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这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前者如《论语•微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学问。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所谓私学,可以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都出身寒门。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诗》、《书》、礼、乐,但他已经把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的理解不同。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职业,他们的态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而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省,进而发展出新的思想。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此。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B.士人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
C.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一员的士,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
D.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来往于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虽然居无定所,仕无定主,但仍属贵族。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了知识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B.“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可指来自民间的诸子之学。私学的兴起,是先秦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C.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授教对象为贵族;私学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
D.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前者是士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因袭传统,守旧僵化。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但官学是无法和私学相媲美的。官学没有创新的基础。
B.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士人的兴起促成了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
C.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D.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一些王官流落民间,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13 12:13: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南普陀寺位于雄奇的五老峰下,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规模(庞大/宏大),气势庄严,毗邻厦门大学。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院重檐飞脊,气宇轩昂,顺山势沿中轴线,(依次/渐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藏经阁,两旁分布有钟楼、鼓楼、方丈室、素斋馆等建筑。寺周环绕着一堵琉璃瓦围墙,墙内墙外分明是两个世界。墙外是喧嚣的都市,是滚滚红尘;墙内是宁静的寺院,是清灯古佛。寺院大门的正前方,有一个方形的放生池。________________,波光荡漾,倒映着树木山峦,云影天光。池中有不少乌龟,探头探脑,憨态可拘,不少游客凭栏观看,时而发出阵阵欢声笑语。池面上有喷泉,不断地喷出美丽的水花,________________。水面上有几只鸭子在快活地(游憩/游弋)着,悠然而自得。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毗(bǐ)   坐北朝南B.供(gòng)   气字轩昂
C.脊(jí)   清灯古佛D.喧(xuān)   憨态可拘
【小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庞大   渐次 游弋B.宏大 渐次 游憩
C.宏大   依次 游弋D.庞大 依次 游憩
【小题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盈盈碧水 ②碧水盈盈
③在阳光下闪着晶莹夺目的光芒    ④晶莹夺目的光芒在阳光下闪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发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从“书荒”到“书海”的巨大跨越,出版物销售总额近四千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发行大国。

 

出版社

年出版图书种类

年总印数

国有图书发行网点

1978年

105

14987

37亿

8600多

2017年

580多

近50万

92.4亿

22.5万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5日)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出版低谷期。改革开放是一个历史性节点,出版社数量迅速增长,出书规模成倍扩大,发行渠道单一、流通体制落后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出版社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由此进入发展高峰期。出版业的春天也让当时的人们告别了阅读饥渴。在这个阶段,国人刚刚从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渴望能够放眼看世界,各出版社开始大量重印中外文学名著,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进入国人的阅读视野,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强烈的阅读热潮。

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业迎来市场经济大潮,读者开始有了自己的阅读需求,并懂得了选择。在市场竞争中,出版社积极把握读者喜好,及时发现具有畅销潜质的图书。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优质的内容加上有效的营销宣传,不仅让该书热卖,也在当时社会上掀起一阵“文化大散文”的热潮。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版业迎来了一个繁荣和阅读分化与过剩的时代。图书品种越来越多,但单品种效益越来越低,加之读者对图书轻松与速食化的偏好,使得图书的上架周期越来越短,出版业竞争日趋加剧。这对出版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现象级的畅销书频出;另一方面,经典的常销作品难以脱颖而出。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产品的普及,我国国民数字阅读率逐步上升,很多经典和畅销书被制作成电子书,网络文学也得到迅速发展。相比于纸质书,数字阅读产品廉价、便捷,对纸质书的销量形成冲击。尽管数字阅读接触率不断提升,但对于经典文学、专业知识等内容的“深阅读”,大部分读者仍首选纸质阅读形式。此外,纸质书也具有数字阅读所不具备的收藏价值,数字阅读对纸质书的冲击并非颠覆性的,而是要求行业参与者去探寻两者结合的新商业模式。面对读者群的细分、阅读需求的多元化、产品形态的日渐融合,出版业必须一直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且近几年的“变”不仅体现在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上,更多地体现在形态、渠道与技术方面。

