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古镇内有一批保存完好的明清时的建筑古迹,主要有左忠壮公祠、清真寺、古文楼等,还有一批保存较完好的明清风格的传统民居及会馆,如吴承恩故居、吴鞠通旧居、江宁会馆等。在运河经济时代的中国,淮安与扬州、苏州、杭州成为都市繁华的典范,并称“淮扬苏杭”,是南船北马的交通中枢。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淮北盐运分司曾设在这里,并有很多盐商在这里业盐。古镇现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近年来,为再现古镇明清风貌,发展地方旅游产业,淮安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了河下古镇旅游开发的力度,如今,河下古镇正逐渐成为淮安市及长三角地区的知名旅游景区。下图为淮安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说明河下占镇发展古镇旅游的优势条件及古镇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3-05 01:14: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的地坑窑洞建筑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北方“地下四合院”。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许多地坑院村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近年来,河南的陕县对该区多个行政村的近千座地坑院进行了旅游开发规划,划分了生态观光区、核心游览区和休闲度假区,要把当地的传统古村落开发成最佳地坑院旅游观光地。

材料二:下图为西藏色林错流域图。2017年6月17日,我国启动第二次青藏高原大规模综合性科考,色林错流域由色林错与其周边诸多河流湖泊互相串通构成,色林错湖面海拔4530m,属于构造湖,与青藏高原诸多大湖一样,色林错湖水清澈,透明度高。湖滨水草丰美,是藏北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因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以及降水量的增加,几十年来湖面面积不断增大,已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

(1)从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说明地坑院旅游开发的措施。
(2)分析色林错水体清澈、透明度高的自然原因。
(3)全球变暖对高原的降水、冰川、冻土、蒸发、风等因素都有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色林错流域内陆面蒸发量增加,而湖面蒸发量有所减少,试分析原因。
(4)指出色林错面积不断增大可能对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