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筑审美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

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小题1】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审美因素。
【小题2】根据原文信息,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目前已经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将建筑作为项艺术门类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9:44: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遍地战壕

季明

那时候,老兵还是个十七岁的新兵。

到了部队,就开始挖战壕,这活儿累,黄土还行,若遇上山石地,就受罪了,一镐下去,只刨出个鸡蛋大的白印,虎口却震得发麻。老兵手上满是血泡,泡起,磨破,再起,最后成了老茧。

对此,老兵很有意见,当兵,练好枪就行,他是来杀日本鬼子,不是来卖苦力挖水渠的。老兵认为,挖战壕,其实就是挖水渠。

老兵就开始消极怠工。

战壕挖好后,连长要检查。连长是东北人,黑大个儿,挎着把盒子炮,每走一步,那盒子炮就会荡起来,然后,“啪嗒”一声,又拍打在屁股上,仿佛一只破拖鞋,不停地拍打着光脚板儿似的。一听见这声响,老兵就知道连长来了,赶紧抬头、挺胸、立正,笔直地立在自己挖的战壕旁。

连长步子很慢,双手别在身后,握着一把小工兵铲,一上一下地晃悠。连长看见老兵敷衍了事挖出的战壕,火苗腾地蹿上来,脸就更黑了,抡起小工兵铲,在老兵头上“咣咣”地敲。

“你个瘪犊子,找死啊!”连长骂。

老兵戴着钢盔,工兵铲拍在上面,脑袋不痛,但那“咣咣”声,却震得两耳嗡嗡响。老兵不服,大声说:“长官,俺是来杀鬼子,不是来挖水渠的!”

连长愣了一下,绕着老兵转了两圈,说:“?——小王八犊子,来杀鬼子啊?要是没了命,咋杀?”

连长揪着老兵的耳朵,一指战壕,吼道:“战壕是保命的,记着,它,就是你的命,重复一遍!”

老兵“啪”地一个立正,就吼:“战壕,是俺的命!”

接下来,老兵只好认真地挖战壕,没办法,工兵铲拍在脑袋上的滋味,不好受。战壕挖成后,还要掏防炮洞。

跟鬼子干了一仗后,老兵就发现连长的话,是真理。那天,鬼子开始进攻了,连长观察

了一下,大声地喊:“防……炮……啦!”

连长声嘶力竭地喊:“防……炮……啦……”

在连长的吼声中,士兵们抱头鼠窜,纷纷钻进防炮洞,瞬间,鬼子的炮弹就铺天盖地砸过来,接二连三地爆炸,一时间地动山摇,火光冲天。老兵哪见过这阵式,抱头缩在防炮洞里,筛糠一样抖。

炮声一停,连长立马跳出去,喊:“上战壕!玩……命……啊!”

连长又声嘶力竭地喊:“上战壕!玩……命……啊……”

老兵没有出去,抱头缩在防炮洞内,抖成一团。

鬼子的进攻被打退了,连长冲过来,一把将老兵提溜出去,抡起工兵铲,在他头上“咣咣”地敲,骂:“王八犊子!”

连长一边敲一边骂,敲一下骂一句王八犊子,半晌,才喘着粗气停下手。老兵蹲在地上,两耳嗡嗡响,也不知是炮震的还是连长敲的。

连长吼:“站起来!”

老兵趔趔趄趄地站起来,连长揪着他的耳朵,一指战壕,吼:“这里不是乌龟壳,它,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重复一遍!”

老兵立正,就吼:“战壕,是老爷们玩命的地方!”

