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地址的信
这是G省,山是大山,村是穷村。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对蒋晓梅来说,喜悦和愁苦几乎同时挂在她那弯弯的眉梢上。
虽然对于蒋父家的丫头考上大学早有预料,但这一天真的来了,那些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还是异常兴奋,他们把蒋父家那又矮又黑的小屋挤得水泄不通。但立即,哀叹声也塞满了屋子。面对接下来四年高昂的学费,不要说一条腿的蒋父,就是把整个小村都抖搂个底朝天,也供不起啊!人们至今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蒋父一个人死撑硬顶愣是要女儿读书,还非得送进大学不可。在这个重男轻女的穷山村里,不要说一个丫头,就是男孩,也没几个读完初中的。人们都说他中了邪了……
送走了乡亲,蒋晓梅对父亲说:“爹,我们老师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先入学,学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啥的慢慢解决……”
蒋父猛吸一口土烟,点点头,没吭声。
“爹,我今天……可不可以问你,你到底为啥这样苦巴巴地供我念书?”蒋晓梅怯生生地小声问父亲,因为以前她只要一问这个,父亲就瞪眼,甚至还打过她。
这次蒋父没有瞪眼,更没有打骂女儿,而是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解开,里面是发黄的字条。蒋晓梅接过字条,发现上面有几行字。
“丫头,你念给我听听。”蒋父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
蒋晓梅仔细辨认着有些模糊的字迹,念道:“缺衣少食只是一时的贫穷,没有文化,将永远难以摆脱贫困。希望穿上这件衣服的小朋友一定要读书,好好读书直到上大学。如果今后孩子上学有困难,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全力帮助你!绝不食言!联系地址海光市文昌路建德巷九号,电话2678336……”晓梅念完一头雾水,问“爹,这是哪儿来的?”
蒋父说:“丫头,还记得十年前,咱们这里遭过雪灾吗?全国各地给咱捐钱捐物……那天,我去乡里领救灾衣物,看见那件小孩穿的红色羽绒服,就给你领回来了,你说从没穿过那么暖和的衣服……这张字条就是在那件羽绒服的口袋里找到的,我问村里会计写的啥,他当时念给我听,我……不知道为啥,当时就觉得这城里的好心人说得在理,就……”
蒋晓梅问:“你联系过人家?”
蒋父摇头:“以前从来没有!”
蒋晓梅心头一颤:“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
“我留着它,是在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看看,虽然你爹一个字不认识,但这上面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停了停,蒋父说,“但是,今天在镇上,我打了那个电话……”
“爹,你想问人家要钱?”
“不,我是想告诉好心人,我女儿没有像村里的其他女孩那样早早地就嫁人了,然后就像她们的母亲一样祖祖辈辈都这么活下去……我女儿考上大学了,不会跟其他的山里女孩一样了,熬出头了!我要谢谢他……”
“人家怎么说?”
蒋父摇摇头:“电话打不通,说是没这个电话……我想,可能是电话号码错了,或者换了号码,但是不还有地址吗?丫头,给人家写封信吧,告诉他,没有十年前的字条,就没有你的今天……”
对于十年前的那次捐赠,胡美娟几乎没了印象,可当她打开那封由原住地街道辗转而来的挂号信,看到那熟悉的字迹时,心里咯噔一下子。世事沧桑,她的住址已经变换了多次,原来的地址不复存在,更要命的是,那个电话号码不仅升了八位数,当时匆忙中还忘了写区号。她把那张复印的字条拿给老伴儿看,老伴儿也惊愕不已,说:“老婆子,真没想到啊!人家不仅把咱写的字条保留到现在,还真的兑现了我们的期望。人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肯定需要帮助啊!”可老两口反复看信,里面除了说些感谢的话,没有半个字提到钱或者需要帮助。更为奇怪的是,寄信地址一栏写着“地址内详”,可里面却没留下地址。信的末尾落款是: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山里女孩。
胡美娟说:“老头子,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伴儿说:“怎么回事你还不明白吗?人家十年后才跟咱联系,并且不提帮助的事,不留地址,就是告诉咱,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嘱托,并且兑现了……这是一个多么倔强而自尊的孩子啊!”
“我刚才上网查了一下,当年发生雪灾的地区,至今还是国家定点扶贫的特困地区,你想想,把一个女孩子一步步送进重点大学,该付出多少艰辛啊!”胡美娟越说越激动,“老头子,我们立即动身,去找到那个家,也兑现我们十年前的许诺。”
“对,就算她不告诉我们地址,也不说是哪个大学;就算找不到那个穿羽绒服的孩子,找不到保留这张字条的家庭,我们也要去兑现承诺,因为,那里还有许多渴望帮助的孩子和家庭……”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父虽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其倔强的形象十分鲜明,比如,供女儿上大学,从未写信向人求助,十年来一直珍藏着字条。
B.本篇小说以其短小的篇幅展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比如,在文章开篇描写蒋家“又矮又小的小屋”,蒋晓娟对父亲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等。
