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选段,完成小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的宗旨是: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B.蔡元培先生在文中指出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指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学问;教师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
C.产生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当时国家混乱,官僚主义盛行,加上封建思想中,为官为正道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
D.北京大学多年弊端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学生从内心里没有治学的严谨态度,思想腐化,享乐主义严重。
【小题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蔡元培认为“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是他对我国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深刻的彻底的批判之后得出的全新认识,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B.蔡元培之所以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这是源于他对我国当时科学技术极端落后的焦虑,企图通过大学教育为国家迅速培养一批科技人才,以实现他的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主张。
C.在这篇演讲辞中,蔡元培把“抱定宗旨”放在首位,这说明在蔡元培看来,最大的腐败就是思想观念的腐败,腐败的观念不除,真正的改革就不会产生。因此,改革必须首先从破除陈腐落后的观念开始。
D.这段文字,蔡元培先列举以“做官发财”为学习目的的种种弊病,从理论上说明这一宗旨的错误,由此引出自己的正大宗旨,接着再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从理论上说明正大宗旨的好处、宗旨乖违的危害,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宗旨不可以不正大”这一论点。
E. 蔡元培把“做官发财”列为腐败,他自己定“三不主义”,第一条就是“不做官”。这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应该坚决抛弃“做官发财”的观念,同当官的发财的划清界限。
【小题3】根据文章的主旨,体会画线句子的含意和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5 03:54: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的“过劳死”和美国由不公平而流行的饥饿情况使哲学家罗素得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人类将比预想的更快地消亡。”

(2)在人类生存的20世纪,几千万人无辜地死去,这证明了罗素判断的正确性。而且如果我们只把自己看作一个长长的生物链中的一环,前景就将更悲哀。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现在生存着大约4000万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然而,在从前某个时期,地球上曾生存着50亿到400亿个物种。也就是说,只有千分之一的物种仍然存在,创造了地球上99.9%的物种都已死去的生存记录。大批物种的出现和消失提示了有关我们自己命运的问题。人类与那99.9%的物种的不同之处,是因为只有我们才懂得如何运用客观环境来为我们服务——改变环境来适应我们这个种群,而不是像其他所有种群那样去适应环境,最终还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如冰河时代的到来而消失。因而,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是造物主,而不是自己命运的产物。

(3)然而我们的智慧却并没有保证我们所使用的方法都是明智的。我们的技术能够让我们建造出所希望的任何世界,但我们迄今创造了一个值得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吗?或者更确切的讲,我们是不是在使我们生活的星球像环境学家所警告的那样不适合居住呢?

(4)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正在复制一个如星象学家米奇奥·卡库所总结的自我毁灭的银河模型呢?卡库认为在我们银河中的2000亿颗星球当中成千上万的星球上有大量的智慧生物存在。卡库总结道:“也许其他的文明是自我毁灭的。当然这已无法知道,但是银河系中我们这个部分的明显贫瘠可能对准了那个方向。现在也许轮到我们了……地球上的我们可能会变成一个其他文明所深思的死亡的文明。”

(5)上述推测不是毫无理由,因为人类从古至今从没停止过去做自己所能做的愚蠢的事情。但一个事实是,今天我们面临着我们祖先所没有的优势。其中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日益提高的技术和生产力,这让我们在历史上第一次创造出了全球性的繁荣。我们所有的祖先都曾遭受过长期贫穷之苦,他们只能依靠数量有限的自然资源。然而我们今天从自然资源中得到的财富更少,而从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技术和科学知识中得到的财富更多。因此,__________。

(6)第二个优势就是我们现在所进行着的通讯革命,它使得全部人类的所有进步都可以让所有人迅速地了解和使用。像掌握农业和冶金术这样基本的进步就不必经过几个世纪甚至上千年都还纯粹是区域性的成就,只在有限的和封闭的区域内被人所了解。

