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
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性。抽象线纹,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却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态,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
所以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上说:“无线者非画也。”这句话何其爽直和肯定!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画家与物象第一次会晤交接的产儿,且以其表示画家“心灵艺术的探险史”的光荣与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然而中西线画之关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历史上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顾恺之是中国线画的祖师,唐代吴道子是中国线画的创造天才与集大成者,他的画法有所谓“吴带当风”,可以想见其线纹的动荡、自由、超象而取势。其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然而北齐时曹国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号称“曹衣出水”,可以想见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有如希腊出浴女像。此为中国线画受外域影响者。后来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
但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
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而其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自心”,返于“直接”,返于“真”,更足返于纯净无欺。法国大画家安格尔说:“素描者艺之贞也。…
中国的素描——线描与水墨——本为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绘艺衰落,自不待言。 (摘自宗白华《论素描》,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素描和白描及水墨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和物的灵魂,轻装简从,不去关注纷华灿烂的色彩。
B.素描、白描及水墨法,都是画家心灵和物象交融的产物,是油画的基础,且价值和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
C.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所使用的抽象线纹,既能表达万物的体积、形态和生命,更能写出画家心情的灵境。
D.素描、白描及水墨法,是画家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让物象直接启示其真形,画家流露其手法与个性。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线画以飘逸流畅的线纹,笔畅墨饱,自由组织,暗示物象的骨骼、气势与动向。其祖师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
B.唐代吴道子的笔法不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线纹动荡、自由、起象而取势,素称“吴带当风”。
C.有“曹衣出水”美誉的北齐画家曹仲达,其线画人物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他是最初受到外域画风影响的画家。
D.以线示体,到宋元时已达到高峰,其时的花鸟画曲线纯净优美,花鸟体态轮廓高贵圆满,有意味很深的立体感。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但与西洋画素描却有历史性差别:前者追求形神互映的境界,后者注重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
B.中国的线描与水墨是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宋元以来,因受印度晕染法及西方素描之影响,终至衰落。
C.一切造型艺术之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这源于素描之价值,及其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体现具体形神之精神。
D.唐代水墨渲淡画派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间接接受了印度晕染法的影响,因其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也属于素描之一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29 10:56: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其实,文字不是某个人一朝一夕所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方面的尝试、实践,到约定俗成.逐步孕育、选练、发展而来的。所以,文字的发明源远流长。
古人类学、考古学和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的思维过程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直立人阶段,原始人只有直观性思维;智人阶段,原始人已能形象思维;新石器时代的现代人,已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原始文字——刻划符号,就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曾用过“结绳记事”与“刻木记事”的方法来相互传递信息。《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如独龙族、傈僳族、高山族、怒族等,在历史上都曾使用过,有的甚至到解放前还在使用。
