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谁在遗忘“李小龙”    李焱鑫
一部描写影星李小龙生平的电视剧,让央视一套黄金档刮起了“功夫风”。作为同时登上武术和电影两座高峰的巨人,李小龙俨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而就在《李小龙传奇》播出前,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成为中国功夫代名词的巨星,就是广东顺德人,即便在李小龙的家乡广东,人们在身边也难以找到李小龙的相关纪念遗迹。本是“龙之故乡”,为何遗忘了这位广东骄子?
推广李小龙慢了半拍
上世纪30年代,李小龙之父、粤剧“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在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买下一处住所。如今,这座几近斑驳的建筑坐落在西关培正小学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唯见大门深锁、青砖剥落,成了断壁残垣的危破房。
“我们家几代人都在培正读书,却不知道居然和李小龙是‘邻居’。”曾在西关培正小学读书的黄洁忍不住惊讶,“这座城市被人遗忘的角落太多了。”
因为李小龙,“KUNGFU”(功夫)一词才传遍了全球,而当外国人将李小龙视若珍宝时,广州的李小龙祖屋却和其墙壁上的青苔一样自生自灭着。据附近街坊介绍,2005年前后,相关部门曾将李小龙祖屋列入了文物保护修缮名单,但三年多的时间里却迟迟不见动静。
即便在李小龙的家乡,类似的情形同样存在。在李小龙的籍贯地顺德均安镇,每年慕名自发前来参观的游客寥寥无几。由于推广不到位,很长一段时间,“龙的故乡”还没有当地的“工业游”名声响亮。
“由于历史原因,内地观众并没在李小龙最辉煌的时期看到他的作品,这等于没有给他相应的‘官方地位’。”曾负责运作均安李小龙品牌推广的广州某广告公司业务经理表示,“这让广东对李小龙的推广慢了半拍。”
众所周知,谢晋的《芙蓉镇》,让一座本不知名的湘西小城成了一个旅游胜地。作为拥有全球数千万影迷的功夫明星,李小龙更是广东文化的活名片。随着《李小龙传奇》热播,一座全球规模最大、馆藏图文音像资料最丰富的李小龙纪念馆终于在均安镇落成。但有专家认为,广东对李小龙的各种开发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
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
逝世30年之后,李小龙仍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20世纪全球偶像人物”之一。“李小龙推动了中西文化互动,让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广东李小龙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马明达说。
在中国内地,广东是唯一能够与“功夫之王”建立起联系的地方。但据有关资料证实,直到2005年以前,广东都没有进入对“李小龙”开发的实质阶段。
除历史、财力等因素,让“李小龙”备受冷落的还有难言之由。在日前召开的“非遗”项目保护研讨会上,广东省政协一位委员指出:“广东在开发文化资源上有过误区,哪个受游客欢迎就开发哪个,否则就抛弃哪个。这让不少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资源都处在沉睡状态。”
事实上,即便按“市场规律”办事,许多历史遗迹也不应像今日这般冷清。业内人士估计,仅李小龙品牌的价值就超过了10亿美元,一旦成功联姻旅游、影视、出版等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将不可估量。
“一些地方对有相当商业开发价值的文化遗产缺乏保护措施。”长期从事历史文化保护研究的佛山科技学院副教授赖达观指出,“政府有必要对那些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短期内又尚未准备进行开发的文化遗产进行资料整理、价值评估和商标注册,先将其保护起来。”
“保护文化资源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何况李小龙身上的自强和奋斗特质非常符合当前时代需要,这些精神价值更不该用金钱来衡量。”黄洁说。
【小题1】文中有两处对李小龙祖屋的环境描写,试分析其作用。(4分)
【小题2】为什么“李小龙”在广东遭受遗忘?请你加以分析。(5分)
【小题3】对李小龙有关文化资源的开发有什么意义?(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7-24 04:0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名言的泛化