(7)今天,人类已经不再局限于使用自然界出产的物质。科学家们会先在实验室中设计出某种需要的物质,然后让这些“人造物质”流行起来。因而也就出现了从传统的石器、青铜和铁器时代到今天基于塑料、陶瓷、合成和其他定制物质的基础上的人造时代的加速进步。那些定制的物质可以用来进行骨移植、人造动脉甚至是整个人造心脏的制作。

(8)人类与生命世界和无生命世界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基本相同的变化。在天花病毒的感染这个全世界曾经都恐惧的疾病上,这个致使大批缺乏免疫力的居民死亡,随后美洲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亚土著居民、波利尼西亚和加勒比群岛上的居民都遭受到了几乎灭绝种族、也曾在欧洲持续不断几乎达到了瘟疫的程度,并最终夺去了欧洲大陆人口的三分之二的病毒,已被彻底驯服。今天天花与人类的关系已经完全倒置了,只有一点病毒被储存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实验室里面。已知的最后一例天花病毒是1977年在索马里发现的,1980年所有自然状态下生存的天花病毒都被消灭掉了。人类的统治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几乎都占据了主导地位。物理学家维纳·汉森伯格总结道:“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在地球上第一次面对的只有他们自己”。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讽刺就是,人类这种主导权正是全球的精神忧郁症的根源。

(9)与我们内在的自己、而不是与外部世界的对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不仅要求我们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术,还需要我们为知识的王冠添加一个伦理的指南针,以便提供正确的目的和方向。17世纪,当科技革命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就提醒人们要注意它的巨大潜力并提防它的危险。他热情地赞同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又说这种追求应该带着“谦逊和慈悲”地进行。不是“为了心情的愉悦,或为了竞争,或为了比他人优越,或为了利益和名誉、权力,而应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

(10)福特罕姆大学的《社会健康指数》和电视屏幕上的每日新闻都清楚地表明,到目前为止我们忽略了培根的告诫。在这个分析中,关键词是“迄今为止”。这个词提出了全人类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目前的困境是否像以前曾遇到过的终将被我们克服的暂时的困境呢?还是因为它建立在人类天生的富于掠夺性和欲望的基因基础上,因而这种困境是永恒的?

