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景誊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遗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此之谓
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小题1】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2分)
(二)子曰:“人而不仁,如札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吉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
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小题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