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岁暮杂感十首(其二)
曾国藩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注)①曾国藩25岁进京科考未第,客居京城,准备参加来年会试,除夕将至时写下此诗。②侬:我。③夭桃:出自《诗经》,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小题1】对这首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高嵋山下”交代了故乡的确切方位,“是侬家”一挥掷地,有力地烘托出作者对故乡的自豪和对青年自我的信心。
B.“物华”指自然风貌,“物华”前着一“斗”字,一方面突出故园万物竞绿的风姿,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乡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颔联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老柏有情”“夭桃无语”的对举中写出故乡树木花草对主人的悠悠思念。
D.颈联写红豆相思,西风浣纱,诗人在春秋交替中回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段美好情愫,从而更激发了搏击人生的壮志豪情。
E. 全诗一改传统思乡诗灰暗凄婉的色彩,语言质朴,笔调自然,词约意丰。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26 01:17: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米海岳砚山

米海岳砚山,余获见于清吟堂高氏。径约八寸,高半之。为峰六。右第一峰曰玉笋,突然耸峙,上有洞穴,微类笋形。玉笋之下为方坛,下隘上广,方平如砥,如可坐而游者。一小峰附其下,势若拱揖。中一峰,高四寸有奇,如卷旗,如张伞,曰华盖。稍下为月岩,圆窦相通,非人力可及也。其左之第一峰,连陂陀而起,如人伛偻;第二峰则巃嵷离立,高不及三寸,而有数十仞之势;第三峰与华盖相连,岗阜朴野,是名翠峦。龙池出其下,幽深无际,疑有潜鳞,《辍耕录》谓:“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少许,逾旬不竭也。”下洞在方坛之趾,上洞据华盖之麓。元章云:“下洞三折可通上洞。”试滴以水,果曲折流出。疑其中有“避秦世界”,尤令人神往矣。其色深黑,光莹如玉,千波万皱。望之,或有草树蓬勃,则襄阳所谓不假雕琢浑然天成者也。余骤见之,为不寐一夕。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动。”以志余过。又以叹南朝半壁江山今日何有,而独存此一片石也。

(选自清·陆煊《梅谷偶笔》)

〔注〕①米海岳:文中的米海岳、元章、襄阳均是宋代画家米芾。②巃嵷(lóngsǒng):山势险峻的样子。③潜鳞:指鱼。
【小题1】文中画线句介绍砚山“华盖”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
【小题2】对文中引用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引用《辍耕录》的话说明下雨后“龙池”里积存的水不易干
B.引用米芾的话说明“下洞”曲径通幽的特点
C.“避秦世界”之语形象说明“翠峦”峰有如世外桃源般景象
D.引用老子的话从侧面说明了砚山浑然天成的特点
【小题3】文中“以志余过”的“过”是指___。
【小题4】为何文题不叫“米海岳山砚”,却取题为“米海岳砚山”?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评析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萧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示威。”其言鄙矣,而亦未尝非人情也。游士之屦,集于公卿之门,非必其能贵之也;蔬果之馈,集于千金之室,非必其能富之也。释、老之宫,饰金碧而奏笙钟,媚者匍伏以请命,非必服膺于其教也,庄丽动之耳。愚愚民以其荣观,心折魂戢而荧其异志,抑何为而不然哉!特古帝王用之之怀异耳。

②古之帝王,昭德威以柔天下,亦既灼见民情之所自戢,而纳之于信顺已奏九成于圜丘,因以使之知天;崇宗庙于七世,因以使之知孝;建两观以县法,因以使之知治;营灵台以候气,因以使之知时;立两阶于九级,因以使之知让。即其歆动之心,迪之于至德之域,视之有以燿其目,听之有以盈其耳,登之、降之、进之、退之、有以诒其安。然后人知大美之集,集于仁义礼乐之中,退而有以自惬。非权以诱天下也;至德之荣观,本有如是之洋溢也。贤者得其精意,愚不肖者矜其声容,壮丽之威至矣哉!而特不如何者徒以宫室相夸而已。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荣盛的景象。②戢:收敛。荧:迷亂,迷惑。③忠信而顺从。④圜丘: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九成:犹九重,言极高。⑤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称“县法”。⑥灵台:古时帝王观察天文星象的建筑。
【小题1】根据文意,第①段中加点词“壮丽”在文中指的是    
【小题2】下列对“特古帝王用之之怀异耳”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特别是古代帝王使用它的胸怀不同罢了
B.不同的是古代帝王使用它觉得奇异罢了
C.但是古代帝王在使用它时心态不同罢了
D.只是古代帝王在使用它时用意不同罢了
【小题3】第①段中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小题4】第②段中,作者对“壮丽之威”看法与萧何“徒以宫室相夸”不同,其不同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5】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容传

〔清〕章炳麟

邹容,字威丹,四川巴人。父某,略知书。容少慧敏,年十二,诵“九经”、《史记》、《汉书》皆上口。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容稍长,从成都吕冀文学。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冀文惧,摈之。父令就日本学,时年十七矣。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与章炳麟见于爱国学社。是时,广州买办冯镜如,故入英吉利籍,方设国民议政厅于上海,招容,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镜如惭,事中

容既熟习国史,学于冀文。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会虏遣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检察革命党事,将逮爱国学社教习吴朓。朓故恶容、炳麟,又脱祸,直诣明震自归,且以《革命军》进。明震缓朓,朓逸,遂名捕容、炳麟。容在狱,日就炳麟说经,亦时时讲佛典。明年,狱决,容、炳麟皆罚作。西人遇囚无状。容不平,又啖麦饭不饱,益愤激。明年正月,遂疾。体温温不大热,但欲寐;又懊烦冤,不得卧;夜半独语骂人,旦皆不省。炳麟知其病少阴也,则告狱卒长,请自为持脉疏汤药,弗许;请召日本医,弗许。病四十日,二月二十九日夜半卒于狱中,年二十一矣。炳麟往抚其尸,目不瞑。内外哗言:西医受贿,下毒药杀之。疑不能明。然西医视狱囚至微贱,凡病者皆令安坐待命,勿与药。狱囚五百,岁瘐死者率一百六十人。容疾始发,而医不知其剧;比日久,病能已著,顾予以热病常药,亦下毒之次也。

容卒之岁,日本与露西亚始成。

——选自《太炎文录》,有删改

注:①露西亚:是日本对俄罗斯的一个旧称。
【小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同学钮永建规设中国协会,未成功
B.镜如惭,事中    搁置
C.朓故恶容、炳麟,又脱祸   侥幸
D.旦皆不省 等到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B.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C.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D.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时喜雕刻/父怒/辄榜笞至流血/然愈重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容年少时聪慧敏捷、博闻强识,深得老师厚爱,与人交谈慷慨激昂,指斥尧、舜,鄙视周公、孔子,毫无顾忌。
B.邹容为人正义、嫉恶如仇。在日本留学期间,和同学一起怒搧陆军学生监督姚甲。
C.邹容去世后,监狱内外哗然,都说外国医生受贿,下药毒死了邹容。作者认为这一说法没有确切依据。
D.文章结尾交代了邹容去世的当年日本和沙俄签订了和约。作者将邹容去世与国事相连,寄意遥深。
【小题4】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容诘镜如曰:“若英吉利人,此国民者,中国民邪?英吉利国民邪?
(2)疾异族如仇雠,乃草《革命军》以摈满洲。
【小题5】文章为邹容作传,以叙为主。请概括入狱后邹容所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