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小题1】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有子提出“为仁之本”,这里的“本”指的是□、□,立本的目的就是要使□□。
【小题2】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孝悌”与“仁”之间的关系。(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12-10 10:2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1】下列选项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
B.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C.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
D.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小题2】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A. 莫可名状    B. 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

同类题2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小题。(6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第十四》)
【注】①管仲,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帮助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经鲍叔牙保举,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卿。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②“被”,通“披”;“左衽”,衣襟向左边开,这时狄夷的打扮,形容落后的少数民族。③诚信,遵守信用。④自经,自缢,上吊自杀。⑤渎,小沟渠。
【小题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分)
【小题2】试评价孔子对仁者的看法。(4分)
【小题3】(2分)子贡认为管仲没有为公子纠而殉死,反而投靠了齐桓公,那就是背叛了公子纠,因而不
是一个仁者;孔子肯定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使老百姓得到好处的作为,认为管仲是一个
仁者。
【小题4】(4分)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
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得思想,做到了具体人物具体分析地客观评价,(2分)这
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我们在看待人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
地分析对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