距今六七千年之前,我国古代人民发明了一种刻划符号。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百首岭、长安灵台,青海乐都柳湾等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许多陶器上刻有各种各样的符号。这些符号绝大多数是陶器烧制以前刻上去的,有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刻上去的。如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就发现有一百多个。这些刻划符号,笔划简单,形状规则,共有三十多种,竖、横、斜、叉均有。这些符号在当时表示着某种意思,已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比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等方法有了进步。
当时记事的方法很多,只要在一定的地区、范围之内,人们约定俗成,相互熟悉,就可以使用某种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每一个不同形式的绳结、木刻、符号等,一般只能表示一个简单的意思,其事情的具体情况无法表达清楚。
于是又出现了图画文字,借助图形以表达较为复杂的内容,如果事情复杂就可以用 几幅图来表示。在图画文字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改进,有的向象形文字方面发展,形成了象形、会意的文字,如我国的汉字等;有的向表音符号方向发展,形成了以音符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中国的象形文字出现很早。在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里,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刻有不少各种图形的象形文字。
公元前16世纪我国的商代,出现了规范化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否就是从西安半坡等地的刻划符号,或山东大汶口的象形文字直接演变、发展而来的,还需要发掘更多的资料来证明。不过像甲骨文这样成熟的文字的出现,应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是毫无疑问的。
总之,文字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出于互相交往、记事和传递信息的需要,逐渐发明创造的。它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文字的发明,是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后来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节选自曾维华著《中国古史与文物考论》)
【小题1】下列关于“刻划符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刻划符号是一种原始文字,是原始人类中新石器时代的现代人抽象思维的产物。
B.刻划符号是在陕西西安半坡等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的陶器上发现的。
C.刻划符号大都是在陶器烧制以前刻上去的,也有的是在陶器使用过程中刻上去的。
D.刻划符号笔划简单,形状规则,已具有竖、横、斜、叉等三十多种基本笔画。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字形成、发展过程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结绳记事”与“刻木记事”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曾用过的记事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它们可看作汉字的源头。
B.刻划符号的产生是文字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是在“结绳记事”与“刻木记事”的基础上的一种质的飞跃。
C.与刻划符号相比,图画文字能借助图形以表达较为复杂的内容,它后来向象形文字和表音符号两个方向发展。
D.甲骨文是一种规范化、成熟的文字,产生于公元前16世纪我国的商代,它是我国文字发展的顶峰和终点。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多门相关学科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的思维发展过程经历了“直观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这样三个明晰的发展阶段。
B.《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历史上都曾使用过结绳记事的方法,且有的一直在沿用。
C.除结绳、刻木记事外,古人曾使用多种记事方法,它们使用的前提是在一定地区、范围之内,人们约定俗成,相互熟悉。
D.在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中,出土了一些陶器,陶器上的象形文字,是以后发现的较为成熟的甲骨文的雏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面小题。
寻找文化怀旧的工业根基
⑴美国一家创新机构日前发明了一种混合餐具筷叉(Chork)。它由两根独立的叉子组成,单用时为叉子,组合起来掉个头用,就是一双筷子,可以轻松地夹起诸如寿司之类的东方食物,这项发明可满足东西方用餐者的不同需求。奇怪的是,如此机智的设计却跟中国人无关。中国没有一个本土设计师设想过这种筷与叉的联盟。在工业设计的创造力方面,我们注定要面对这种令人尴尬的事实。