张颐武

在微博与微信等自媒体(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各种不同风格的段子的流行。这其实有规律性,历久弥新的名言正好适合自媒体的短小精悍的要求。此外人们生活压力大,事情繁多,而这些段子有的是对人生的感悟,有的是反思,有的针砭时弊或发出追问,也有对纠结的宽解,对困扰的解惑。这些其实都很对当下年轻人的心思,大家不仅喜欢阅读,还往往用转发的方式加以传播。这是“微文化”的一个典型表征。

社会有需求,公众也喜闻乐见,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下去。

但现在也出现名言泛化现象,出现“鸡汤”和“鸡血”泛滥的现象。其中有两种情况值得关注。

一是对名人名言的过度消费和利用。有些段子其实并没有多少深刻的感悟,但由于是名人所说,也平添一些魅力。但另外一种现象更值得注意,即打着名人的旗号给人打“鸡血”。有些偏激的言论或消极的表达,一旦有了名人背书,这些价值观本来错位、思想方法简单的言论往往成了不易的“真理”。这些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启人思考,但若随意放大,片面性就凸显出来。如“青春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一说法本来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把它极端化,变成年轻人可以莽撞,不顾具体情况不管客观环境做夸张离谱事情的辩护,就出现了负面含义。还有如“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当然在具体语境中有深刻哲理,但有些年轻人片面理解这个说法,把它变成自己走极端的借口。这些话语在网络流行,某种程度上也刺激了一些“名人”,为博取更大名声,获得更多追捧而把话说得越来越极端,以致自己也把持不住理性态度和客观立场,编出更多非理性文字。

二是干脆编造名言,附会给一些名人。有些段子手和营销账号为引人注目,投一些尚不成熟的年轻人之所好,把自己凭空编造的一些言论附会给名人。这些言论里“鸡汤”和“鸡血”都有,但“鸡血”更多。一些激烈的,甚至有些反社会的言论,被硬安在一些在主流社会中的活跃媒体和社会名人身上。这些言论有时一旦被附会给某个名人,就会一直发酵,即使本人辟谣否认,但互联网传播的弥散性使得这些话还会一再地冒出来,又被转发和传播。这些言论往往就是情绪宣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用短小文字渲染负面情绪。

这些“鸡汤”和“鸡血”往往在网络中流传极广。鸡汤如果货真价实,喝了起码没有什么坏处。但如果这鸡汤是用鸡精调制的有时也会有害,而打“鸡血”追求强刺激,就极有可能对个人乃至社会危害严重。而一旦造成这些结果,恐怕不应只是遭受道德谴责吧。

名人名言给我们正面启悟,但盲信名人名言,被“鸡汤”和“鸡血”牵着走,决非好事。如何理解名人名言,还需从生活实际出发,有更多理性判断和明智选择。

(选自2014年08月15日《环球时报》,有改动)