【小题1】第(2)段加点词“造物主”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小题2】第(2)(3)段中能支持罗素“人类将比预想的更快地消亡”观点的理由有____。
【小题3】概括第(6)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4】把下列句子组织起来填入第(5)段的横线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不再注定要实行个人第一
②不再注定想要为生存而进行无情的争斗
③这一点在揭露全球大面积存在的不公平的有关数据中很明显
④落后者遭殃的强权政治
⑤然而,传统的强权政治实际上还远远没有被抛开
A.②,①,③,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D.①,③,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第(7段)“人造时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造物质优于自然物质的时代。
B.制造了更多人造物质的时代。
C.创造了更多生命奇迹的时代。
D.以人造物质为发展基础的时代。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緣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那样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小题1】这段文字中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小题2】作者举啄木鸟、槲寄生两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简要概括。
【小题3】结合文意,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是民俗,更是中华文化经久不息的情感盛宴,每个家庭的快乐与团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社会不约而同的互动与和谐,让寒冬因春节而有活力而有温度。春节是对人生社会的美好礼赞,充满真诚祝福,是体现人民幸福指数的直接标尺。春节更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直接追求,是中国文化助推社会进步、助力民族凝聚的引擎。
长期以来,对春节的研究只在民俗学的范畴去把它当作传统文化遗产来研究和对待,而忽略了春节的文化基因价值和精神引领地位,忽略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文化节点和经济抓手。春节文化的弘扬,最核心的就是认识和总结春节形成的生态学意义、春节发展的社会学意义和春节充满活力的经济学意义。
对春节文化的研究,不该仅于民俗学意义上的事象总结与评价,而是要将春节文化当作民族文化的主流体系和撬动杠杆来认识,要站在文化自信的角度去理解和对待春节文化。党的十九大把建设文化强国放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文化自信,就要找到我们的文化坐标,重新认识和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民族气质的文化战略,寻找文化走向国际的路径。春节,同样像“一带一路”一样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充满活力的有形动脉。春节,应该以更加鲜明的特色,更加完整的体系,更加灵活的方式,携带着中国文化语汇和精神,携带着中国人民的激情与风采来感动世界。
春节还是重要的经济抓手。要有效聚合春节最活跃的市场要素,形成春节产业文化体系和运行平台,使散落在各地的碎片化春节市场、低端化春节产业、地域化交易制约和时效性市场短板得到提升和解决,让春节经济既具有体现中华民族性格的张扬与传承,又能够让中国文化具有国际化人文语汇的重要主题,最终以经济为载体,走向全人类的生活。
精心打造春节文化,应该为这个节日投入更多关注,注入更多内容,释放更多关怀,制定更多政策,包括对春节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等,必须要有文化体系的核心抓手,找到文化产业的鲜明卖点,建立文化主体的交流平台。而这一切,既要有文化战略的高度,又要有文化理论的深度,更要有文化产业的维度。
(摘编自邢晨声《春节:最具活力的文化自信》)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关乎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春节过得怎样,可以直接体现人民生活是否幸福。
B.作为民俗节日和文化载体,春节体现了文化对社会进步、民族凝聚的巨大推动作用。
C.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有着其它节日不可比拟的精神引领地位和活力。
D.不应把春节当作传统文化遗产,而要将它当作民族文化的主流体系和撬动杠杆。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如何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为核心话题,将春节文化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B.文章先指出长期以来对春节研究的局限,先破后立,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主张。
C.文章将春节文化与“一带一路”相提并论,意在体现春节文化走向国际的方法和路径。
D.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开头提出问题,中间从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国人只要还在意过春节和家庭团聚,中国文化就仍然根基牢固。
B.春节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坐标,重新认识、精心打造春节文化,中国文化就可以走向世界。
C.春节要真正成为全世界的节日,就应该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中,完成现代化的更新与重构。
D.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做强春节文化,最终做大春节经济,以经济为载体,走向全人类的生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外世界相继发现的中国历代贸易陶瓷遗存,构筑起一条由中国东南沿海通向海外诸番的“陶瓷之路”。“陶瓷之路”上的文化遗产大多可溯源到东汉至明清时期的东南沿海陶瓷,唐宋时期是东南陶瓷贸易的盛期。明清时期,随着环球新航路的开辟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景德镇窑系、仿景德镇的漳州窑系和闽粤沿海的民窑青花瓷器,更广泛地被发现于世界各地。“陶瓷之路”正是东南古代瓷业面向海外市场的充分证据,也是东南陶瓷海洋性最显著的特征。
从内涵特征来说,东南海洋性陶瓷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一方面,东南陶瓷的海洋输出,将中国古代文化与生活带到了海外。宋元时期,建窑黑瓷销往日本等地,带动了当地茶道的初兴。另一方面,海外世界的社会文化也对东南瓷器品种产生了重要影响。宋元时期销往中西亚、东南亚的瓷器品种主要为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及其仿制品,伴随着伊斯兰教在这一区域的传播,更符合穆斯林审美情趣的青花瓷成为明清销往该地区的主要瓷器品种。
从技术形态来说,东南海洋性瓷业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内地窑业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作为以仿烧内地名窑为特征的东南沿海古代海洋性陶瓷,其器类、造型、釉色、纹饰等工艺内涵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窑业的特征,可以说海洋性瓷业是大陆性各陶瓷窑系在东南地区的扩展与延伸。内地瓷业是海洋性瓷业的母体和技术,内地瓷业瓷器的许多重大的风尚变化及时影响着海洋性瓷业的产品风格。大多数东南瓷业窑口从成型技术和装饰技术入手,对流通于世的内地瓷窑产品进行外形的仿造,有些内地窑工可能直接参与了瓷器烧造。另一方面,东南沿海瓷业产品还有逐利的海洋性本质,在瓷胎淘洗、成型、施釉、装烧工艺等各个环节都充斥着简化与缩减。如北宋中晚期闽北浙南的青白瓷窑址在吸收赣江流域青白瓷技术后,迅速完成了从泥点叠烧到漏斗形匣钵——垫饼或垫圈,再到支圈覆烧技术的两次技术革新。漳州窑对原料的精工粉碎和淘洗不够,导致胎体结构疏松和胎质发灰;以泼釉或浇釉的方式给外壁施釉,导致釉不到底和釉层厚薄不均;为节省成本,直接将器物放置于沙上导致“砂足器”的产生等,无不体现了漳州窑瓷器生产急功近利的特点。
“古外销陶瓷”是我国学者研究古代陶瓷的对外传播时使用得最多的一个术语,其核心是相对于内销而言的,强调的是古代瓷器输出国外。“外销瓷”实际上是将东南海洋性贸易陶瓷体系视为大陆性陶瓷体系的外销部分、成为大陆性陶瓷统一体中“旁枝末节”,无法凸显东南沿海古代陶瓷业的独立的海洋性性格。而“海洋性陶瓷”试图克服传统中国陶瓷史研究中强化整体、忽视多元的不足,重视中国古代陶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重视东南陶瓷面向海洋的相对独立性。
(摘编自王新天《中国东南古代瓷业的海洋性》)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瓷之路”由中国东南沿海通向海外诸番,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在唐宋时期进入陶瓷海洋贸易的盛期。
B.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及其仿制品是明清时期销往中西亚、东南亚的主要瓷器品种。
C.闽北浙南的青白瓷窑址在北宋中晚期迅速完成了两次技术革新,从泥点叠烧到漏斗形匣体再到支圈覆烧。
D.东南亚海洋性瓷业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窑业的特征,是大陆性各陶瓷窑系在东南地区的扩展与延伸。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东南陶瓷拥有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东南陶瓷的发展。
B.东南陶瓷输出将中国古代文化与生活带到海外,对穆斯林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C.漳州瓷窑器生产急功近利,以泼釉或烧釉的方式给外壁施釉,导致釉不到底和釉层厚薄不均
D.东南沿海瓷业产品在瓷胎淘洗、成型、施釉、装烧工艺等各个环节都充斥着简化与缩减,体现了逐利的海洋性本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外销陶瓷”术语的频繁使用折射出认识的偏颇:大陆性农耕文化是基础,而海洋文化是附庸。
B.中国古代瓷器行销海外,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陶瓷之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宋元时期日本等地茶道初兴,这与该时期建窑黑瓷销往该地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D.有些内地窑工直接参与了瓷器烧造,使得东南瓷业窑口较好地完成了对内地瓷窑产品外形的仿造。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兑现主义”仍将继续?