⑵“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口号早已响彻云霄。但基于原创力的狭小瓶颈,中国文化产业的品质,始终未能获得根本性的改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动漫产业,尽管产量的 GDP 不断上升,却无法重返 60-80 年代的黄金时代。去年上影集团将 60 年代《大闹天宫》翻新为 3D片,耗资巨大,结果由于立体效果不佳,观众恶评如潮,上映几天便偃旗息鼓。但《大闹天宫》3D 版的挫败,以及《泰坦尼克号》3D 版的成功,却为原创力衰弱的中国电影产业,提供了“以旧翻新” 的权宜性策略。在原创力尚未复苏之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只能走贩卖“古董”的怀旧道路。只要处理得当“古董”也还能再继续为文化产业的短期增长,贡献出有限的原料、题材和动力。
⑶中唱上海分公司最近推出一套复刻版黑胶唱片,其中包括《黄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周璇、白光和姚莉三张人声专辑。《梁祝》定价高达300元一张,但销售良好,目前已经接近告罄。而价格高昂的原因之一,是必须拿到德国去加工生产,因为中国的最后一条流水线,在1998 年被拆除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家中唱上海分公司,将经典款黑胶唱片生产设备,据说以一万元人民币的废铁价,卖给了日本人。但那些沉浸于“现代化”狂喜的中国官员没有料到,仅仅过了十几年,这种“过时的”技术竟然卷土重来,成为文化市场的重大题材。
⑷人们究竟要从黑胶唱片中获取什么呢?那些在制作、贩运和收藏过程中出现的“擦痕”与“杂质”,制造出“有意味的噪音”,并融入音乐,构成老歌和老杂音相混的声音织体,为历史怀旧提供了真切的讯息母本。
⑸这就是老唱片重出江湖的原因。在夜阑人静的黑夜,细小的唱针在飞旋的黑胶唱片上摩擦,释放出“有意味的杂音”,仿佛是流逝岁月的刻痕,跟音乐一起,去点燃细小的感伤火焰。这是所有黑胶唱片消费者所期待的柔软场景。而那些可资缅怀的“杂质”,大量存在于机械制造时代的各种产品中,如感光胶片、电子管大盘带录音机、用以播放黑胶唱片的机械唱机等等。它们曾在旧工业时代担纲文化主角,却在 90 年代第二次改革开放浪潮中被彻底遗弃,成为历史的悲剧性过客。
⑹上世纪末的国企改造,大幅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民族工业企业被粗暴地摧毁,积蓄百年的近现代工业制造技术,顷刻间化为乌有。电子管收音机、机械照相机、感光胶片等等,所有这些能够产生“文化杂质”的装备,早已荡然无存。这是一场彻底的文化清洗,它逼迫中国人向工业遗产告别,却没有为未来的记忆,保留最基本的生存空间,以致我们今天必须到德国,利用他们的古老设备去印制黑胶唱片,由此为强大的欧洲文化产业注血。历史大声嘲笑了那些目光短浅的政经庸人。
(载自《新世纪周刊》2012 年第 16 期,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大闹天宫》3D 版挫败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选材陈旧,缺乏新意,走贩卖“古董”的怀旧道路。
B.电影的宣传力度不够,上映几天就偃旗息鼓。
C.在原创力衰弱的情况下,影片对旧题材的处理又不得当。
D.观众恶评如潮,抑制了其他观众观看的欲望。
【小题2】下列关于文中划线内容“有意味的杂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意味的杂音”是老唱片重出江湖的原因。
B.“有意味的杂音”为喜欢黑胶唱片的消费者提供了可资缅怀的“杂质”。
C.“有意味的杂音”与上文“有意味的噪音”二者含义不完全相同。
D.“有意味的杂音”曾经被忽略,但现在被重新提及和利用。
【小题3】如何使中国文化产业的品质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呢?根据文章内容,请分条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网络作家天下尘埃的《咸雪》和《囚心》,产生一种恍惚的感觉,它们究竟是所谓的“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它们本来是以网络的面目出现,但又都进入纸媒选稿的视野。作为纯文学作品,《囚心》被《人民文学》刊载;作为通俗小说,《咸雪》则被《今古传奇》选中作为头条。这或许说明一个问题:“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文学本质上没有差别。
为什么文学中要分出“网络文学”这样一类来,不是按照文体的标准,也不是按照题材、长短等等的标准。但若说纯粹出于研究或者称呼的方便这样命名,又不能涵盖网络文学独有的特性。或者用“雅”或“俗”来概括传统和网络作品的文学品位,也有此一说,但亦不全面。网络文学是当下大众文学的重要构成,甚至在某种角度上网络是大众文学的主阵地,但是大众文学或者它的另一个称谓“通俗文学”就一定俗吗?怕不尽然,《咸雪》和《囚心》就突破了这种界限,它们是通俗文学,但又具有非常优雅的文韵,在这一类作品中显得有特色;同时也正是这种“雅”,让天下尘埃的写作具有了跨界的可能性,跨越网络和传统之间的鸿沟,探索一种优雅的网络写作。
这样做是有风险的。网络文学被称为“快餐”文化之一种,快餐首先速度要快,饥饿的读者每天等着吃;二要有重口味,以掩饰其粗糙的做法;三是不过分追求丰富的营养。能快速地填饱肚子才是王道。这样一来,精描细化、精雕细刻就显得没有用武之地了。
网络作品遭人诟病的重要缺陷是只提供娱乐、消遣的材料,缺乏正向的价值观。作为历史小说,《咸雪》和《囚心》一个有历史背景,一个则纯然虚构,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即通过人物的命运沉浮或者时乖命蹇,揭示出主宰其中的人性和道德力量,这也就与当下的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了。
《咸雪》和《囚心》不是简单的消费文本,它们饱含着作者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心理的想象,同时也表达着对侠义、慈悲、尚和、宽容、忍耐等传统价值观念的尊崇,雅化的叙事提升了文本的文学价值,但它们由此而丧失了网络文学的某种特质。夏烈最近在《文学报》上发文,指出将网络文学研究“学理化”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尊重网络文学的娱乐性和商业精神。我也曾在“北京文艺论坛”上主张,评价网络文学要兼顾它的文学性和消费性。或许这样的观点也有偏颇,但事实是,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得到局面空前的发展,在受众方面,是因为它的娱乐性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可读性;在创作和传播方面,固然是因为注重了大众文学的创作技巧,但对隐含在网络中的消费和商业规则潜在的适应则是重要法则。