【小题1】下面各项对“名言的泛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名言的泛化”指名人的名言依托合适的媒体以段子这样短小精悍的形式在社会上流行的现象。
B.“名言的泛化”指那些本没有深刻内涵的“名言”却因经名人之口说出而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的现象。
C.“名言的泛化”指那些出自名人之口或被附会给名人等的某些言论在网络中广泛流传以致泛滥的现象。
D.“名言的泛化”指那些价值观错位、思想方法简单的言论被附会给某个名人,使得这些言论一再被转发和传播的现象。
【小题2】下列对原文意思的表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对那种对人生有感悟、反思,以及针砭时弊、对纠结宽解、对困扰解惑的段子喜闻乐见,还愿意和别人分享。
B.当今社会,名言泛化现象严重,以至于“青春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等诸如此类的“伪名言”大行其道。
C.货真价实的“鸡汤”可以喝,但若为了追求强刺激而打“鸡血”则大可不必,因为那可能会对个人乃至给社会造成危害。
D.有些“名人”为了哗众取宠,把话说得越来越极端,以致把持不住理性态度和客观立场,编出更多偏激的文字,从而给社会造成潜在的威胁。
【小题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当一项是 ( )
A.在自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较传统方式而言更多样,每一个人都可以独立发表言论或获得资讯,“主流媒体”的声音相对变弱,客观上使“名言泛化”有了可能。
B.面对名人名言,受众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有更多理性判断和明智选择,做到不盲从,不传播,而要正确理解,使自己获得正面的启悟。
C.名人要自律,多传递“正能量”,不要一味迎合自媒体部分受众的不良需求;而受众也要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辨识能力。
D.法律要加强监管,对那些借名人之名发布一些思想内容过于激进甚至有些反社会的言论等类似往名人身上“泼脏水”的行为,应追究相关责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时间3月26日消息,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今天撰文指出,亚马逊在实体零售行业的野心正显现出来。据悉,除了实体店,亚马逊还计划开设类似苹果零售店的电器商店和便利店等。如果这些尝试取得成功,将对整个零售行业的运营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多年来,一想到亚马逊利用科技力量对他们进行碾压式攻击,传统零售商就感到害怕。但这场竞争主要是在亚马逊的本土市场——美国展开。可如今,全球零售商都感受到了亚马逊的直接威胁——该公司正在世界各地慢慢打造实体店网络。

多位知情人士向《纽约时报》透露,亚马逊还考虑创建实体店,销售家具和冰箱之类的家用电器——购物者通常不愿在互联网上购买此类产品。这些商店还将充当一个展示平台,让购物者可以亲眼看到商品,下订单以后会直接送至他们家中。这些实体店不同于传统零售店——知情人士称,亚马逊考虑使用各种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技术,让顾客可以看到沙发、火炉和书柜摆放在家中的情景。与此同时,亚马逊还将实体店的地点设在顾客住宅附近,此举也有助于亚马逊进一步实现在数小时内将网络订单送货上门的目标。据称,亚马逊还打算创建类似于苹果零售店的电器商店。这些商店主要销售亚马逊自家设备和服务,比如Echo智能家居音箱和Prime Video流媒体服务。

贝佐斯2012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有零售商已经很好地满足了购物者的需要,亚马逊对进军实体零售市场不感兴趣。他说:“亚马逊想要做一些很独特的事情。如果我们发现独特的创意,我们也渴望开设实体店。”虽然亚马逊在网络零售行业取得了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种情况越来越清楚了,即人们也愿意亲自走进商店购物。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杂货。

在杂货领域——这是一个曾让亚马逊伤透脑筋的庞大产品类别——亚马逊开设了一家不需要收银员的便利店,而且还即将开设另外两家便利店,司机不需要离开车辆就能迅速提货,这三家商店全部位于西雅图。亚马逊还研究了另一个杂货店概念,可以为路过的顾客提供服务,充当仓储中心。

在实体零售店领域,印度可能是亚马逊考虑进入的另一个重要市场。亚马逊正偷偷计划在印度开设新的实体杂货店。印度的日用品市场规模庞大,目前主要由传统集市所主导,购物者必须穿梭于不同摊位中间,与商贩讨价还价,肉类也是露天摆放,而不是放在冰箱里冷冻。亚马逊曾承诺在这个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国家投入数十亿美元,知情人士透露,该计划在亚马逊公司内部代号为“珠穆朗玛峰项目”(Project Everest)。

在纽约大学莱昂纳多-斯特恩商学院营销学教授斯科特·加洛韦(Scott Galloway)看来,亚马逊实体店扩张计划进展缓慢,恰恰说明实体零售是一个开拓难度极大的行业,这一点令他吃惊不已。五年前,加洛韦曾认为亚马逊到2017年可能会开设数百家实体店。