几仗打下来,老兵就记住了连长的话,战壕,不仅保命,更是男人拼命的地方。于是,他在连长“防……炮……啦”的呼喊里,进防炮洞;在“上战壕!玩……命……啦”的吼叫中,跟鬼子拼命。

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身边的兄弟一茬茬倒下,新兵们又一茬茬补进来,老兵就真的成了老兵。

跟鬼子一路打下去,天南地北,到处都有老兵挖的战壕……

许多年后,九十多岁的老兵,在孙子的搀扶下,来到一处战场遗址,这里战壕犹存,只是淹没在荒草丛中。

拨开荒草,老兵下到战壕里,突然发现有一个防炮洞还在,他弯下腰,艰难地钻进去,静静坐着,倏地老泪纵横,他想起了连长。

连长就牺牲在这处战场,那天,鬼子的炮击开始时,几个新兵吓傻了,站着没动,连长冲过去,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的脚下。

老兵看见,在爆炸中,连长消失了,只有那把工兵铲飞在空中,车轮般翻转着,然后,落下,笔直地插在地上……许多年来,这把工兵铲,一直在老兵的脑海中翻飞。

老兵走出战壕,站在山坡往远处眺望,恍惚间,枪炮声在耳边响起,硝烟和那把翻飞的工兵铲,又在眼前浮现,于是,他握紧拳,深吸一口气,学着连长的样子,大喊一声:“防……炮……啦!”

四面群山荡起阵阵回声:“防……炮……啦……”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1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回忆开篇,巧妙引入战壕的故事,在娓娓叙述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体现出高妙的艺术匠心,也使小说带有沧桑感。
B.小说描写简练而传神,如描写老兵挖战壕的情形,虎口“被震得发麻”,手上“满是血泡”,为下文写他因不愿吃苦而消极怠工作了铺垫。
C.从对挖战壕“很有意见”到“发现连长的话是真理”,老兵的思想认识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他从战斗中获得了深刻的领悟。
D.随着战壕一条条地挖,仗一场场地打,老兵也变成了一个九十多岁的真正老兵,天南地北到处都有他挖的战壕,正所谓“遍地战壕”。
E.小说以老兵在孙子的搀扶下来到昔日战场,学着连长大喊结尾,将回忆与现实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2】小说中的连长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小题3】小说两次写到连长揪着老兵的耳朵,其原因和目的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6月28日,在上海举办的2019世界移动大会上,人民网记者在现场见证了一场实时5G远程手术指导演示。在患者完全同意的情况下,凭借中国移动提供的5G网络连接,巴塞罗那临床医院胃肠手术服务负责人安东尼奥·德拉齐博士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场馆里,为上海东方医院手术室提供了远程实时指导。

在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断努力后,5G对于中国而言,来之不易。5G领先世界,一方面是源于我国顶层设计的宏观布局,另一方面则来自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和先发优势。根据预测,2030年,我国5G间接拉动的GDP将增长到3.6万亿元。今年6月6日,我国正式发布5G商用牌照,基于领先技术的支持,加上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规模、巨大的4G网络、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等明显优势,我国5G商用牌照的发放可谓水到渠成。业内认为,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抢滩,“中国5G发展引领全球”已成必然。

(摘编自《中国5G发展为什么能引领全球?》)

材料二: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大规模商用将开启。记者获悉,三大运营商及中国广电正在全面推进5G商用,包括加速5G网络建设,成立超过百亿产业基金加快5G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和落地应用等。此外,5G相关资费套餐也在设计酝酿中,5G手机等智能终端有望快速普及。自2020年正式商用起,预计5G带动直接经济产出0.5万亿元,间接经济产出达1.2万亿元;至2025年,预计5G带动直接经济产出3.3万亿元,间接经济产出达6.3万亿元;至2030年,预计5G带动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间接经济产出达10.6万亿元。

2020—2030年中国5G的直接经济产出预估

5G直接经济产出结构(亿元)


(摘编自《2020—2030年中国5G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产出统计情况及预测》)