(摘编自《出版商务周刊》2018年11月19日)

材料三:

改革开放初期,利用一切机会向国外出版同仁学习,成为我国出版业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主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版权贸易逐步开展起来,据统计,1992——2001年,我国引进图书版权3.8万种左右,占当时新书出版总品种的5.3%;输出图书品种5000余种,占新书总品种的0.7%。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我国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出版业也逐渐迈出了走向世界的步伐。16年间,出版“走出去”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陆续实施,版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出版物实物出口总量和金额稳步增长,数字出版产品海外销售势头强劲,印刷加工服务出口顺差优势明显,企业和资本“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布局得以优化,打造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内容品牌。

十九大以来,出版业将“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等作为新时期“走出去”工作的重点之一,进一步推进版权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既有模式,不断创新深化国际合作,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出版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文化纽带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6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出版社数目年出版图书种类、年总印数都大幅增长,我国实现从“书荒”到“书海”的巨大跨越。
B.《文化苦旅》得以热卖,在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一阵“文化大散文”的热潮,是因为出版社采取了有效的营销宣传手段。
C.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优势,数字阅读廉价、便捷,阅读率不断提高,但在经典文学、专业知识等内容的“深阅读”上纸质阅读有优势。
D.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后,版权贸易开展起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版权贸易逆差在缩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初期,出版业快速发展,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阅读内容,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进入国人的阅读视野,中华大地掀起阅读热潮。
B.图书的上架周期变短,出版业竞争加剧,使得现象级的畅销书频出,经典的常销作品难以脱颖而出,出版社应在这些挑战中发现机遇。
C.数字阅读对纸质书的冲击,要求出版行业参与者去探寻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结合的新商业模式,出版业需更新形态、渠道与技术。
D.新时期出版业要“走出去”,进一步推进版权输出和资本输出等既有模式,创新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文化纽带作用。
【小题3】上面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柔宇科技推出名为“蝉翼”的柔性屏。此柔性显示屏具有多项突出的特点:比传统LCD显示屏轻若干数量级;目前全世界最薄,仅有0.01~0.1毫米;可自由伸缩卷曲至比笔芯还细,卷曲半径可达1毫米;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独特的用户体验;卷曲可隐藏。经过测试其可以折叠20万次以上,按照一天折叠100次,至少也可以使用五六年的时间,如今手机更新换代很快,一部手机平均使用寿命不超过三年,因此完全不用担心柔性屏使用年限的问题。

柔宇的产品是一个屏幕,与三星使用两块屏幕进行拼凑而成的设计方案明显不同。2015年10月,柔宇科技投资约110亿元,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

(摘编自《it168网站》《东方头条》2015年8月31日)

材料二:

柔宇科技于北京举办2018全球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售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柔派”),旨在颠覆人们对传统智能手机的认知,试图解决高清大屏与便携之间存在的长期矛盾,其屏幕达到了7.8英寸,机身厚度仅为7.6毫米。

FlexPai采用了折叠式屏幕设计,其中多轴联动精密铰链位于整机中间区域,由上百个零部件组成,仅此部分就集成了柔宇110余项核心技术专利。

一组数据可以见证创新的不易:一台搭载柔性屏的FlexPai,背后承载着柔宇20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柔性屏集成了超过2000万个柔性超精密器件,600万个柔性集成电路,近百种微纳米薄膜材料。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1月1日)

材料三:

材料四:

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高考理科状元,免试继续在清华读硕士。2006年,希望做科技创新的他舍弃剑桥大学选择了斯坦福读大学博士,而且独辟蹊径以“柔性显示”作为研究方向,当时这个领域的研究者非常少。

