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孔雀东南飞》,回答习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对下面句子中“书”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____)
①十六诵诗 ②视历复开
③适得府君 ④人多以假余
⑤军十二卷 ⑥不能竟而欲搁笔
A.①②同 B.③④同 C.⑤⑥同 D.都不同
(2).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____)
A. 其往欲何云     B. 何不作衣裳
C. 何言复来还     D. 何以解忧
(3).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
①虽与府吏(约定) ②可怜体无比(可爱)
再拜还入户(又拜一次)    ④家来贵门(离开)
⑤多后世人(感谢) ⑥便言多才(美好)
⑦始还家门(适逢) ⑧留待作施(赠送)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⑧    C.①②④⑦⑧ D.①②④⑥⑧
(4).“相”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或第三人称代词。对下面各句中这种用法的“相”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
①及时相遣归 ②会不相从许 ③还必相迎取 ④好自相扶将
⑤嬉戏莫相忘 ⑥誓不相隔卿 ⑦誓天不相负 ⑧蹑履相逢迎
⑨怅然遥相望 ⑩不得便相许
A.①⑤/②③⑥⑦⑩/④⑧⑨ B.①③⑤/②④⑦⑩/⑥⑧⑨
C.①⑤/②④⑥⑧⑩/③⑦⑨ D.①②⑥/③⑦⑨/④⑤⑧⑩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B.《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选自南朝宋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C.这首诗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D.诗中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借飞禽的离散相依,暗示了焦、刘两人婚姻的破裂,给全诗奠定了缠绵悱恻的抒情基调。
(6).下面几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刚开始焦仲卿对刘兰芝有所误会。
B.“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刘兰芝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C.“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一句暴露了焦仲卿的软弱性。
D.“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表明刘兰芝忠于爱情义无反顾。
(7).下列几句中最能概括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一项是(____)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③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④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
⑤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18 06:15: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一再报,语益奇。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小题1】对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B.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C.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D.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高第: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自汉起作为取士的一种形式。答策出色者,可以评为"第一"或"高第"。参加对策者一般都能得到任用.
B.阙下:宫阙之下,后来上言给皇帝但不敢直指,但言阙下。此处与“城阙辅三秦”中“城阙”是一个意思。
C.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更衣:指换衣服,换衣服的地方,也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如《鸿门宴》“权起更衣,肃追至宇下”中的更衣即为委婉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六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九岁那一年,读到了大儒颜师古创作的《汉书》,认为书中有许多错误,就作了一篇《汉书指瑕》来纠正它。
B.王勃替沛王写了一篇声讨英王鸡的檄文,高宗皇帝说这么下去势必会让斗鸡之风愈演愈烈,就把王勃轰出了王府。
C.王勃经常仗着自己的才气,欺负当地的上下级,所以他窝藏官奴,杀人并被判死刑后,大家都很高兴。
D.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并不知道都督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了一篇,只等着宴会上拿出来炫耀,幸好最后他的才华得到了都督的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2)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启充,字以道,嘉定州人。正德三年进士。除三原知县,入为御史。嬖幸子弟家人滥冒军功,有至都督赐蟒玉。启充言:“定制,军职授官,悉准首功。今幸门大启,有买功、冒功、寄名、窜名、并功之弊。此皆坏祖宗法,解将士体,乞严为察革。”帝不能用。十一年正旦,群臣待漏入贺,日晡礼始成。及散朝,已昏夜。众奔趋出,颠仆相践踏。将军赵朗者,死于禁门。启充具奏状,请帝昧爽视朝,以图明作之治。都督马昂进妊身女弟,启充等力争。既又极陈冗官、冗兵、冗费之弊,乞通行革罢。帝皆不省。忧归。世宗即位,起故官,即争兴献帝皇号。嘉靖元年正月郊祀方毕,清宁宫小房火。启充言:“灾及内寝,良由徇情之礼有戾天常,僣逼之名深典则。臣谓不正大礼,不黜邪说,所谓修省皆具文也。伏望陛下仰畏天明,俯察众听,亲大臣,肃庶政,以回灾变。”报闻。寻出按江西。得宸濠通萧敬等私书,欲亟去孙燧,给事中汪应轸讼守仁功,言:逆濠私书,有诏焚毁。启充轻信被黜知县章立梅捃摭之辞,复有此奏,非所以劝有功。”主事陆澄亦为守仁奏辨。御史向信因劾应轸与澄。帝曰:“守仁一闻宸濠变,仗义兴兵,戡定大难,特加封爵,以酬大功,不必更议。”帝从太监梁栋请,遣中官督南京织造。启充偕同官及科臣张嵩等极谏,不纳。启充素蹇谔,张璁、桂萼恶之。会郭勋庇李福达狱,为启充所劾,璁、萼因指启充挟私,谪戍边卫。十六年赦还。言者交荐,不复用,卒。隆庆初,赠光禄少卿。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请帝昧爽视朝    昧爽:拂晓
B.悟已往之不    谏:谏议
C.僣逼之名深典则 乖: 改变
D.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启充具奏状  自视也,变若此矣
B.有至都督赐蟒玉 南冥,天池也
C.忧归 去六月息者也
D.众奔趋出    我决起飞,抢榆枋而止
【小题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旦,即正月初一,这一天全国上下都将举行热烈的庆贺礼仪以及文体娱乐活动。
B.《陈情表》中的“秀才”,指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后代科中也有秀才,明清两代把府、州、县学的生员称秀才,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C.世宗是庙号,古时庙号设定很严格,开国君主为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D.古代用阴阳作为山水方位的代称。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意思就是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属于阴,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属于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会郭勋庇李福达狱,为启充所劾,璁、萼因指启充挟私,谪戍边卫。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通,咸宁人,金乡侯真子也。嗣父官为都指挥使将父兵,转战有功,累进都督佥事。复以父死事故,封武义伯,禄千石,予券。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三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仁宗即位,命掌后府,加太子太保。时交阯总兵官丰城侯李彬已前卒,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以参将代镇,不协。黎利益张,数破郡邑,杀将吏。智出兵数败,宣宗削智爵,而命通佩征夷将军印,帅师往讨。黎利弟善攻交州城,都督陈濬等击却之。会通至,分道出击。参将马瑛破贼于石室县。通引军与瑛,合至应平之宁桥中伏,军大溃,死者二三万人,尚书陈洽与焉。通中伤还交州,利在义安闻之,自将精卒围东关。通气沮,阴遣人许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归利。按察使杨时习执不可,通厉声叱之。清化守罗通亦不肯弃城,与指挥打忠坚守。朝廷遣柳升等助通,未至。二年二月,利攻城。通以劲兵五千出不意捣贼营,破之,斩其司空丁礼以下万余级。利惶惧欲走,诸将请乘胜急击。通犹豫三日不出,贼势复振。树栅掘濠堑,四出攻掠,分兵陷昌江、谅江,而围交益急。通敛兵不出。利乞和通以闻。会柳升战殁,沐晟师至水尾县不得进。通益惧,更啖利和,为利驰上谢罪表,遗利锦绮。其年十月,大集官吏军民出城,立坛与利盟,约退师。因宴利,利亦以重宝为谢。明年,通还京,群臣交劾,论死系狱,夺券,籍其家。正统四年特释为民。景帝立,起都督佥事,守京城。御也先有功,同知,守天寿山,还其家产。景泰三年卒。天顺元年诏通子琮嗣成山伯。

