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②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③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
【小题1】根据以上选段分点概述儒家的交友观。(3分)
【小题2】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以上选段也涉及仁德培养的问题,请简要分析。(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7-15 04:2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说  难

韩非子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注)①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下节:节操低下
B.所说阴为厚利而为名高者也    显:显赫
C.人往夜告弥子 间:抄小路
D.柔可而骑也 狎:戏弄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说之厚利    夫事密成,语以泄败
B.则阳收其身实疏之 武公怒戮之
C.问于群臣 我欲之梦吴越
D.厚者为戮,薄者疑 臣诚恐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
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
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 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
【小题4】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小题5】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
【小题6】上文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有何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概括,并加以评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复社姓氏录》序

秦瀛

古者圣王之世,道一风同,有庠序,以天下之士;有礼乐,以陶淑士之性情,于是上之政教出于一,天下之士亦出于一。三代而降,上之政教既失,由是人自为师,家自为学,分门别户,而标榜之风渐炽,非天下之幸,亦非士之幸也!

东汉士崇气节,有甘陵南北部之称,范蔚宗为之传。厥后党锢代兴,至于明而东林之祸烈矣。维时士大夫之家居者,大率联敦盘之会、中树坛坫,及其也,东南名士,倡为复社、几社、应社、听社诸名,争尚声气,遂相应和,以激扬清浊,而复社之名尤著。

复社者,太仓张天如溥、吴县杨廷枢维斗、贵池吴应箕次尾、吾邑顾子方杲为之魁,而《留都防乱公揭》,则子方名居首,以攻阮怀宁大铖。既而大铖枋用欲尽杀异己者,于是次尾等皆逮捕下狱。于戏!天地闭,贤人隐,使诸人不幸阳九之运,见几明哲,为徐稚、申屠蟠,必不致激成清流之祸。然当是时,国事瓦解,三百年养士之泽,已荡然无余,而奸邪犹日寻报复,荼毒士类,以讫于亡。君子论其人,亦可以知其世矣。

《复社姓氏录》二卷,为孟坚吴氏手定本,孟坚,次尾子也。孟坚子铭道,复参以朱竹垞锡鬯所录吴氏扶九本,为《补录》一卷,而附以《防乱公揭》。《姓氏录》中诸人,或后先死国难,或不即死而高采薇之节,屏居以终,尚矣!乃若周钟、陈名夏、龚鼎孳辈,苟且偷生,罔修晚节,而其始亦得滥社中,岂其能矜厉名节于始,而不能持其后欤?亦复社声气太广,附之者不必皆君子,其初本有未暇慎择者欤?观是录者,又可知儒者立身自有本末,而不系复社姓氏之有无也。

桐城胡君得是录于武昌志局,喜而录其本,余亦为钞而存之,并序数语于简端,以为后世考鉴得失之林云。

(选自《小岘山人诗文集》,有删改)

(注)①秦瀛:江苏无锡人,嘉庆间官至刑部侍郎。②枋:通“柄”,权柄。③阳九之运:即厄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士 萃:聚集
B.及其也 季:末年
C.阳九之运 丁:遭遇
D.滥社中 厕:污秽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林党人受祸剧烈,当时的士大夫纷纷结社来声援,其中以复社的名气最大。
B.复社发布《留都防乱公揭》声讨阮大铖,阮氏掌权后,将复社首领逮捕入狱。
C.在明清变革之际,复社成员或守节死难,或隐居不出,或变节投敌,操守各异。
D.作者认为,儒者本来就有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不会因为入不入复社而改变。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百年养士之泽,已荡然无余,而奸邪犹日寻报复,荼毒士类,以讫于亡。
(2)亦复社声气太广,附之者不必皆君子,其初本有未暇慎择者欤?
【小题4】请简要概括《复社姓氏录》的成书过程。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