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 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盘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   通:通晓
B.腰若流纨素,耳明月珰 著:著名
C.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却:可是
D.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扶将:服侍
(2).面对被休的命运,刘兰芝看似没有悲伤,她在拜别婆婆,诗歌却浓墨重彩地描写“新妇起严妆”。请补充分析“起严妆”的作用。
(3).我们能从刘兰芝的“新妇起严妆”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请大家联系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以及自己的实际,来谈一谈你得到的启示。(要写出两点以上的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18 06:15: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操

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昔乐毅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倘更为祸始    倘:或许
B.枭其二子 枭:擒获
C.言有不逊之志  逊:恭顺
D.昔乐毅走赵    走:逃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此自称。
B.岩穴知名之士:指隐居而有名望的人。汉朝儒生常故意隐居深山,抬高声价,以待举荐。
C.子桓兄弟:子桓,是曹操次子曹丕的字,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
D.同岁,两处“同岁”意思都是岁数相等,指和作者同一年出生的人。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2)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己,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
【小题4】作者在第四段(“后领兖州……意望己过矣。”)列举自己事迹,用意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绾生聪惠,年四岁,处群从之中,敏识过人。尝夜宴亲宾,各举坐中物以四声呼之,诸宾未言,绾应声指铁灯树曰:“灯盏柄曲”。众咸异之。及长,好学不倦,博通经史,九流七略,无不览。养母以孝闻,甘旨或阙,忧见于色。亲友讽令干禄,举进士。安禄山反,肃宗即位于灵武。绾自贼中冒难,披榛求食,以赴行在。时朝廷方急贤,及绾至,众心咸悦。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代宗时,元载秉政,公卿多附之,绾孤立中道,清贞自守,未尝私谒。载贪冒日甚,上深知之,以载久在枢衡,未即罢遣。仍迁绾为太常卿,充礼仪使,以郊庙礼久废,藉绾振起之也,亦以观其效用。是年三月,载伏诛,上乃拜绾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绾久积公辅之望,及诏出,朝野相贺。绾素以德行著闻,质性贞廉,车服俭朴,居庙堂未数月,人心自化。御史中丞崔宽,剑南西川节度使宁之弟,家富于财,有别墅在皇城之南,池馆台榭,当时第一,宽即日潜遣毁拆。中书令郭子仪在邠州行营,闻绾拜相,座内音乐减散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以承恩,每出入驺驭百余,亦即三日减损车骑,唯留十骑而已。其余望风变奢从俭者,不可胜数。绾有宿痼疾,居职旬日,中风,优诏令就中书省摄养,每引见延英殿,特许扶入。绾累抗疏辞位,频诏敦勉不许。及绾疾亟,上日发中使就第存问,尚书御医,旦夕在侧,上闻其有间,喜见容色。数日而,中使在门,驰奏于上,代宗震悼久之,辍朝三日。
(节选自《旧唐书·杨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
A.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B.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C.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D.故事舍人/年深者谓之阁老/公廨杂料归阁老者五之四/绾以为品秩同列/给受宜均悉/平分之/甚为时论归美/
【小题2】下列对于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声,指古代汉语中的四种声调:平、上、去、入;其中,平声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
B.九流,是我国古代对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九个学术流派的总称。
C.行在,天子所在之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号令天下,平定叛乱,所以灵武就是唐肃宗的行在。
D.薨,古代称皇帝或有爵位的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绾聪明博学,出类拔萃,年少时即熟识四声,以聪慧闻名;长达后,更是博览群书,勤学不倦,为人称奇。
B.杨绾品性高洁,坚守正道,不去依附当时贪慕恩宠荣耀又炙手可热的元载,并在代宗授意下,最终让元载伏法。
C.文章以崔宽拆毁城南别墅,郭子仪减少宴会排场为例,说明杨绾崇尚节俭之行,高山仰止之德使朝中奢靡之风大减。
D.杨绾宠命优渥,备享尊荣,患病期间,特别允许由人扶入延英殿参政议政;病重时,皇上派御医在其身旁时刻守候。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甘旨或阙,忧见于色。亲友讽令干禄,举进士。
(2)数日而薨,中使在门,驰奏于上,代宗震悼久之,辍朝三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父彻,举后唐进士,至左拾遗。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徙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判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月余,年六十四。
初,祐掌诰,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释之,多逊滋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节选自《宋史·王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
B.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
C.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
D.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当中的最高功名。明清时期,由通过乡试合格的贡士参加殿试,被录取的三甲都称为进士。
B.汉,是指五代时期的“后汉”,五代是唐宋之交的混乱时期,司马光编辑的《新五代史》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
C.户部,中国古代六部之一,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尚书,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D.卒,意为死亡,按照身份不同,死亡的说法不同,皇帝死称“崩”,有爵位的人死称为“薨”,士的死称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祐很有文才。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帝也对他的文章称赞有加。
B.王祐很受皇帝重用。征讨太原时,运粮车辆堵塞道路,赵普举荐王祐处理,一切才变得井然有序。
C.王祐刚直敢言。在为符彦卿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王祐有政治远见。王祐用宇文融的事劝说卢多逊不要和赵普作对,卢多逊不接受,后来果然身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2)会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分宁县云峰院记