商业和文学是敌人吗?尽管有各种各样关于商业与文学关系的解释,但这不是一个凭“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通俗一点说,这个问题可以替换为“经济效益和文学价值哪个更重要”。只追求商业利益的作品必然有很多诱人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就有可能不都是在人性的正向上做工作;而只追求文学价值,社会效益增强,在可读性上会削弱,反倒失去了影响力。最好的作品不是偏重于哪一方面,而是二者兼得的作品,既有可读性,又有“正能量”。
作为网络文学作品,《咸雪》和《囚心》固然还有不少的毛病,在叙事上事件与人物之间的粘合度还有待增强,同时留白过多、大跨度的转折、过分追求文字的雅化也给网络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但作者追求网络与文学双重成功的意图很明显——并尽可能探索一种优雅的网络文学写作方式,以获得作品在文学上的更大价值,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节选自《探索一种优雅的网络写作》,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网络文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文学的分类既不是按照文体的标准,也不是按照题材、长短的标准,纯粹是出于研究或者称呼的方便来命名。
B.网络文学是当下大众文学的重要构成,在某种角度上网络也是大众文学的主阵地,既是通俗文学,又具有优雅的文韵。
C.网络文学的特点是速度快、重口味,不过分追求丰富的营养,一般不讲究精描细化、精雕细刻式的创作技巧。
D.网络文学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只提供娱乐、消遣的材料,淡化正向的价值观,能够得到局面空前的发展。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囚心》被《人民文学》刊载,而《咸雪》则被《今古传奇》选中作为头条,这就说明“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文学本质上并没有差别。
B.《咸雪》和《囚心》契合当下的时代要求,通过人物的命运沉浮或者时乖命蹇,揭示出主宰其中的人性和道德力量。
C.只追求商业利益的网络作品中的诱人方式有可能不全在人性的正向上下功夫,而只追求文学价值的网络文学在可读性上也会削弱。
D.作为网络文学作品,《咸雪》和《囚心》尽可能探索一种优雅的写作方式,追求网络与文学双重成功,这种努力值得肯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像《咸雪》和《囚心》这类作品具有非常优雅的文韵,使得网络文学的写作具有了跨越网络和传统之间的鸿沟,探索出了一种网络写作的新模式。
B.雅化的叙事提升了《咸雪》和《囚心》这类文本的文学价值,无形之中却丧失了网络文学的某种特质,因此,商业价值大大降低。
C.网络文学的研究要尊重其文学性和消费性,最好的作品不是偏重于哪一个方面,而是既有可读性,又有“正能量”。
D.天下尘埃的《咸雪》和《囚心》本来是以网络的面目出现,但又都进入纸媒选稿的视野,这两部网络作品在创作和传播方面获得了文学上的更大价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士人的担当
易中天
认真说来,士或士人,作为概念或称呼,已经是历史了。今天没有“士”,只有“知识分子”。所谓“知识分子”,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指“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狭义的特指“社会的良心与良知”。这两种,都与“士”有关。
广义的知识分子,是士人身份的现代化。古代的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分工”和“职业身份”。所谓“士农工商”,即意味着农是庄稼人,工是手艺人,商是生意人,士是读书人。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不能从事别的行业。当然,躬耕于陇亩,是可以的。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耕读为本,是因为国家重农;诗书传家,才是命脉所系。亲自到地里干活,带有“体验生活”的性质。
所以,士人可以不耕,不能不读。开作坊,做生意,就更不行。刘备卖履,嵇康打铁,当时便都算“出格”。读书做官,则理所当然。做官以后,也还要读书,有的还写写诗,做做学问。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可见,古代的士,就是读书人,而且是“职业读书人”。或者说,是在读书与做官之间游刃有余的人。因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优”,是优裕的意思。也就是说,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治学精力过剩,就当当官员。这是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
这样的人,今天恐怕不多。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即广义的知识分子,其实未必都读书。教科书当然是要读的,但那叫“学习”或“上课”,不叫“读书”。毕业以后,也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他们可以当白领,做律师,办企业,搞艺术,成为科学家,都正大光明,自由平等。读书,则只是业余爱好。因此,我们很难从职业身份,来认定谁是士,谁不是。甚至读不读书,也不足为凭。
不看职业,也不看读书,那看什么?看精神。实际上,士或士人在古代,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种“文化精神”。狭义的知识分子,则是士人精神的再传承。因此,本文所说的士人,也包括其他,都是指某种精神类型、气质类型或人格类型,甚至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比如梅兰芳,职业虽是艺人,却不但成就极高,更在抗战时期,表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因此,文化界普遍视他为士人,要尊称“ 梅先生”的。
那么,士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是什么?