(编译/清辰)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亚马逊在实体零售行业的发展,将有可能对整个零售行业的运营模式带来深远影响。
B. 多年来,网络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利用科技力量,让全球零售商感到害怕不已。
C. 亚马逊创建实体店,是因为部分产品购物者通常不愿在互联网上购买。
D. 对亚马逊而言,开设实体店并非是初衷,然而满足了越来越多人走进商店购物的意愿。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现在,迅猛发展的实体店网络,让亚马逊得以迅速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显示强大竞争力。
B. 亚马逊实体店将可能使用各种增强现实或虚拟现实技术,让购物者亲眼看见商品摆放在家中的样子,从而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要。
C. 为了进一步实现在数小时内将网络订单送货上门的目标,亚马逊将实体店的地点设在顾客住宅附近。
D. 耗资达数十亿美元的“珠穆朗玛峰项目”将可能使印度成为亚马逊进入的第二大市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实体店网络,并计划开设类似苹果零售店的电器商店和便利店等,都体现了亚马逊在实体零售行业的野心。
B. 贝佐斯2012年表示,亚马逊对进军实体零售市场不感兴趣和当时零售商已经很好地满足了购物者的需要有关。
C. 杂货领域虽然曾让亚马逊伤透脑筋,且在西雅图只有一家售卖杂货的便利店,但亚马逊并未放弃对杂货领域的进军。
D. 虽然在网络零售行业亚马逊取得了成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零售仍将被实体店所取代却也已是不争的事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难以逃避的选择

张天行

在一个小城,住着两位哲学家,一位是有神论者,另一位是无神论者。两个人都一直努力要说服城里的人,以增加自己的追随者。他们使城里的人常感到迷惑。有时候,一个人会听其中一个哲学家讲话变成有神论者;然而又可能会被另一个说服而相信无神论者。——城市的很多人都对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有些厌烦了,全城的人都被搞得很混乱。

人们想要过安稳平静的生活,很多人对有神论和无神论并不十分关心。于是有人提议:“让他们两个人去辩论,不管谁赢,我们就跟着他,跟随胜利者总是稳妥的。”

在明澈的月光下,两位哲学家开始辩论。他们都有非常专业的逻辑修养,攻防是一流的,你来我往,辩论越来越激烈,听的人们一时难定输赢。

第二天早上,整个城市陷入了更大的混乱。原来他们互相说服了对方!那个无神论者变成有神论者,而有神论者变成无神论者!

结果有些出人意外,但我们还可以试着同情地理解,两位哲学家通过辩论,看到想到了问题新的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转变立场——只要是真诚的,这应是容许的。也是异常果敢的举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哲学的根本问题本来就不像黑白的判断那么简单,当然更不是那么容易统一的。两位的主场换位在一定意义上昭示了问题的复杂性。

哲学家冯友兰曾云:专业哲学家的哲学,一定重视论证证据,其结论是“走进去”的;普通百姓的哲学观念仿佛是“跳进去”的。这话不可绝对化,普通百姓也有自己的人生体认支撑,与哲学家宗教家倡导的观念,也会有成隐成显的互动。

宇宙、人类从哪里来,又走向哪里?人生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何在?人如何从有限走向无限?心灵精神是不断向上追求还是安于世俗红尘?什么社会体制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并通向和谐……这些问题仍或强或弱地撞击人的心灵。当今世界上,宗教家、哲学家们仍以各种形式到处游说……不言而喻,观念分歧还是巨大的,人们仍会在困惑中。

困惑不仅来自哲学家已有的不同理论,更源于人们自己对某种观念指导下展开的现实生活的体验观察。在人生的行进中,人们选择、可能放弃、再选择……类似的事在生活中上演着。有时回看他们有过的选择,差异之巨大,也不亚于两位哲学家的立场换位呢!是什么让人们说服内心,作出巨大的改变?这是不能简单回答的。

我们的依赖心是如此之重,许多事想着最好由其他人决定,我们只要循着方向前行就好了。也许,有些事这样也无不可,但要知道,涉及人生社会特别是内心信仰的大问题,过分信赖名人,搬弄经典,终究是替人数宝。明心见性还是自己修证的好,那才是属于自己的真实受用。