①10月5日,比利时藏家尤伦斯藏品、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创1.8亿港元拍卖“天价”,冲破大家期待已久的那口气,宣告中国当代艺术开启“亿元时代”。这样的价格也许对当代艺术尚在“遥望”状态中的大众有标志、象征意义——比如证明艺术“值钱”、“赚钱”什么的,但对像我这样的界内人,早有点麻木,甚至觉得这些数字十分冰冷:数字游戏毕竟不能等同于艺术温度。打个比方吧,我在美术学院任职,多见了这样的情境:众多家长、学子就是受了艺术“市场明星”、“天价”等信息的刺激选学艺术报考美院的,但一毕业即失业的冰冷现实,却让艺术本该给可爱青春添点梦想姿彩的功能都损失殆尽了。

②确实,你不麻木都不行,当代艺术从百万、千万到现在的冲亿,每一次冲关,都像是只在那几个“笑脸”、“面具”之间玩跨越游戏,而且游戏还有点“私密性”,你知道有某某几位富豪在喊数字,然后知道某某“面脸”最终会被藏在其中某富豪墙上或仓库里……总之你知道的可能仅仅是数字。而且,就算“艺术”吧,如果它们就是从张艺谋的百万《红高粱》激情起步、到千万《大红灯笼高高挂》地炫情守旧,然后戛然停滞于亿元《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电影艺术你满意吗?