我认为,就是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有风骨;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是有气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是有担当。
担当是广义的,包括“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有此一条,即可无愧为“士”。但严格意义上的“士”,还得有“天下之担当”。这种担当,古之士人,一般都有。后之士人,也“可以有”。但如果是“国士”,则“必须有”。刘备寄居刘表时,就曾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真是徒有国士之名,当为士林不齿(《三国志·陈登传》)。
可见古人心目中的国士,必须像《毕业歌》所云,能够“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至于“无双国士”,则恐怕只有像诸葛亮那样才行。可惜这样一位难得的士人,却被《三国演义》歪曲为自命清高忸怩作态的酸腐文人,作够了秀才出山,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诗人和学人,则可以不必有此担当。真正的诗人,当然也都是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他们的作品,也一定是人民的心声。但这是“反映”,不是“担当”。同样,学人也可以撰写时评,发表政见,以天下为己任。但这时,他已经是士人了。或者说,是具有士人精神的学人。纯粹的学人,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正如纯粹的诗人,完全可以“每有闲情娱小我”。天下和国家,是可以管,也可以不管的。只要为社会和人类,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就是真正的学人和诗人。
(选自《斯文: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知识分子既指“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指传承了“士人精神”的人。
B.古代的士是读书人,所以他们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绝不能从事别的行业。
C.“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古代那些在读书和做官间游刃有余的人就是典型的士大夫。
D.当今时代,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只读教科书,所以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
E.认定谁是士人,既要看他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也要看他是什么职业,读不读书。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符合“士人的担当”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亮终其一生为辅佐刘备、刘禅父子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陶渊明归隐田园,乐享闲适隐逸的生活,创作了大量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歌。
C.老舍取得了非常高的文学成就,而且在抗战爆发后只身前往武汉参加抗战。
D.巴金在《随想录》中承认自己“文革”期间说了违背良心、伤害别人的话。
【小题3】作者心目中的士人是什么样的人?(4分)
【小题4】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1937年,为躲避战火,在博物馆工作的庄严、曾湛瑶、那志良等人历经艰险,一路押送故宫文物南移、西迁,没有丢失一件文物,如期完成了文物转运工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都不是单一民族或单一教派的伊斯兰国家,而是多民族多教派的国家。从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分布看,沿线各个国家虽有自身的文明传统,但是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国家,这些国家都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②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它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意识形态支撑,这里的包容性和普遍性指政治和文化多极化并尊重历史和传统。一带一路文明圈不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一带一路文明圈只有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才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才不会发生文明的冲突,从而保证一带一路的安全畅通。

③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文化的建设,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在这个文明圈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部落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未来由中国这样一个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应该是文化交融共生的,即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④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避免引发新的文明冲突。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是伊斯兰文明带。中国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避免重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文明冲突的覆辙。中国要用一种平等和包容的态度跟一带一路国家进行近似或共性文化圈的探索,挖掘和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让中华文化与沿线国家近似的共生的或共性的文化创造性地进行大融通,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⑤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气,不能只依教科书和媒体所给的角度来看世界,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一带一路时,需要一个谦卑的态度。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然而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法显、玄奘的精神,怀着谦卑的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不是盲目的自信自大。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历史上多次被其他民族征服和同化,近代被西方国家殖民或半殖民。这些国家对外来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不是来征服的,不是来殖民的,而是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节选自李希光《建设一带一路上的文化强国》,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一带一路“文明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既然古丝绸之路沿线各个国家有自身的文明传统,那么以中巴经济走廊文明圈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文明圈就是一个没有太多异质文明的组合体。
B.一带一路文明圈里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在内的广大丝绸之路国家,都是非西方文明的国家,这些国家都更强调文化的亲缘性和共同的历史命运。
C.由于一带一路文明圈是一个独特的跨多种文化的文明体系,所以此文明圈需要一个政治文化上多极化的尊重历史和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支撑。
D.一带一路文明圈既不从单一意识形态和宗教出发,又不鼓励引发冲突和暴力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强调回归复兴古丝绸之路多样化的文化。
【小题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中国造就一个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规划和贸易大道规划相适应的文化共同体,就可让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惠及丝绸之路文明圈的全体人民。
B.在一带一路文明圈建设中中国要自觉防止搞新殖民主义文化而引发新的文明冲突,要慎用西方的黑白分明敌我分明的一神教思想意识形态。
C.做一带一路的文化项目时政策制定者要学习站在当地人的立场上来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中国媒体在宣传报道的时要有一个谦卑的态度。
D.一带一路上很多国家对外来民族经济文化的突然涌入很敏感,因此在文化传播中我们一定要让当地人看到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精神的复兴。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带一路很多国家处在全球最为严重的争端地带,其中中东中亚段国家发生争端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为多民族的多教派的国家。
B.未来一带一路文明圈由以多元性为特征的文化强国中国主导,文化交融共生应表现为既保持文化差异又能在文化多样性中和谐相处。
C.中国用平等包容态度挖掘讲述中国与文化圈内国家在文化宗教上的密切交往和相互学习的故事,就能与之共同营造一带一路文明圈。
D.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长久以来总是以世界大国自居,现在我们要宣传古人法显与玄奘怀着谦卑心态去尊重传播各地文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