不可否认,困惑、内心的挣扎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让我们沉下心来,直面自己的心灵,循着良知的指引,自己选择,勇于承担,走出一条或不是坦途却沐浴人性光辉的路,从而推动社会汇入人类文明的大潮,奔腾向前。

【小题1】下列对文章引述故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讲故事来开启论述,这种方式举重若轻,意味无穷,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B.文章开头讲述两位哲学家的故事,既引发了读者的兴趣又启发了读者的思考。
C.文章开头叙述故事,本身就是巧妙证明论点的过程,证明了立场是可以转变的。
D.文章开头两个哲学争论的故事情节合情合理,然而结局却不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业哲学家们的“走进去”即指在选择的时候通过重视论证与论据而得出相关结论。
B.普通老百姓的“跳进去”即指在接受哲学观点时往往缺乏思辨而直接接受某种论断。
C.这句在文章中间,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关于普通人应如何选择的思考。
D.引用此句名人名言,作为理论依据,为普通百姓也有人生体认的观点提供理论依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世界宗教家、哲学家们仍因观念分歧而不停争论,人们仍会在困惑中继续选择。
B.文章倡导人们应当遵循良知的指引,自己选择,这样才能走一条沐浴人性光辉的路。
C.人生社会特别是内心信仰的大问题,不能信赖名人,搬弄经典,不然终究是替人数宝。
D.文章阐释了选择虽然艰难却是一个无法逃避的命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人们赋予它这个诗意的别称“悟空”,(  )。

中科院院士吴岳良说,根据最新天文观测结果,宇宙是由27%的暗物质、68%的暗能量和5%的普通物质组成的。暗物质不发光,不发出电磁波,从来没有被直接“看”到过。对于神秘的暗物质,科学家迫切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对它们的研究很可能会引发科学上的革命。

与暗物质 的,不只有光,还有普通物质,他们靠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电磁力组装在一起。也正是通过这样的电磁作用,我们才能够触摸到这个大千世界。而暗物质,对这样的电磁作用,根本就

