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翻译下面句子
(1)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9 11:0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甲)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注①螣(téng)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神蛇。②鼯(shí)鼠:原作“梧鼠”,据《大戴礼记·劝学》改。鼯鼠能飞但不能飞上屋面,能爬树但不能爬到树梢,能游泳但不能渡过山谷,能挖洞但不能藏身,能奔跑但不能追过人,所以说它“五技而穷”。③“尸鸠在桑”六句:引诗见《诗经·曹风·鸬鸠》。仪,通“义”。

【小题1】下列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而闻者 彰:显现。
C.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泳。
D.心如兮 结:结聚不散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B.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C.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D.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小题3】下列对甲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B.文章启示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C.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时也需要后天的努力。
D.本文的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尚志斋说(节选)

元·虞集

①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 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②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③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④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小题1】与本文最为接近的一种文体是(   )。
A.记B.传C.赋D.论
【小题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一段划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1)正尔身,守尔法 (2)养尔气,畜尔力 (3)良尔弓,直尔矢
A.(1)(2)(3)B.(3)(2)(1)C.(2)(1)(3)D.(1)(3)(2)
【小题3】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向不明确,好比行舟没有方向,多半会成为庸人。
B.志向不明确,人生就会没有底线,多半会无所成就。
C.没有特定的志向,好比行舟没有方向,注定会无所成就。
D.没有特定的志向,人生就会没有底线,注定会成为庸人。
【小题4】第①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小题5】简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二)

媭砧课诵图序

王拯(清)

《媭砧课诵图》者,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拯官京师,姊刘在家,奉其老姑,不能来就弟养。今姑殁矣,姊复寄食宁氏姊广州,阻于远行。拯自始官日,蓄志南归,以迄于今,颠顿荒忽,琐屑自牵,以不得其志。

自七岁时,先妣殁,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捣衣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劳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十五六时,犹能执一卷就姊氏读,日惴惴于悲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自二十后出门,行身居业,日即荒怠。念姊氏教不可忘,故为图以自警,冀使其身依然日读姊氏之侧,堕弃之日深,而终于无所成也。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为之图者陈君名铄,为余丁酉同岁生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刘臣孤弱  愍:怜悯
B.以不得其志  遂:实现
C.自七岁时 念:思念
D.免其堕弃之日深 庶:期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猥微贱,当侍东宫 因为长句,歌赠之
B.不材拯官京师日所作也   是社稷臣也
C.姊复寄食宁氏姊广州   季氏将有事颛臾
D.庶免堕弃之日深 春与秋代序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既写出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景况,又表达了对朝廷多次征召的感激之情,点明矛盾所在,突出了进退维谷的狼狈。
B.王拯在京城做官,有感于自己学业日益荒怠,又想起童年的受教生活,便请人绘了《媭砧课诵图》,并写下此文作为鞭策。
C.选文二运用顺叙,依次写出作者从七岁到三十岁与姐姐相处的点滴往事,表现出作者对姐姐深切的追忆与真挚的感念。
D.《陈情表》叙祖孙之情,《媭砧课诵图》写姊弟情深,前者多用整句,朗朗上口;后者多用白描,语言平实动人。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劳瘁死之状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朱鼎鼐墓志铭
公讳鼎鼐,字说梅,丰采都雅,幼而好学,补邑诸生,名籍甚。值甲申变起,土寇肆掠,势甚张,公委曲周旋,履险途如康庄。公奉母唯谨,虽家计萧然而甘膬(注)罔缺,则益精制艺,诸为举子业者咸逊弗若也。戊戌公诠选,届期遵母命北上,授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令。公念岭南远距天末,太夫人年高,依依不忍远离,太夫人勉以清白勤慎,竭力尽职。
南海承凋敝之余,吏多舞文,兼之骄兵悍将动辄掣肘。公之,弊剔奸,不吐不茹,强御屏迹。粤东重兵云屯,且剿苏利之乱,夫役动以万计。公请当事多所豁免,设方招觅,民得乐业。海寇出没无常,因迁近海居民处内地,未免离乡之悲,公怜而赈之,民视南海如归。盗首白文高,妄扳富户数人共卸罪,富民惧,携重资求免,公严拒,细讯,真伪立辨,富民于以不冤。
公慷慨好义,闻人缓急辄酸鼻蹋足,若将投袂往焉。有东阿刘姓、聊城王姓者,流寓无依,鬻食为奴,公用重资赎回,仍济助回原籍安立;韩讳应恒者,乡贡也,缘事途,公助资回原籍,旋补长兴县令;学宫倾圮,公伤之,捐俸修葺;月课诸生,文风丕振,如阮子解、邝子章、华文、华其较著也。莅事三载,吏治民洽,公惟上报朝廷。内遵慈训,未尝有邀誉心,公诚良吏也哉!当崇尚吏治,黜陟幽明之世,治行如此,超擢易若垂手,乃以越狱挂误,遂赋归来,童叟攀辕,子衿扼腕,即当事诸君子亦莫不为之太息。

解组后,与司空公共事慈帏,戏彩一堂。未几,司空公仙游,太夫人亦逝,公哭兄哀母,肝肠摧裂,虽服阙后随同郡亲友结续香山约,而公之精神未尝一日获安也,呜呼!道茂年衰,魂气其归,竟于丙寅岁之七月以脾病告终,悲哉!
(有删改)
(注)甘膬:同“甘脆”,美味,美食。
【小题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益精制艺    暇:空闲
B.弊剔奸 厘:整治
C.仍济助回原籍安立 俾:使,让
D.缘事途 穷:贫穷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申变乱发生以后,朱鼎鼐居住的地方受到贼寇的大肆侵扰,贼寇的气焰极为嚣张,朱鼎鼐屈身折节同他们周旋,巧妙应对。
B.朱鼎鼐在南海县担任县令之初,当地民生凋敝,官吏玩弄法律条文,官兵骄横,他采取措施剔除奸佞,当地豪强也因此隐藏了踪迹。
C.当时粤东重兵云集,并且为剿除苏利的叛乱,经常征用百姓服役,朱鼎鼐请示当权者免除了百姓的苦役,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D.朱鼎鼐重视教育,他因学宫倒塌而感到伤心,并捐出自己的俸禄修葺学宫;他督促生员,使文风大振,培养出了一批名声较为显著的生员。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免离乡之悲,公怜而赈之,民视南海如归。
(2)内遵慈训,未尝有邀誉心,公诚良吏也哉!
【小题4】请用几个四字短语概括朱鼎鼐的形象特征。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