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⑴《小琉球漫志》十卷,筠园先生官凤山时所著也。凡海中日月之出没,鱼龙烟云之变幻,与夫都邑地理人物鸟兽草木之奇怪,风俗言语之殊异,莫不一一笔记。间为诗歌,以发其羁旅之情。题曰《小琉球漫志》。小琉球,凤山山名也。

⑵先生少以诗名天下,天下言诗者,咸推先生。尝游太学,以不遇而归。年几五十,始教谕德化,可谓穷矣。居二年,调凤山。凤山在海外,荒凉僻陋,不可一夕居;而人文之乔野,又特甚焉。岂天欲先生昌明诗教于重洋,而使薄海穷壤,咸知国家雅化之盛与?抑欲使奇观异闻,得先生雄伟恢闳、绝伦特出之才以志之,以为史氏之采择与?则是志也,岂非海隅一代之典籍哉!

⑶家泰,先生婿也。复从事先生之门,得亲承教诲,且习先生之诗尤深。今读是志,因叹先生之才,不得施于朝庙,作为雅颂,荐道圣世功德,而纪载祗此。然其雄辞丽句,照耀后世;后世读者,与退之潮州诸诗、子厚永柳诸记及东坡海外文字何异?则先生斯志,岂犹是星槎、瀛涯胜览诸小说稗编,仅供观听也哉?岁在柔兆阉茂之余月,子婿徐家泰谨跋。

【小题1】概括第⑴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2】作者盛赞《小琉球漫志》,因为作者认为它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
【小题3】关于筠园先生和他的《小琉球漫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曾在荒僻野蛮的凤山做过两年官。
B.先生教化百姓,传播文明,记录奇异。
C.志的语言雄奇美丽,足可见先生之才。
D.徐氏感慨先生遭遇和才华,为之写跋。
【小题4】第⑶段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小题5】依据本文,针对筠园先生或凤山,用“不幸”和“大幸”,写一段40字左右的文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1:48: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二)阅读《诗经·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贯,侍奉;女,通“汝”,你;逝,通“誓”;爰,乃;直,通“值”,代价。)
【小题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黍”“麦”“苗”,分别指粮食、成熟的庄稼和未成熟的幼苗。从中可看出奴隶主无所不贪的面貌。
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肯顾(德、劳)我”,顾,顾怜;德,感激;“劳”,劳作。
C.“逝将去女”,“女”是“汝”的通假字,“逝”是“誓”的通假字。
D.“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地哭泣呢”,其中,“永”解释为“长”,“号”解释为“哭”,“之”是助词。
【小题2】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奴隶们向“硕鼠”乞求,表现出奴隶们对“硕鼠”的敬畏。
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表现出清醒的认识。
C.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奴隶们觉醒后反抗意识萌生,表现出他们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
D.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奴隶们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出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
【小题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的前四句重在揭露和斥责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后四句重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这首诗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重章复唱,每句四字,呈重章递进式咏唱。是《诗经》典型特色。
C.赋、比、兴是《诗经》常用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
D.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对剥削阶级的憎恶与鄙视。

同类题3

观 潮

周 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选自周密《武林旧事》卷二)

(简注)①周密(1232-1298):宋元间文学家。字公谨,号草窗。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其词讲究格律,文字精美,词风与吴文英(梦窗)齐名,并称“二窗”,为宋末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草窗集》等。②仅:几乎,将近。③际天:连接着天。④沃:浇灌。这里指吞没。⑤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⑥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⑦穹:高。⑧僦:租用。⑨《武林旧事》: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自宋以来,以浙江观潮为题材的诗文,为数不少。以笔记而言,就有周密的《武林旧事》,耐得翁的《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和吴自牧的《梦梁录》,其中《武林旧事》尤能绘声绘色。
(阅读指要)