曾巩

分宁人勤生而啬施,薄义喜争,其土俗然。自府来抵其县五百里, 在山谷穷处。其人修农桑之务,率数口之家,留一人守舍行馌,其外尽在田。田高下硗腴,随所宜杂殖五谷,无废壤。女妇蚕杼,无懈人。茶盐蜜纸竹箭材苇之货,无有纤巨,治咸尽其身力。其勤如此。富者兼田千亩,廪实藏钱, 至累岁不发,然视捐一钱,可以易死,宁死无所捐。其于施何如也?其间利害不能以稊米,父子、兄弟、夫妇,相去若弈棋然。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意向小戾,则相告讦,结党诪张, 事关节以动视听。甚者画刻金木为章印,摹文书以绐吏,立县庭下,变伪一日千出,虽笞扑徙死交迹,不以属心。其喜争讼,岂比他州县哉?民虽勤而习如是,渐涵入骨髓,故贤令长佐吏比肩,常病其未易治教使移也。 

云峰院在县极西界,无籍图,不知自何时立。景德三年,邑僧道常治其院而之。门闼靓深,殿寝言言。栖客之庐,斋庖库庾,序列两旁。浮图所用铙鼓鱼螺钟磬之编,百器完。吾闻道常气质伟然,虽索其学,其归未能当于义,然治生事不废其勤,亦称其土俗。至有余辄斥散之,不为黍累计惜, 乐淡泊无累,则又若能胜其啬施喜争之心,可言也。或曰: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学,其归一当于义,则杰然视邑人者,必道常此予未敢必也。庆历三年九月,与其徒谋曰:“吾排蓬藋,治是院,不自意成就如此。今老矣,恐泯泯无声来人,相与图文字,买石刻之,使永永与是院俱传,可不可也?”咸曰: “然。”推其徒了思来请记,遂来。予不,为申其可言者宠嘉之,使刻示邑人,有激也。二十八日,南丰曾巩记。

张伯行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小题1】
A.百器备完 完:完备
B.恐泯泯无声畀来人  畀 :赠予
C.治其院而侈之   侈:扩大
D.予不让    让: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小题2】
A.薄义喜争\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有激也\皆出于此乎
C.必道常\其闻道也固先
D.其土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
 
(小题3)下列文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小题3】
A.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B.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C.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D.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修农桑之务,率数口之家,留一人守舍行馌,其外尽在田。
译文:【小题4】
(2)民虽勤而习如是,渐涵入骨髓,故贤令长佐吏比肩,常病其未易治教使移也。
译文:【小题5】
(3)或曰,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学,其归一当于义,则杰然视邑人者,必道常乎?
译文:【小题6】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洛阳伽蓝记之高阳王寺
杨衒之
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在津阳门外三里御路西。雍为尔朱荣所害也,舍宅以为寺。正光中,雍为丞相,给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白殿丹楹,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轇輵周通。僮仆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铙吹响发,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
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李元佑语人云:“李令公一食十八种。”人问其故,元佑曰:“二韭一十八。”闻者大笑。世人即以为讥骂。
及雍薨后,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为明妃出塞之歌,闻者莫不动容。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侧室。宅近青阳门。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徐常语士康曰:“王有二美姬,一名脩容,一名艳姿,并娥眉皓齿,洁貌倾城。脩容亦能为绿水歌,艳姿善火凤舞,并爱倾后室,宠冠诸姬。”士康闻此,遂常令徐鼓绿水、火凤之曲焉。
【注】①轇輵:关连。②文物:仪仗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筑吹笙 古代的乐器
B.侔于禁苑 与……相等、相齐
C.海陆珍羞 美味的食品
D.徐常语士康曰 经常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因寺及人,前三句交代了寺的前身、寺的位置以及高阳王宅第变为佛寺的原因。
B.“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迭”“连”“尽”三字,把元雍寻欢作乐、忘乎所以、腐朽荒淫的无耻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
C.李崇虽位高权重,富甲天下,但却生活节俭,“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李元佑戏言他一顿饭要吃十八种食物。
D.作者描写徐月华的才艺,通过听众的反映来突出她歌喉的动人,箜篌声的美妙,这种写法是从《诗三百》中的《陌上桑》对秦罗敷的外貌描写借鉴发展而来的。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
⑵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小题4】文章第一、二段从哪几个方面分述元雍的奢侈生活?请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