材料三: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表示,将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着力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局面。截至2019年7月,全球已有18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提供5G服务或激活5G网络。截至7月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核发5G设备进网试用批文7张,进网许可村示志37万枚。诺基亚、爱立信、高通等企业均已参与我国5G市场,同时国内企业也在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在深化5G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方面,韩夏认为,只有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大投资,加快建网,尽早开通5G业务,大力推进5G应用服务,最大程度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加快建成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高效运行,全球领先的5G网络。要构筑5G产业新生态,就必须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研究制定5G跨行业应用指导政策和系列融合标准,并孕育一批示范企业。他认为要为5G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就应加强5G标准制定、应用推广,行业管理、安全保障、资源配置等方面政策协同,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协作,强化科技、金融、财政、税收、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支持,形成合力推进5G商用发展新氛围。只有深化5G开放合作,坚持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合作,全面深化5G国际共识,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我们才能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局面。

(摘编自《工信部: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历了过去3G,4G的洗礼,业内人士认为,有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企业的积极抢滩,“中国5G发展引领全球”已成必然趋势。
B.设备制造商直接经济产出将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预计2020年设备制造商直接经济产出占直接经济总产出的大多数份额。
C.2020年至2030年十年间,信息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的直接经济产出预估总体呈增长趋势,设备制造商贡献价值年年都是最高。
D.中国将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研究制定5G跨行业应用指导政策和系列融合标准,孕育示范企业,构筑5G产业新生态。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顶层设计的宏观布局使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和先发优势得以凸显,因此中国5G领先世界。
B.5G领先世界,并有全球最大用户规模、巨大4G网络、丰富移动互联网应用等优势,所以我国5G商用牌照顺利发放。
C.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开启了5G大规模商用模式,全面推进5G商用,普及了5G手机等职能终端。
D.全最统一标准将推动5G快速商用,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我们才能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局面。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藏中,传统节日有着其他文化遗产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值得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给予特别关注。

在古代社会的早期,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最根本、最重要的主题;中古以后,传统节日促进人际和谐的内容才逐渐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所谓岁时节日,就是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移相适应,有固定的节期和特定民俗活动的时日。它们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国历史上的传统节日数量很多,它们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自的形成、发展、兴盛、衰弱以至消失的过程。

节日就是时间历程的重要节点,它的形成当然是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之后的事。古人最早产生的时间观念是日出日落、寒来暑往。由此,开始分为寒暑两季,接着有了四季的划分和最早的节气。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记载了二十四节气。流传至今的节气名称全部是以简洁朴素的词汇感性地描述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古人认识到这些日子是天象气候转变的关键节点,以为这些划分都是神灵的意志使然,便在这些日子施行巫术、占卜,祭拜日月星辰、五谷诸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健康平安等。每年如此,便形成了在特定时日周期性重复的民俗活动,形成了最初的节日。月亮的晦朔圆缺之日也让古人感到神秘并加以崇拜,也会产生萌芽状态的节日。这些早期的节日产生于古人以其感性、原始的方式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源于古人在特定时日用以解释、控制自然进程的超自然力崇拜。所以说,岁时节日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结果。确定节气之后,又有了年月日的划分,便形成了历法。

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显著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和礼俗,有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故传统节日的保护,有利于保持和有效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已不仅仅是汉族的节日,也成为许多少数民族的节日。如春节已成为我国境内四十多个民族的共同节日。同时,少数民族的节日数量众多,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给予充分的尊重,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维护中华文化一体化格局中的各民族文化多样化;其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也可被吸收到汉族的节日传统中来。

包括节日文化在内的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是为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享的文化。在同一个日子过同样的节日,使我们体会到属于同一个族群的文化认同感。尤其是在异文化环境,一个族群同样的节日习俗就更成为文化认同的显著标志。文化的认同往往比政治的认同更为牢固、更为持久。这样的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把他们凝聚在一个具有和谐文化的社群之内。

