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李子曰:平原君所失士,非独毛遂其人而已,其于毛公、薛公,又失甚焉。吾观二人说信陵君归救魏,独引绳以大谊,盖非当时说士所有也,可不谓贤乎?夫 贤 者 必 不 肯 托 豪 贵 与 食 客 门 下 为 伍 而 平 原 君 顾 以 其 博 徒 卖 浆 而 贱 之 甚 矣 其 不 能 相 士 也 然 古 今 若 信 陵 君 何 人 哉 余 每 读 信 陵 君 传,未尝不三复流涕也。
(选自清·李桢《读〈信陵君传〉》)
【小题2】信陵君、平原君与合称“战国四公子”。
【小题3】这段文字是论述信陵君的,写平原君有什么用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2 08:39: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玠服飞,愿与交欢 素:一向
B.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    徇:示众
C.或以子其女 婚:娶
D.飞感旧恩,其子宗本 鞠:审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B.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前去寻找,并且把母亲接回来,母亲患有痼疾,他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
B.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C.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虽然岳飞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但是他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2)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迫洛阳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修:美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恂乃戮之于市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B.恂遣谷崇以状闻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卿今为吾行也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小题4】断句、翻译
(1) 用“/”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
(2) 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3分)
(3) 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余庆,幽州安次人,本名胤,犯太祖偏讳,因以字行。祖兖,横海军节度判官。父琦,晋兵部侍郎。余庆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开封府参军,迁户曹掾。晋少帝弟重睿领忠武军节度,以余庆为推官。仕汉历周,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即以为定国军掌书记。世宗尝镇澶渊,濮为属郡,故知其为人也。

太祖历滑、许、宋三镇,余庆并为宾佐。及即位,自宋、亳观察判官召拜给事中,充端明殿学士。清泰中,琦亦居是职,官秩皆同,时人荣之。未几,知开封府。太祖征潞及扬,并领上都副留守。建隆三年,迁户部侍郎。丁母忧。荆湖平,出知潭州,改襄州,迁兵部侍郎、知江陵府。召还,以本官参知政事。

蜀平,命知成都府。时盗贼四起,军士恃功骄恣,大将王全斌等不能戢下。一日,药市始集,街吏驰报有军校被酒持刃夺贾人物。余庆立捕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就加吏部侍郎。归朝,兼剑南、荆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等使。开宝六年,与宰相更知政事印,旋以疾上表求解机务,拜尚书左丞。九年,卒,年五十。赠镇南军节度。

余庆重厚简易,自太祖继领藩镇,余庆为元僚。及受禅,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不为意。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会赵普忤旨,左右争倾普,余庆独辨明之,太祖意稍解,时称其长者。至道中,以弟端为宰相,特诏赠侍中。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
B.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
C.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
D.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迁,指古代官职调动变迁,一般指官职的升迁,降职一般用“左迁”。
B.宾佐,指幕宾佐吏,也就是指一些出谋划策之人,相当于古代的“宾客”。
C.丁母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需要去职回家守孝。
D.开宝六年,这是年号纪年,自汉武帝起有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吕余庆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吕兖,任横海军节度判官。他的父亲吕琦,在后晋任兵部侍郎。他也因先代官爵补任千牛备身。
B.吕余庆威力震慑恃功骄纵的军队。吕余庆派人把醉酒持刀抢夺商人货物的军官捉来砍头示众,军中因此畏服。
C.吕余庆被太祖信任。太祖曾任命他为从事;太祖历任藩镇节度,余庆任元僚;他曾与宰相交替执掌政事印,可见太祖对他的倚重。
D.吕余庆敢于为人辩解。赵普曾忤逆圣旨,大臣们趁机倾轧赵普,只有他替赵普辩明,太祖怒气渐消,被当时人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泰中,琦亦居是职,官秩皆同,时人荣之。
(2)及受禅,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不为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法氍,字仲昭,巴山新建人也。少劲捷有胆力,步行日三百里,距跃三丈。颇便书疏,闲明薄领,出入郡中,为乡所惮。候景之乱,于乡里合众。太守贺诩下江州,法氍监知郡事。高祖将逾岭入援建业,李迁仕作梗中途,高祖命周文育屯于西昌,法氍速兵助文育。时法氍出顿新淦县,景遣行台于庆至豫章,庆分兵来袭新淦,法氍拒战,败之。高祖亦遣文育进军讨庆,文育疑庆兵强,未敢进,法氍率众之,因进克笙屯,俘获甚众。太平元年,萧勃遣欧阳顏攻法氍,法氍与战,破之。永定二年,王琳遣李孝钦、樊猛、余孝顷攻周迪,且谋取法氍,法氍率兵援迪,擒孝顷等三将。进号宣毅将军,增邑并前一千户。给鼓吹一部。又拒王琳功,授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祖嗣位,进号安南将军。天嘉二年,周迪反,法氍率兵会都督吴明彻,计迪于工塘。迪平,法氍功居多,征为散骑常侍、镇北大将军。未拜,寻又改授镇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六年,片为中卫大将军。废帝即位,进爵为公,给扶。太建五年,大举北伐,都督吴明彻出秦郡,以法氍为都督,出历阳。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历阳人窘促乞降,法氍缓之,则又坚守,法氍怒,亲率士卒攻城。时又大雨,城崩,克之。进后合肥,望旗降款,法氍不令军士侵掠,躬自抚劳,而与之盟,并放还北。以功加侍中,改封义阳郡公,邑二千户。八年十月,薨,时年五十九。赠中、中权大将军、司空,曰威。

(节选自《陈书·黄法氍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进克笙屯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于乡里合慕君之高义也
C.又拒王琳功 徒吾两人也
D.法氍率众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B.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C.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D.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氍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于是乃为拍车及步舰竖拍/以逼历阳/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古代的居民组织单位,二十五家为一闾,相关词语有间里、间悲、间左等。
B.授,任命。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征、除、假等,表示升官的词语有擢、迁、出等。
C.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故官吏或其父祖追封的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其生前功绩。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法氍文武兼备,闻名乡里。他强劲敏捷,胆勇过人,而且很熟习书札奏疏,深知文簿登记的有关事项;在于郡中出人时,常令乡人畏惧。
B.黄法氍能征善战,连战皆捷。他一生经历很多战役并立下赫赫战功,如大败于庆、打垮欧阳頠、擒获余孝于顷等三员大将、攻克历阳等。
C.黄法氍颇受赏识,屡获升迁。永定二年,他因战功官号提升为宣毅将军,并被赐予田邑和鼓吹乐队;后又担任过散骑常侍、大将军、刺史等要职。
D.黄法氍体恤百姓,优待降卒。进兵合肥时,他不允许士卒骚扰抢掠,亲自安抚宽慰百姓,并与降兵发誓结盟,把他们全部放回北方。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相关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历阳人窘促乞降,法氍缓之,则又坚守,法氍怒,亲率士卒攻城。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
(3)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苏武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    礼:以礼相待
C.时竺超民执义宣执:掌管
D.而旋与佐吏分之旋:随即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3分)()
①修之潜谋南归   ②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③而遣使陈诚于帝   ④复欲率南人窃发 
⑤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⑥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使他无功而返,最终朱修之又杀了义宣。
B.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C.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5分)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