C.本文虽然没有华丽、诗意的语言,也没有英雄人物般的豪言壮语,但在朴实的内容里,却藏着动人的温暖,让人感动不已。
D.当蒋晓娟念字条时,蒋父坐得“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他虽然不识字,但将上面的内容牢记在心里。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字条的珍视和对美好的向往。
【小题2】有人说:“感动是可以传递和生长的。”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3】小说虽然是围绕“助人”这件小事展开,但内涵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5 06:47: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赶 牛
李娟
我听到房子后面的塑料棚布在哗啦啦地响,帐篷震动起来。不好!我顺手操起一个家伙就去赶牛。绕到帐篷后面一看,好家伙,整整齐齐一大排。乘凉的乘凉,蹭痒痒的蹭痒痒,一个比一个自在。还有两位正在墙根那儿使劲拱土,土给刨的松松的,埋着的柱子根都给刨出来了。我气坏了,直冲过去,看到谁就打谁。众牛哄散逃命,紧张之中乱了套。正在咬铁丝的那位情急之下居然钻进了铁丝和帐篷棚布之间的空隙里,还想从那里突围,却被紧紧卡住,进退不得。只好拼命左右扯扭挣脱。只听“嘶啦”一声,棚布被牛角挂烂了一尺多长。我急了,拽住它的尾巴就拔,它却更加不顾一切地往前面钻---根本钻不过去嘛!除非把我们的帐篷整个拖走。我只好又转过去,往相反的方向敲它的脑袋,它猛地往后一退,这才挣脱出去。可是这么一折腾,牛角一挂一扯一拉,“吧!”铁丝断了,整面棚布被全部撕开,货架和商品的背影赫然曝了光。我又惊又怒,顺手提起把铁锨就追。那牛真的给吓坏了,一路长嘶、狂奔。我把它从房子后面追到房子前面,又把它从房子前面追到房子后面,整整追了两圈。直到第三圈,这个笨蛋才聪明起来,悟出和我这样绕着房子兜圈子毫无意义。便斜出一条生路,直奔它的朋友们而去。我也只好罢手,啪地把铁锨插在草地上,气呼呼地坐在那里等我妈回来给她汇报情况。
直到现在她还时不时提起这事,好像真有那么可笑一样。
在沙依横布拉克,这种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真不知我们家帐篷后面有啥好玩的,牛们每次聚会都选在那里。后来我妈把柴禾堆中那些最稀奇古怪,枝枝条条刺拉得最夸张最不像话的柴禾棒子通通挑出来,篱笆一样围在后面。还以为这样一拦,牛就走不到跟前了,也许能护住帐篷。结果恰恰相反,这一做法无非给牛们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把更多的牛吸引过来----那些木头正好用来蹭痒痒。而且牛一多,一挤一搡,房子破得更快,帐篷后面补了又补的棚布更是被那些枝枝条条戳得千疮百孔。
①“又是你们!”----我妈从天而降,手持大棒,怒目喷火:“又是你们几个----”你看,她把它们的模样儿记住了----全是些尕尕的半大牛娃子。看见我妈,一起拔腿就跑,一模一样的七八头,跑在一起极为壮观,其尾巴还通通笔直地竖起,一片旗杆似的。我妈追了一趟子,实在忍不住了,就笑了起来,回头冲我大喊:“你看它们的尾巴!”然后斗志全消,提着棒子捂着笑痛的肚子回家去了。
我外婆眼花耳背,搞不清楚房后的动静,只负责屋前。只要有牛在屋前拉屎,就举着拐棍去打。②我妈很不以为然,认为牛粪又不是什么脏臭的东西,我们以前还拾过干牛粪用来烧火呢。后来时间久了,发现那些牛简直是故意的----它们走到哪儿都好好的,都不拉屎,全都留到经过我们家门口时才解决,这不明摆着欺侮人吗?该赶。于是这差事就留给天天闲着没事干的外婆了,也好让她老人家经常活动活动。结果,外婆人老迟钝,拖着拐棍颤悠悠追了半天,再颤悠悠回来时,牛已经比她先到,早就在那里等了半天了。然后又当着她的面,再拉一堆。
更气人的是晚上。外面窸窸窣窣,牛影憧憧,拱着衣服架子舔着塑料篷布。(那个角落堆过几百公斤粗盐,它们可能在舔盐)塑料布可不像帆布或木板,稍微一动,便哗啦哗啦响得厉害。再加上牛朋友“呼哧呼哧”的喘粗气声,折腾的人一夜不得安宁。真是的,也不知是谁家的牛,晚上居然不管(后来才知道只有小牛才圈养的),夜夜来我们家帐篷门口的干燥地面上露宿过夜。我的床板恰好搭在帐篷前侧,估计我的脸和它的脸相距不到一尺,只是中间薄薄地隔了一层塑料布而已。我妈出主意让我准备根棍儿,再吵就使劲捅它!于是我就一夜一夜地捅,弄得第二天早晨两眼红肿,哈欠连天。而它们倒好,早早地溜了,只留下几摊牛粪作纪念。还有一次的纪念则是被连根撞出的晾衣服的木头桩子。
就这样,全家人一起赶,白天赶,晚上赶,越赶越纠缠不清。③沙依横布拉克的日子好像全是在赶牛中度过的,倒也不是很乏味。我妈到现在还在经常嘀咕:“……娟真够笨的……绕房子追了两圈……那一天……”
(节选自《九篇雪》)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娟文章的开头往往有“一惊一乍”的特色,就像本文开头的两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B.作者善于借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人物,比如通过写外婆“拖着拐棍颤悠悠”地天天赶牛,塑造了一位有趣可爱的老人形象。
C.本文记述了一家杂货铺主人的生活侧面,通过牛群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旨在表现当地牧民与经商者之间的矛盾。
D.虽然赶牛影响了作者的正常生活,但同时也给她带来了许多乐趣,使她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小题2】试分析文中三处画线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小题3】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同类题2