  (节选自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节日,与其他文化遗产相比,它具备一些特殊性。
B.进入到中古时期以后,传统节日中促进人际和谐的内容逐渐取代了古代社会早期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容。
C.中国传统节日大都与天时、物候的周期性转移相适应,有固定的节期,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活动节律有机结合。
D.古人根据日出日落、寒来暑往的这一最早的时间观念开始分为寒暑两季,后来又有了四季的划分和最早的节气。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历史上的许多传统节日的形成都是在有了基本的时间观念之后,大都经历了各自形成、发展、兴盛、衰弱以至消失的过程。
B.岁时节日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人追求与自然和谐的结果,这与早期的节日产生于古人以其感性、原始的方式认识适应自然的过程有关。
C.传统节日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是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因而保护传统节日,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D.本是汉族节日的春节,已成为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节日。它和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传至今的节气名称以简洁朴素的词汇感性地描述天象气候物候的变化。如“雨水”代表气温回 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B.古人以为节气划分都是神灵的意志使然,便在这些日子用巫术、占卜等方式祈求神灵保佑,这体现了古人认识上的局限性。
C.我们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都给予充分的尊重,采取切实的保护措施,中华文化就能够形成一体化和多样化格局。
D.人们处于本土的文化环境中时,体会到的属于同一个族群的文化认同感的感觉往往不如在异文化环境的时候更明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不”孟老倔
孙毛伟
孟老倔是开馄饨店的。老倔整天紧绷着张脸,没一丝笑容,问他话也爱理不理的,好像都是来找他麻烦的。时有客人提点小要求:“老板,少放点辣子。”老倔也不搭话,客人却以为意思已经传达到了。可馄饨端上来,辣子一点没少。客人生气:“怎么还放这么多辣子啊?”老倔应一声:“本来就是放这么多嘛。”“不是告诉你少放吗?没听见啊?”“听见了。”“听见了咋不少放啊?”“不能少放。”“为啥不能?什么态度啊你?”“就这态度,你爱吃不吃!”
眼看要争吵起来,后面排队的也不劝解,只是“吃吃”地笑,有人咧咧嘴自言自语:“这个老倔头。”旁边的捅捅这位怕辣的客人:“他就这样,驴脾气。”这位似乎领悟到了什么,也息了声。
老倔馄饨店有“三不”:不赊账,不外卖,不调味。不调味就是顾客不得随意增减盐、辣子什么的调味品。他不给调,也不让你自己调。
老倔的“三不”让人觉得不近情理,这不赊账好说,可不外卖不调味不是明摆着难为顿客,砸自己的生意吗?老倔自有他的道理。难得他会松下脸皮给顾客解释:“我的馄饨就是吃个味。你少放勺辣椒,他多放勺盐,耶还有馄饨味吗?合你的口味你就来吃,不合你的口味,你去别家。”至于外卖他也有说辞:“外卖我不卖。馄饨拎到家一准凉了,凉了再热,糊糊塌塌的,还叫馄饨吗?”
老倔的店不大,店门口像火车站售票口那样沿墙装了一排栏杆,是排队用的。想吃老倔的馄饨,一是要早去,二是要有耐心,不排上个把小时队是轮不上的。当然在老倔店排队也不寂寞,看老倔煮馄饨是个很不错的消遣。
馄饨锅旁的案子上一字摆开三排二十四只花瓷大碗,老倔伸手从高汤锅里舀出一大勺热汤,像书法家挥毫书写一样在一排碗上行云流水似的挥一下,每只碗里就均匀地盛上了多半碗汤水,且没有一滴抛洒碗外。他再叫一声“起”,从翻滚着的煮锅里捞出一笊篱煮熟的馄饨,挪到每只碗上用勺轻轻一敲笊篱,几只精灵似的馄饨就会跳起来直落碗中。从中随便取来一碗数数,一准十只馄饨,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然后抓一把香菜、榨菜丝在那排碗上“唰”地挥毫再书一笔,绿的香菜黄的榨菜丝就花一样均匀地漂在每一只碗里了。
老倔的店店小客多,天好的时候就在店门前摆上几张桌子做餐桌用,这下违反了城市管理的规定,城管的人警告老倔不准搞店外经营,老倔却没当回事。这下惹恼了城管,派人上门执法。
老倔冷眼看着店外的桌凳被拉走,既不争辩,也不求情。转天馄饨店就闭门谢客了。
老倔馄饨店三天没开业,老倔不急,老倔的老主顾们急了,几天没吃老倔馄饨就觉得哪儿有点不得幼儿。打听到原委,老主顾中就有人出面找城管的熟人把桌凳给要了回来,老倔才开了店门。
有一天,老倔馄饨店附近的街巷发生了一起抢劫案。有人提供线索,说好像见过嫌疑人在老倔店吃馄饨。警察来老倔店调查,老倔看了影像说:“不错,是黑子,总来吃馄饨。”他摸着下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警察:“这几天没见他来,八成早就跑了吧?”警察哼了一声说:“跑?除非他长了翅膀。”老倔说:“要是没跑,出不了一个礼拜,这小子准还会来吃馄饨。”警察就笑,根本不相信,也就没布置蹲守。可是到了第六天,警察接到了老倔的电话:“你们快来,黑子正在店里。”
黑子被抓后供认,作案后他找了一个藏身之地,一直没敢出来。警察问:“那怎么又出来了?”黑子不好意思地说:“还不是为了那口馄饨。”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孟老倔开馄饨店的故事,故事围绕“馄饨”展开,着重表现了老艺人为悉心打造中华美食而精益求精的美好品德。
B.小说语言质朴、平实,却富有表现力,例如描写老倔煮馄饨,用形象的比喻、准确的动词表现了孟老倔手艺的娴熟、优美、灵巧。
C.小说成功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不排上个把小时队是轮不上的”“老倔的老主顾们急了”,侧面表现了孟老倔馄饨的魅力。
D.小说写抓捕黑子的情节饶有趣味,老倔认为黑子不到一个礼拜会到店里吃馄饨,警察不信,充分表现了老倔对自家馄饨的自信。
【小题2】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
【小题3】对于文中孟老倔卖馄饨“不调味”“不外卖”的做法,你怎么看?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中国武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武术之舞。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