据他介绍,6年前在深圳成立柔宇科技时只有3个人,那时候还没有技术、产品的积累,而创新成为他们唯一的驱动力。他每天早上6点就来公司上班,睡三月地板住两年旅馆,拿每月3666元工资将近两年。四年多来往返中美两地的行程有100多万公里,基本上坐经济舱。如今柔宇科技5轮融资完成,估值约50亿美金,备受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

(摘编自《飞象网》《新浪科技》2018年10月3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柔宇科技推出的“蝉翼”就是FlexPai,它薄如蝉翼,可以自由弯曲、折叠、卷曲,试图解决高清大屏与便携之间存在的长期矛盾。
B.材料二,全球首款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的柔性屏,集成了超过2000万个柔性超精密器件,600万个柔性集成电路,近百种微纳米薄膜材料。
C.材料三,从图中可看出国内主流手机屏幕尺寸为5.5英寸,达到31.3%占比,接着是5.1英寸。5.0英寸以上的手机屏幕是现在国内的主流。
D.材料四,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在斯坦福攻读博士时,研究的方向就是“柔性显示”,其后来创建的柔宇科技的核心技术与此一脉相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柔宇科技的柔性显示屏具有多项突出的特点,轻、薄、柔、时尚、便携,其可折叠多次,进而缩小了手机占用的体积,便于使用者携带。
B.FlexPai手机为了满足折叠式柔性屏的要求,采用多轴联动精密铰链,柔性屏内部的精密器件、集成电路等也会被要求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制作使用的材料也要足够薄。
C.可折叠柔性屏手机FlexPai便于携带,因为屏幕大,机身轻。其屏幕达到7.8英寸,大于国内手机屏幕主流尺寸;机身厚度仅为7.6毫米。
D.只要经历创业艰辛,就能品尝收获甘甜。刘自鸿从高考理科状元、清华研究生、斯坦福博士,到六年艰苦创业,如今公司估值约50亿美金。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柔宇科技备受关注的原因,并结合材料分析。