张大厨

祝晓林

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

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

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楼。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

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

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

“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夜里,大厨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

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

一连几天,刘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大厨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里。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

“行不?”第二天,刘一刀问。“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紧。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

“没别的法子?”第三天,刘一刀问。大厨摇头。

第四天,刘一刀又问。大厨还是摇头。

“想出法子了?”第五天,刘一刀问。

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

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大厨还比比画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

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

天很快暗下来。

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光亮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

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

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虽然一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

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

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很酥,很鲜。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

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

“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吃的。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

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

很快,风卷残云。

大厨待日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个白萝卜给西田吃。

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

一夜无事。

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

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

1995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对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

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

(选自《小小说选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同时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
C.“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作了必要的铺垫,说明后来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
D.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出了人物身份——屠夫,又写出了人物个性——勇敢、凶狠。
【小题2】主人公张大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高铁的这五年迎来诸多世界第一。2012年12月26日,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铁正式全线通车;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全线贯通;2017年9月21日,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京沪高铁“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已基本建成。同时,中国高铁以先进的技术、完善的设备及全球互利共赢的理念被世界所认可,代表着今天的中国产业从“制造”到“创造”的升级。高铁不仅改变了城市间的距离,也悄悄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异地置业,跨省上班,双城生活……未来,高铁对社会的深刻变革还将进一步扩大。
(摘编自徐崇德《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成就盘点》)
材料二:
据报道称,庞大的高铁路网和相对较低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一直是中国高铁引以为傲的优势之一,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7月发表了的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的报告指出,中国高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是:时速350公里的项目为1.29亿元/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项目是0.87亿元/公里。而国际上,高铁建设的成本多为每公里3亿元以上。
世界银行在2014年7月4日发表的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报告中指出,中国在筑路成本、运营经验、运营速度、技术整合方面具备优势,庞大的高铁路网、相对较低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一直是中国高铁引以为傲的优势之一,这些优势也获得了外界的一致认可。报告对2013年末27条运行中的高铁建设成本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各条线路的单位成本差异较大。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线路单位成本为每公里9400万至1.83亿元。设计时速250公里的客运专线(个别除外)的单位成本为每公里7000万至1.69亿元。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包括工程筹备、土场、土建工程、轨道工程、车站工程(但只含部分大车站)、四电工程、机车车辆、维修场站,以及建设期利息等成本:时速350公里的项目为1.29亿元/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项目为0.87亿元/公里。相比之下,欧洲高铁(设计时速300公里及以上)的建设成本高达每公里1.5至2.4亿元人民币。加利福尼亚州高铁建设成本(不包括土地、机车车辆和建设期利息)甚至高达每公里5200万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
世界银行支持的中国铁路项目
工程
最大时速(km)/类型
长度公里
总估计成本
(亿元人民币)
单位成本人民
币(亿元/公里)
石家庄一郑州
350客专
355
439
1.23
贵阳一广州
250客专
857
946
1.10
吉林一珲春
250客专
360
396
1.10
张家口一呼和浩特
250客专
286
346
1.21
南宁一广州
250客运+货运
463
410
0.89
哈尔滨一佳木斯
250客运+货运
343
339
0.99
 