②由于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所以,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已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

③中国武侠电影在它极具表演性的武术对打和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文化伦理,它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包括武侠电影中的人物所皈依的不同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各种剑术、拳法,其实都带有特定的伦理色彩,都会与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相联系。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刀剑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述功能与文化意义。

④中国武侠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创作上,严格依循着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善与恶的尖锐对立,美与丑的鲜明映照来建立影片的叙事体系与价值体系。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即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同时武侠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等。

⑤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注重武德的电影作品,英雄用掺杂着各类正面因素(如友情、亲情、爱国主义)的暴力行为对反面人物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消灭,最终完成对正义的救赎和对暴力的消解。中国武侠电影特别是在对暴力的表现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其中包括暴力的神圣化、暴力的喜剧化、暴力的舞蹈化、暴力的诗意化等消解暴力的有效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武侠动作片的“国际化”正在改变世界电影中暴力影像的存在方式。

⑥武侠电影所蕴藏的商业潜力,已经成为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的武侠电影因其无可比拟的武艺和神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电影界的青睐,从而使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国际化进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摘编自贾磊磊《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武侠电影以武侠文学为原型,其武术打斗具有高度艺术化、表演化的特征,被称为“武舞”。
B.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将武打与剧情、情景和人物性格相互交融,以艺术表演为主。
C.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和情节中,隐含着文化伦理,它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
D.中国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从而也影响了武侠电影的叙事和价值体系。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武舞”和文化精神两方面内容。
B.文章①②段先介绍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概念,后着重对“武舞”进行了阐述。
C.文章③~⑥段从四个角度对中国武侠电影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了论述,层次清晰。
D.文中第②段运用因果论证,着重阐述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打其实就是武舞表演。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打斗和现实中的武术打斗都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优美的动作奇观。
B.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门派设定、剑术、拳法,甚至“主题道具”等等都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C.中国武侠电影对暴力的表现取得了成功,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化”改变了世界电影的存在方式。
D.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及情节等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意义,而且特别注重对世俗伦理观念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