(节选自《明史·王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B.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C.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D.永乐七年董营长陵/十一年进封成山侯/加禄二百石/明年从北征/领左掖/二十年从出塞/以大军殿并/领右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大小不等。
B.太子太保: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多数情况下仅为一个荣誉称号加封给重臣。
C.交阯:又名“交趾”。秦后设“交趾郡”,为今越南北部。其后地域范围历经演变。
D.景泰: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朱祁钰也就是上文中的“景帝”,“景帝”是他的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通出身显赫,蒙受父荫。作为金乡侯王真之子,他承袭父职任都指挥使;父死后又被封为武义伯,食禄一千石,并赐予世券。
B.王通失利之后,意气沮丧。他奉命讨伐黎利在宁桥中了埋伏,大败受伤后意志消沉,暗中接受黎利给他的封号,并割地求和。
C.王通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宣德二年,王通率兵出其不意,大败黎利,众将请求乘胜追击,而他犹豫不决,以致敌人卷土重来。
D.王通晚年立功,得以善终。正统四年,他被特释为民。景帝起用他为都督佥事守卫京城,因抵御也先有功而升官,并归还家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气沮,阴遣人许为利乞封,而檄清化迤南地归利。
(2)通益惧,更啖利和,为利驰上谢罪表,遗利锦绮。

同类题4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文。初未,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官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薄施尘露:效绵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文     属:写作
B.初未第     第:宅子
C.侍郎以峻德伟望 峻德:品德高尚
D.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 扬眉:眉飞色舞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当时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京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举荐他,让他参加正科考试。
C.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与杜甫风格相似,人称“小杜”。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⑴《小琉球漫志》十卷,筠园先生官凤山时所著也。凡海中日月之出没,鱼龙烟云之变幻,与夫都邑地理人物鸟兽草木之奇怪,风俗言语之殊异,莫不一一笔记。间为诗歌,以发其羁旅之情。题曰《小琉球漫志》。小琉球,凤山山名也。

⑵先生少以诗名天下,天下言诗者,咸推先生。尝游太学,以不遇而归。年几五十,始教谕德化,可谓穷矣。居二年,调凤山。凤山在海外,荒凉僻陋,不可一夕居;而人文之乔野,又特甚焉。岂天欲先生昌明诗教于重洋,而使薄海穷壤,咸知国家雅化之盛与?抑欲使奇观异闻,得先生雄伟恢闳、绝伦特出之才以志之,以为史氏之采择与?则是志也,岂非海隅一代之典籍哉!

⑶家泰,先生婿也。复从事先生之门,得亲承教诲,且习先生之诗尤深。今读是志,因叹先生之才,不得施于朝庙,作为雅颂,荐道圣世功德,而纪载祗此。然其雄辞丽句,照耀后世;后世读者,与退之潮州诸诗、子厚永柳诸记及东坡海外文字何异?则先生斯志,岂犹是星槎、瀛涯胜览诸小说稗编,仅供观听也哉?岁在柔兆阉茂之余月,子婿徐家泰谨跋。

【小题1】概括第⑴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2】作者盛赞《小琉球漫志》,因为作者认为它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
【小题3】关于筠园先生和他的《小琉球漫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曾在荒僻野蛮的凤山做过两年官。
B.先生教化百姓,传播文明,记录奇异。
C.志的语言雄奇美丽,足可见先生之才。
D.徐氏感慨先生遭遇和才华,为之写跋。
【小题4】第⑶段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小题5】依据本文,针对筠园先生或凤山,用“不幸”和“大幸”,写一段40字左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