材料三:
近日,首钢股份公司收到来自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发来的感谢信——首钢薄规格高性能取向硅钢材料应用于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大型超低损耗、节能环保卷铁心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并顺利通过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检验,成功应用在中国高铁首套智能化变电站。
智能牵引变压器是铁路总公司为我国高铁装备制造业持续领先全球而立项开发的重大科研课题之一。该产品与传统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降低50%,噪声降低20分贝,同时具备在线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功能,可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运行模式,是铁路行业对传统变电站运行、检修模式的重大变革,对中国智能高铁样板工程的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常州太平洋公司在信中称首钢薄规格高性能取向硅钢电磁性能优异、表面质量均匀、板形良好,首钢先期介入产品设计,使用过程全程指导参与。智能牵引变压器充分利用首钢取向硅钢高性能特点,在更高磁密工况下,表现出比进口产品更优异的电磁性能,变压器各项性能均优于设计标准。
(摘编自宋玉征《首钢高磁感取向硅钢助力中国高铁发展》)
材料四:
中泰铁路有望在10月正式开工建设,首期工程全长253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往返票价约700元人民。中泰铁路建成后,早上在昆明坐上高铁,7 小时后就可以在曼谷悠闲地喝咖啡了。
泰国驻华大使毕力亚·针蓬此前表示,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将成为“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这个地区带来包括投资、商业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铁路还将不断“走出去”。加快铁路旅游业发展,其力已聚,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在国内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愈加完善的铁路服务体系和更加频繁的城际铁路联通,加速了城市经济圈的形成。铁路正在全力拥抱大众旅游新时代,铁路旅游的“朋友圈”将会越来越广,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多条国际铁路的都署和开通,进一步加速了中国铁路“走向世界”的进程。
(摘编自吴君婷《中国高铁已“红”到海外》)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是
A.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在单线建设里程、一次性建成单线里程、总运营里程、商业运营速度等四个方面位列世界第一。
B.据材料二可知,中国高铁时速350 公里项目的建设成本为1.29亿元人民币/公里,这一成本低于国际高铁建设成本。
C.首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降低了智能牵引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噪声分贝两项指标,并实现了对其在线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
D.智能牵引变压器可实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运行模式,有重大意义。
E. 中泰铁路建成后,从昆明到曼谷将实现朝发夕至,给这一地区带来包括投资、商业和人文交流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化。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中国高铁怎样才能在世界上继续保持领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6-2020年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分析显示,目前我国是全球第四大海上风电国,占据全球海上风电8.4%的市场份额。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潜力巨大。据中国气象局测绘计算,我国近海水深5米到25米范围内5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水深5米到50米范围内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
但是,我国海上风电仍处于起步阶段。从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核准建设至今,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已有8年的时间了,到2015年底全国海上风电并网容量75万千瓦。与陆上风电发展相比,海上风电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产业自身技术层面的问题,包括机组技术、施工技术、输电技术、运维技术等,对它还是严重的制约。
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面临建设难度高、发展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开发商、施工方、设备制造商等各方面积极配合,通力合作,以务实的态度推动国家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
(2016年8月18日中国能源网《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材料二
2016年11月《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布,国家要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四省的海上风电建设,累计并网规模占全国规划规模90%,开工规模占比85%,同时积极推动天津、河北、上海、海南、辽宁等地区的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将达到10.05GW(1GW=10亿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GW以上。
(2017年10月12日搜狐网《风电装机容量增速放缓海上风电投资前景分析》)
材料三
我国海上风电设计更多受制于施工能力,大多是基于现有的运输船只、打桩设备、吊装设备等,设计一个相对经济、可行的方案。由于我国海上风电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施工能力较弱,以至于在设计过程中优化空间较小。随着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国海上风电的施工能力将大大提高,施工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为设计优化提供更大的空间。
根据海上风电市场的需要,未来将出现一大批以运行、维护为主的专业团队。为投资企业提供全面、专业的服务。此外,海上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等也将逐步建立完善。毫无疑问,在海上风电项目的逐步发展过程中,海上风电设计、施工等将累积丰富的经验,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也将日趋完善。
(2017年第10期《中国华能》)
材料四
日前,江苏省加速发展海上风电,福建省也核准并开建了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其他沿海省市也开始展开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制定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尚缺对全国海上风能资源的勘测和评价,因此,政府应尽快开展海上风能资源的勘测和评价工作,从全局出发对沿海省市因地部署发展任务。避免盲目投资,打造产业链,对包括海上风电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长期激励机制,给予企业实质性的经济支持。
另外,尽管欧洲海上风电的自然环境和电网系统与中国有差异,中国仍然可以学习其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和投资融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中国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设经验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之后的海上风电场建设及运营。
(林伯强《中国海上风电的挑战与机遇》)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苏、福建加速发展海上风电,促使其他沿海各省也都开始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B.我国海上风电施工方案是经济的、可行的,因为它是依据现有设备和技术制定的。
C.我国海上风电装机的增长率,2011年最高,2013年最低,2014年之后较为平稳。
D.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相对而言不如陆上风电,主要是因为产业自身技术层面的问题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我国近海5米到50米水深范围内70米高度风电可装机容量约为5亿千瓦,将来我国海上风电在全球海上风电市场份额的占比有望增大。
B.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速虽然放缓了,但到2020年,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依然会达到10.05GW,并网容量也会超过5GW。
C.我国海上风电施工能力较弱,其重要原因是我国风电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施工队伍尚未专业化,而且各种设备相对落后。
D.随着海上风电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海上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等也将逐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产业也会不断出现。
E. 政府给予企业的实质性经济支持,及其提供的长期激励机制,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海上风电发展,避免了盲目投资。
【小题3】从以上材料看,我国海上风电事业想要健康发展,应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公认。炎帝部族入主中原后放弃了自己的羊图腾与牛图腾,改信龙图腾。黄帝入主中原后,也用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炎黄后裔在龙图腾引导下,经过不懈努力融并接纳了东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龙部族联盟进一步扩大。至汉时,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并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龙成为汉兴的重要力量与灵魂旗帜,也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图腾,直到现在中华民族还被称为龙的传人。