③这事使我想起2011年某周刊以封面主题形式“重估”近15年当代艺术,因为功劳簿上的“价值人选”异议,引得界内有关联人物争论。______________。这个词前面有“现实名利场中”限定,内有陪伴当代艺术过的高名潞“反思艺术与市场、官场联谋现象”主题评述。这些,放在现在这件“过亿”事件中比对,亦有逻辑依据。此次露面藏家尤伦斯、当代艺术界各层面人物已经不止一次证实:“兑现主义”仍然生效且必将继续……

④但若只指向“物质”、“名利”,我认为有碍于准确理解此“兑现主义”全义。譬如,同是陪伴当代艺术过并凭借艺术市场起家的吕澎,就径直向高名潞提问: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里,你大部分时间在哪里?你知不知道你念叨的“独立”、“批判”、“前卫”这些口号在1990年之后已经成为陈词滥调、彻底失效!吕澎的提问里,无疑隐含了“兑现主义”另外的“精神义项”,即“理想兑现”、“精神兑现”问题。那么,那些义项是不是真在1990年之前已经“兑现完毕”或之后“兑现失效”呢?或者1990年后至现在是不是只兑现“物质支票”、让“精神支票”落空?是否“兑现”之后是“蜕变”,如高名潞断言之“前卫已死”?

⑤这个绝不好用年月日界线简单断定。是的,“独立”、“批判”、“前卫”确实曾几何时是以“口号”为标榜,以“集体狂热”为显像,但现在个人化、润物细无声式的坚持并非毫无地位、全无实效。虽然这个队伍众干将已经被赐“主任”官衔入职;甚至在市场这一端,这些“价格榜样”艺术家不乏亲自参与炒作、托市的传闻;更大范围看,就像不久前有位浙籍华商在西班牙被拘捕,曝出此中人物涉嫌通过“艺术事业”“洗黑钱”罪名,艺术与商人、官员千丝万缕的关联确实足够让人难以乐观,但当代艺术起家时那种原初的精神快感、续脉真是如此轻易断绝吗?

⑥2013年9月初,操作本次“天价”的苏富比拍卖行才刚空运讲师团在内地“波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子湖畔举办了一场授课,讲坛话题之一就是“当代艺术不等于曾梵志岳敏君”,虽然这只是这家老牌拍行的自我形象推广,但不妨祝愿话题“变现”为现实。当代艺术“主义”有问题,更有自己的“问题”,可以预见“亿元大餐”绝对不是当代艺术“最后的价格晚餐”,当代艺术精神绝对不应该有“最后的精神晚餐”!

【小题1】第一段中的“遥望”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二段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指出了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窘境,
【小题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填入第三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可用以继续概括很多当代艺术现状
②对应“兑现”词义的“经济味”
⑧很有意思,这个词不是个正儿八经的学术名词,而是语境用法
④该期周刊主题词是——“兑现主义”
⑤即结合人们当下观感、理解而杜撰
⑥大家或易直观地想到物质主义、商品主义,享乐主义等词
A.⑥②①⑤④③B.⑥③④②⑤①C.④②①③⑥⑤D.④⑧⑤②⑥①
【小题4】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艺术仅仅是数字和金钱游戏。
B.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天价是商业炒作。
C.中国当代艺术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D.张艺谋的电影是当代艺术的成功代表。
【小题5】就本文而言,中国当代艺术没有得到健康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6】简析“兑现”、“兑现主义”等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