同类题4

文学文本阅读:
目 送 ( 龙应台 )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 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三联书店 2010 年 4 月版)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但非为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你可以尽力去爱他们,却不能要求他们爱你...。
C.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D.“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E. “ 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 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小题2】本文语言富有感染力,请以末段为例,试从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角度加以简要赏析。
【小题3】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你同意这些这些说法吗?或者你有另外的理解?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目送》矫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祖母的门牙
莫言
据说我刚生下来时就有两颗门牙。祖母的脸顿时就变黄了,因为在民间的传说中,生下来就有牙的孩子多半都是复仇者……她提着我的两条瘦腿,像提着一个剥了皮的猫,毫不犹豫地就要往尿罐里扔。
五十年代初期的农村家庭,还笼罩着浓厚的封建气息,我父亲又是个出了名的孝子,我祖母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即便心里有怀疑,也不敢提出异议。他对我祖母的感情远远超过对我母亲的感情,他和祖母经常联手欺负我母亲。
我母亲嫁过来的第三天,我祖母就对我父亲说:“富贵,该给她个下马威了!”
他有点羞涩地说:“才三天……再说,她也没犯错误……”
我母亲说:“你爹话还没说完呢,你奶奶那个老混蛋就把一个鸡食钵子摔了!”
啪!祖母把鸡食钵子扔在地上,跌成了三六一十八瓣。
“你还敢跟我犟嘴,你说吧,今日你打不打?不打她,就打我!”
我父亲见我祖母发了大脾气,把嘴一咧,呜呜地哭起来。
我母亲看到这种情景,自己从屋子里走出来,跪在我父亲面前,说:“娘让你打,你就打吧!”
母亲说:“我硬憋着不哭,但那些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扑扑簌簌地滚下来。”
父亲从灶前捡起一根烧火棍,在我母亲的背上抽了一下子。
祖母瞪着眼说:“我说富贵,你演戏给谁看呢?”
父亲为难地说:“还得真打?”
祖母气得身体往后一挺,眼见着就背过气去了。
这一下可把我爹给吓坏了,他大叫着:“娘啊娘,您别生气,我这就打给您看,我狠狠地打给您看……”
父亲抡起烧火棍,抽打着母亲的背。打顺了手,也就顾不上拿捏,一下是一下,打得真真切切,鲜血渐渐地沁透了母亲的衣衫。母亲起初还咬牙坚持着,后来就哭出了声。
母亲说:“痛是次要的,主要是感到冤屈。”
祖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活了过来。
父亲看到祖母醒了,手上更加不敢惜力,一下比一下打得凶狠。
祖母问:“知道为什么打你?”
母亲摇摇头。
祖母说:“当年,我进门三天,我的婆婆也是这样,让你公公打了我一顿,当时我也觉得冤,连死的心都有,但是现在我明白了,我婆婆让你公公打我,是告诉我一个道理,知道是啥道理吗?”
母亲摇头。
祖母站起来,拍拍腚上的土,说:“多年的水沟流成了河,多年的媳妇才能熬成个婆!”
这句话让母亲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光明。
母亲说:“如果不是听了她这句话,那天夜里,我很可能一绳子就把自己撸死了。”
祖母会接生,我一出生就落在了祖母那两只冰凉的手里。
在我的头就要被浸入尿罐的危急关头,母亲一跃而起,窜到炕下,从祖母手里把我抢下来。祖母大怒,道:“富贵屋里的,你想干什么?”
祖母说着就把她的铁硬的爪子伸过来,想从母亲手里把我夺回去。母亲抱着我的头,祖母扯着我的腿,我在她们两个的手里放声大哭。母亲因为爱我不敢用力,祖母因为恨我往死里用力,这场拔人比赛一开始母亲就注定要输,眼见着我就要落在祖母的手里,落在祖母的手里也就等于落在了尿罐里,而落到尿罐里也就等于落到了死神手里。
母亲在危急关头,护犊情深,把三纲五伦二十四孝通通地抛到脑后,抬起一只手,在运动中攥成了拳,对准了祖母的嘴巴,捅了一家伙。只听到一声肉腻腻的响,祖母怪叫了一声,松了扯住我的双腿的手,捂住了嘴巴。张开口往地上吐了一摊血,血里有两颗大门牙。这老家伙的门牙其实已经摇摇欲坠,母亲不用拳头捣它们,它们也挂不了几天了。祖母捡起门牙,放在手心里托着,仔细地观看了一会儿,然后就嘤嘤地哭起来,那声音竟像一个受了委屈的胆小如鼠的小姑娘。
母亲一只手抱紧了我,另一只手抄起了一把剪刀,等着被打掉了门牙的婆婆发起疯狂反扑。但出乎意料的是:祖母就那么老老实实地坐着,嘤嘤地哭着,平时骂惯了人的嘴巴里连一个脏字儿都没出。母亲认为这是狂风暴雨前的平静,就说:“你来吧,我先用剪子戳了你,接着就戳我自己!”
母亲发表了她的血泪控诉与豪言壮语,祖母丝毫没有反应,还是捧着她的门牙在那里哭泣。
祖母还是那样。母亲仔细研究着祖母的脸,发现丢了大门牙的祖母脸变了,甚至可以说变得可怜巴巴,或者说变得很像个弱者。后来祖母就从家庭霸主的地位上退了下来,母亲当家做了主人。因而大家对母亲另眼相待。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我“、母亲和祖母,通过对祖母和母亲之间关系转变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反抗压迫的思考。
B.祖母是一个认同封建思想,并且深受封建思想影响,从一个压迫者转变为被压迫者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C.父亲在祖母的威严下不能保护母亲,与母亲在祖母的手中救“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的软弱。
D.文章开头提到民间传说,既为下文的情节作了铺垫,又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2】小说是如何塑造母亲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母亲情急之下打了祖母一拳。有人认为文章的这一情节设置得好,也有人认为不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