,我头脑中的阅读角就是这样的现在,我终于让构思变成了现实。
无独有偶,阅读角的缺点是致命的——离床太近了。③_______________。我现在处在人生的一个极其艰难的阅读阶段,二十来岁反复看的那些书、那些人已经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不堪卒读的东西读完总是空空荡荡,觉得长进不大,那些读完能弥补知识缺陷、滋润文笔、启发思考的,都是一些不好读的东西,必须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否则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读到崩溃,也要克制自己去床上躺一躺的冲动。一且躺下,就会稀里糊涂地睡得踏踏实实。
【小题1】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花似锦B.不绝如缕C.无独有偶D.不堪卒读
【小题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把书整齐地码放在上面,成了一个方便简洁的书架。
B.透过百叶窗白天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和窗外的棕榈树。
C.看看楼下干净的停放的车,也有一种说不出的静谧。
D.那些读完能弥补知识缺陷、滋润文笔、启发思考的。
【小题3】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人工智能带会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各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不断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引发大众广泛关注。
B.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能够获得蓬勃发展,这是可以预见的。
C.“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的事实,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
D.在规范高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着比西方文明更为重要的作用。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国内外现实分析论证,最后进行总结。
B.本文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有较强的说服力。
C.本文写到了作家韩少功的假设,是为了强调人工智能应是人性于人类的工具。
D.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乐观和期望,同时态度又比较谨慎。
B.一些综艺节目为博取观众眼球,人为渲染一种人机对立的紧张气氛,其做法是不可取的。
C.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它永远会是服务人类的工具,这已成为人们的一项共识。
D.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将到来,对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应该提上日程。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如果上帝还在怜恤失落在人间的迷途的羔羊,请他把目光投向大西洋岸边的诺曼底吧。那里有一片浩浩荡荡的白色墓葬,那下面掩埋着成千上万的年轻的士兵,虽然他们告别这个世界已经有六十年了,但他们的灵魂,仍然在大西洋的海浪中盘旋和呜咽。和平年代的欢歌笑语已经彻底湮没了他们满怀着伤感的心语,那些在诺曼底海滩牵着爱犬享受着阳光的度假者,那些劳作了一天、在晚餐时喝着诺曼底特有的苹果烧酒的农人,有谁还会在意这样的一片坟墓呢——也许是人类为自己制造的墓葬太多太多了!
②人类的战争史应该永远铭记着1944年六月六日的黎明——事实上那一天是没有黎明的。盟军在薄雾中向着防御薄弱的诺曼底发起了攻击!为了抵御盟军的登陆,希特勒早在1942年就下令修筑一道从诺得角到西班牙海滨的防线——大西洋壁垒,虽然到了1944年还没有完全建成,但它设置的地雷场和像丛林一样潜伏在水中的障碍物,还是给登陆的英美联军士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伤亡。
③战争永远离不开流血和牺牲。从中世纪开始就不断在欧洲大陆崛起的教堂,从来就没有以上天赋予的无穷力量阻止过炮火的袭击。我们在高唱赞美诗的同时,屠戮却在烽烟中进行。也许我们应该感谢上帝,如果不是德军的最高统帅把盟军的登陆点预计在加来地区,而把更多的兵力部署在了那里,如果不是天气护佑着艾森豪威尔,那么,盟军在诺曼底的伤亡将会更加惨重。
④我们不知道那些肩负着武器、野战背包、防毒面具、水壶、急救包以及食物的士兵在冲上诺曼底海滩的那一瞬间,怀着怎样的心情。当战争像一条条看不见的坚韧的饵线把他们如鱼一样鲜活的身体强行拖上海岸时,他们就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了。命运好的,他们躲过了敌人炮火的袭击,活到了和平年代,能在夕阳中一次次地回忆那个惊心动魄的早晨。命运差的,会被敌军的子弹射中,当他还来不及看到这片陌生的陆地上哪怕一抹的生命绿色时,就永久地闭上了眼睛。那些在飞机掩护下先期登陆的伞兵,他们并没有因为来自天上而特别受着上帝的眷顾,他们有的落入了沼泽地里,有的掉入农户的花房中,还有的被吊在教堂的十字架上,十字架充当了刺刀的角色,使他们一命归天!
⑤随着德军反扑的加强,漂浮在岸边的盟军的尸体越来越多,沙滩上被炮火击中的登陆艇在燃烧,坦克也在燃烧,硝烟中受伤的士兵无助地坐在沙滩上,鲜血如朝霞一样染红了那片海域。但伟大的盟军还是拥有兵力和武装上的绝对优势和主动,一批人倒下来了,另一批人又冲上去了,最终,大西洋壁垒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诺曼底登陆成功,艾森豪威尔可以畅快地喝上一杯香槟酒,为他的规模宏大的两栖登陆战的巨大战略成果而庆贺!
⑥我是在三月底来到诺曼底的。春天来了,行进在乡村公路上,可以看到初开的各色花朵。我们奔向诺曼底海滩,走向那片掩埋着登陆战中死去的盟军士兵墓地的时候,确实有一种被现实击痛的感觉,虽然说这个“现实”距离我们已有漫长的六十年了。
⑦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葬中,看着白色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⑧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⑨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和平的来临就是伴随着这样一个又一个沉重的代价!然而我们并不珍惜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和平,这世界的局部战争从来就没有止息过,我们战胜了法西斯,可我们一直没有战胜我们内心的贪婪和愚蠢!
⑩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炮声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⑪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⑫黑暗消失了吗?!
⑬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小题1】第④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请加以赏析。
【小题2】简析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
【小题3】联系全文,分析第⑩段的用意。
【小题4】文中多次提到“六十年”,请分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