在运行的头530天里,悟空号果然________,一共记录到28亿个高能粒子,从中分辨出150万个高能电子,测量了它们的能量和方位。以高置信度观测到了能谱在TeV处的拐折行为,从_______的乱象中抓住了一条关键线索,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这个幽灵的真面目。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认为,“悟空”成果的取得,表明中国科学家已经从自然科学前沿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围观者,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B.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为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C.随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日,确保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
D.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飞天,推开了一扇寻找暗物质幽灵的新窗口,为在距离地面大约5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分辨出高能电子和测量它们的能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学家内心惊叹于它的火眼金睛,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
B.它的出现,让科学家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内心激动不已
C.科学家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内心惊叹于它的火眼金睛
D.它的出现,让科学家内心激动不已,似乎隐隐看到了这个暗物质幽灵留下的半个身影
【小题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素昧平生 不屑一顾 不孚众望 浩如烟海
B.形同陌路 不屑一顾 不负众望 纷繁复杂
C.素昧平生 不足挂齿 不负众望 浩如烟海
D.形同陌路 不足挂齿 不孚众望 纷繁复杂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电影对文学的反哺
邹贤尧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一直受着文学的滋养。文学提供给电影取之不尽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人才,并不断提升其品格。电影从发明之初,到高度发达的今天,从商业电影到艺术电影,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到微电影,都不曾停止过以文学为蓝本,包括对畅销的通俗小说、经典名著和网络小说的改编。尽管电影试图克服文学对它的“影响的焦虑”,确立自己的独立品格,但它仍然从文学那里受惠良多。当然,这并不表明电影只是简单地依附文学,电影以其特有的媒介优势,自有文学无法比拟的艺术效果,而且随着大众文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影越来越显示出超过文学的强大的影响力。因此,电影给文学带来很大的反作用,这有其负面性,比如它影响到一些作家把小说写得越来越像剧本,没有充分的展开,没有深入的刻画,多是干巴巴的对话,成了所谓的“影视同期书”。电影对文学的影响又并非都是负面的,电影对文学有回报和反哺。电影也在向文学“还债”。
一是改编电影对文学原著的反哺。通过电影改编,对文学原著的宣传及传播有着巨大功效,为文学经典的再造提供丰富的可能性,促进一度边缘化的文学再度走红。具体来说,借助电影改编,传统经典得以延伸与扩散,比如《西游记》固然是广为人知的古典名著,但《大话西游》对它的全新演绎促其再放异彩;借了改编,被淹没的作品得到开发,被唤起与照亮,比如清末民初的王度庐及其小说《卧虎藏龙》,被人所遗忘,知者甚少,李安的同名改编电影,将之从历史深处召唤出来;即如张恨水,也因五四新文学对其贬抑而长久被淹没,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影视改编而掀起“张恨水热”;电影改编对一般性的文学作品予以提炼、点染与提升。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影《小花》,淡化了原小说《桐柏英雄》的政治色彩,强化了原小说的人性化内涵,原小说虽也在当时引起轰动,但电影《小花》更提升了其艺术品质。电影受惠于文学而又反哺文学,形成良性的互惠与助推,这在第五代导演与先锋派作家之间表现得更为突出,张艺谋的电影大都改编自莫言等人的小说,但张艺谋改编电影的成功也带动了莫言、刘恒、苏童、余华等人在文学圈之外的走红。可以说,电影《红高粱》在西方电影节的获奖,直接推动了莫言作品在西方被大量翻译并引起关注,为他获得诺奖不无助益,这反过来给有些疲软的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一支强心剂。
二是电影化思维、电影化技巧对具体的文学创作的反哺。电影化思维引入文学创作后,拓宽了文学的艺术空间。乔伊斯、海明威、多斯·帕索斯、穆时英、王小波、李碧华、王朔、海岩等诸多的中外作家,都在小说创作中充分调动各种电影元素,运用电影画面造型的光、影、声、色来创造典型环境、表现人物心理、描写人物言行、塑造人物形象,展开生动丰富的“电影化的文学想象”。对电影表现技巧的借用,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特别是以电影的蒙太奇思维,以交叉剪接、平行剪辑、快速剪接、快速场景变化、声音过渡、特写、叠印等电影化技巧,广泛地介入文学文本的生产之中。而一些电影的结构方式也纷纷被小说家所效法,丰富了文学的结构形态。如《不可撤销》《记忆碎片》《薄荷糖》等的全逆式结构,《盲打误撞》《罗拉快跑》等的发散式块状结构等,被许多作家成功地移用到小说中,带来了小说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 选自 《光明日报》2015年12月30日第十版,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电影对文学反哺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对文学的反哺既有对文学原著的反哺,又有对具体文学创作的反哺。
B.电影对文学的反哺,既会促其大放异彩,也会损害文学原著的本来面目。
C.“电影化的文学想象”在小说创作中的生动展开,拓宽了文学的艺术空间。
D.电影的蒙太奇思维在文学文本生产之中被借用,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小题2】下列对电影与文学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源源不断地获取文学提供的素材和人才,但它又并不只是简单地依附文学。
B.电影虽然受益于文学,但最终克服了文学对它的“影响焦虑”,确立独立品格。
C.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凭借媒介优势,越来越显示出超过文学的强大影响力。
D.电影给文学带来负面作用,同时,它也在向文学“还债”,对文学有回报和反哺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恨水因五四新文学的贬抑而长久被淹没,又因其作品被影视改编而掀起“张恨水热” 。
B.电影《小花》淡化了原小说的政治色彩,强化了其人性内涵,提升了它的艺术品质。
C.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主要得力于张艺谋成功改编的电影《红高粱》在西方电影节的获奖。
D.电影《盲打误撞》等的发散式块状结构被成功移用到小说中,丰富了文学的结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