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就是和合向心,归宗炎黄的过程:一是华夏民族向外兼并扩张的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一是外围民族认炎黄为祖宗归依华夏的内向认同,夷变为夏,于是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都成了黄帝炎帝的后裔,成了华夏民族的一分子,炎黄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华夏民族不断壮大。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祖地位的认同。是中国神话的胜利。正如德国思想家谢林所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核心神话只有两个:龙和黄帝。”

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置媒、燧人取火,有巢造屋,伏羲画卦结网,仓颉造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精神;女娲补天治洪、舜耕历山,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奋斗精神;盘古化物,神农尝草、鲧死化禹、夸父手杖化邓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奉献精神;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大神们的复合形象,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着华夏民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战天斗地的奋斗篇章,引吭出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弹奏出团结向心的动听旋律。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华夏民族团结奋斗,牺牲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就了华夏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使华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闫德亮《古代神话定型与华夏民族形成》)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神话对于华夏民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滋养了华夏民族的精神。
B.上古时代,每个部族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图腾,例如龙是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
C.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有两条途径: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与内向认同,夷变为夏。
D.古代神话中蕴含的创造,奋斗,奉献,团结等精神,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发展壮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神话在华夏民族凝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B.文章按历史时代顺序,清晰地揭示了龙如何一步步成为华夏民族统一图腾的过程。
C.文章引用德国思想家谢林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龙图腾旗帜对于中华民族的引领作用。
D.文章较为具体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神话中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其中包含了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B.华夏民族通过兼并扩张,将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变成其一分子,不断发展壮大。
C.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尽管荒诞,却使龙成了华夏民族图腾,中华民族成了龙的传人。
D.神话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对华夏民族品格的铸造,社会责任的形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