本文描绘了钱塘湖的壮观、观潮的盛况,以及南宁时涨潮期间训练水军的情景。文中写潮来之状,自远而近,如玉城似雪岭,连天汹涌,气势雄浑豪壮,令人不寒而栗;写训练水军,将摆阵演练、发炮斗敌,描述得有声有色;继写游泳健儿弄旗,手持彩旗旗尾不湿,突出了游泳健儿的高超本领,读之令人击叹。作者善于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刻意渲染,因而能以精练的文笔,勾勒出诸多壮观场面,逼真地再现各种情态状貌,从而成就了一篇短小精悍的速写小品。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________)   (2)既而渐近(________)
(3)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   (4)虽席地不容闲也(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塞”与“珠翠罗绮溢目,车马途”句中“塞”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留待期限,以官责B.翁失马,安知非福
C.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D.惩山北之,出入之迂也
【小题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
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
C.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介宾短语后置句
D.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判断句
【小题4】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B.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C.水爆轰震,声如崩山D.珠翠罗绮溢目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莲记
刘斧
李郎中,忘其姓名,京师人。家豪,屡郡。公为人瑰伟。嘉佑中,售一女奴,名曰小莲,年方十三,教以丝竹则不能,授女工则不敏。数日,公欲复归之老妪。女奴泣告曰:“傥蒙庇育,后必图报。”公亦异其言,久而稍稍能歌舞,颜色日益美艳。
一夕月晦,侍公寝,中夜不见。公惊,烛求之,庖厨井厕俱不见。公意其与人私,颇愤。至晓方至,怒甚,欲加棰,且询所往。小莲曰:“今日不幸见拙于长者,不敢隐讳。妾非人也,非鬼也,容尽陈委曲。妾非敢远去,惟每至晦夕,例参界吏,设或不至,坐贻伊戚,亦若民间之农籍,自有定分也。”公终疑焉。
又至月,公开宴,以醇酒醉之。小莲熟寐,高烛四列,公自守之。将晓,攫然而曰:“公私我厚,使我不得去,我因公被罪矣。”而次夕中夜复失之,及晓乃归。公询之,小莲袒衣视公,青痕满背,公谢焉。自兹月晦则失之,公无怪焉。
一日,语公云:“某日授命当守某州。”皆合其言。公将行,小莲泣告:“某有所属,不能侍从,怀德恋爱,但自感恨。君不遗旧,时复念之。”公坚欲同行。小莲曰:“某向一夕不往,已遭重责。去经岁月,罪不容诛。”公知不可强。
公行有日,小莲送公,执手言曰:“公妻到官一岁化去,公与都漕交竞,公亦失意归,妾当复见公。宜谨秘之,勿泄。”
公到官,经岁妻死。中道罢郡,意尤怏怏。乃入都,不以仕宦为意。闲居阖户,终日兀坐。适闻叩户声,及出,乃小莲也。公喜,延之坐。公感泣云:“别后一如汝言。”
小莲且泣且拜:“妾有私,肯浼长者,愿以此身托死”公曰:“何遽出此言?”小莲曰:“妾实非人,乃城上之狐也。前世尝为人次室,构语百端,谗其冢妇,浸润既久,良人听焉。自兹妾独蒙宠爱,冢妇忧愤乃死,诉于阴官,妾受此罚。岁月满,得复故形,业报所招,例当死鹰犬。苟或身落鼎俎,膏人口腹,又成留滞,未得往生。公可某日出都门,遇猎狐者,公多以钱与之,云:‘欲得猎狐适药。’死狐耳间有花毫而紫,长数寸者,乃妾也。公能以北纸为衣,木皮为棺,葬我高壤,始终之赐多矣。”再拜又泣,大恸而去。
公如期出镇,北行数里,果有荷数狐者,择耳中有紫毫者,售之以归,择日葬之。公亲为祭文,如法葬于都城坊店之南。
(选自《青琐高议》,有删节)
注:①托死:道教称修道者死去为魂魄升仙而去,遗下躯壳,并非真死。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豪,屡郡    典:主管
B.公惊,烛求之  秉:拿着,持着
C.妾非人也,非鬼也,容尽陈委曲 委曲: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
D.将晓,攫然而曰 兴:起,醒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佑:北宋仁宗年号,苏洵的文集即为《嘉佑集》,由此可知这是一篇北宋时期的“人狐恋”的故事。
B.坐贻伊戚:出自《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诒”通“贻”,招致。“戚”,忧伤。意为“自寻烦恼, 自招灾殃”。
C.晦:阴历月初的一天。与之相对的是“朔”,指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晦朔”连用,即指一个月,如《庄子•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
D.经岁:一年,与“经年”同义,如柳永《雨霖铃》中“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某向一夕不往,已遭重责。去经岁月,罪不容诛。
(2)小莲且泣且拜:“妾有私,肯浼长者,愿以此身托死。
【小题4】根据第⑦段内容,概括小莲的“前世今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父元真,仕梁。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起家文德主帅,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其父为衡州,留迁哲本乡,临统部曲事。时年二十,抚驭群下,甚得其情。及侯景篡逆,诸王争帝,迁哲外御边寇,自守而已。大统十七年,太祖遣达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然犹意气自若。武乃执送京师。太祖谓之曰:“何不早归国家,乃劳师旅?今为俘虏,不亦愧乎?”答曰:“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太祖深嘉之。魏恭帝初,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太祖遣雁门公田弘出梁汉,开府贺若敦趣直谷。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仍与贺若敦南出狥地。军次鹿城,城主遣使请降。迁哲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遂不许之。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自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击五子王等,破之。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迁哲亦自取供食。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建德二年,进安康郡公。三年,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赠金州总管。谥曰壮武。

(节选自《周公》卷四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至/狼狈遁走
B.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C.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D.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又称“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斜流,古人以东为左而得名。
B.转,指职务调动,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调”“徒”等,而“迁”一般指官职提升。
C.大统是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起算之年称为“建元”。
D.爵是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设置王、侯、伯、子、男五等,后代因时改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迁哲少年英雄,有所作为。二十岁时,其父担任衡州刺史留他镇守本乡,他能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B.李迁哲沉稳从容,耿直信义。兵败被俘,面对太祖的质问,仍慷慨陈词,不卑不亢,以气度和真诚赢得太祖的敬重。
C.李迁哲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山南一带叛乱,叛兵据险顽抗,太祖派他前去平乱,叛军闻风归服,余寇也被迅速荡平。
D.李迁哲关心下属,宅心仁厚。军粮匮乏之际,他用葛根磨粉代替米,分给兵士们吃,又亲自为病患医治,受到拥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
(2)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