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墓志铭
苏辙
欧阳文忠公夫人薛氏,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简肃公讳奎之女也。公刚毅守节,事不苟随。文忠公以文章名当世,其风节尤峻。蚤岁以言事不合,流落于外。仁宗、英宗之际,其所以绥靖朝廷者,与丞相忠献韩公相为表里,盖二公之功名,士大夫举知之。
夫人高明清正而敏于事,有父母之风。及归于欧阳氏,治其家事。文忠所以得尽力于朝而不恤其私者,夫人之力也,而世莫知之。初,简肃见文忠公,愿以夫人归焉,未及而薨。及文忠公贬夷陵令,母金城夫人以简肃之志,嫁夫人于许州。不数日,从公南迁。姑韩国太夫人,性刚严好礼。夫人生于富贵,方年二十,从公涉江湖,居小邑,安于穷陋,未尝有不足之色。事韩国时,其起居饮食,寒温节度,未尝少失其意,虽寒乡小家女,有不能也。夫人幼随金城朝于禁中,面赐冠帔。及文忠为枢密副使,夫人入谢,慈圣光献太后一见识之曰:“夫人薛家女邪?”夫人进对明辩。自是每入辄被顾问,遇事阴有所补。尝待班于廊下,内臣有乘间语及时事者,意欲达之文忠,夫人正色拒之曰:“此朝廷事,妇人何预焉!且公未尝以国事语妻子也。”文忠归老颍上,慈圣尝幸集禧,过其旧庐,使人访问夫人。其后姻家有入禁中者,慈圣犹使传旨问劳。文忠既薨,夫人不御珠翠罗纨,服布素者十七年。
文忠平生不事家产,事决于夫人,率皆有法。从文忠起艰难,历侍从,登二府,既薨,盛衰之变备矣,而其出入丰约,皆有常度。以韩国治家之法戒其诸妇,以文忠行己大节厉其诸子,而不责以富贵。平居造次必以礼,辞气容止,虽温而庄,未尝疾言厉色。而整衣冠,正颜色,虽寒暑疾病,不改其度。将终,见诸子号泣,曰:“吾年至此,死其常也。此尔等忧,岂复预吾事邪?”其天性安于礼法,恬于祸福如此。享年七十有三。元佑四年八月戊午,终于京师。十一月甲申,祔于文忠之茔。
辙少获知于文忠公,出入门下,与其诸子游,知夫人平生为详,而子棐复以状求铭。铭曰:简肃之肃,夫人实承之。文忠之忠,夫人实成之。既成其夫,亦遗其子。白发素襦,动不忘礼。贫富之交,生死之间,有以壮夫,而莫克安,夫人居之,不慑不疑。问谁使然,简肃之遗。有立于朝,文忠子孙。岂独文忠,夫人与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风节尤峻:高尚
B.及于欧阳氏归:出嫁
C.慈圣尝集禧幸:侥幸
D.慈圣犹使传旨问劳:慰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薛氏“高明清正”的一组是(   )(3分)
①安于穷陋,未尝有不足之色 ②其起居饮食,寒温节度,未尝少失其意
③夫人进对明辩,自是每入辄被顾问 ④夫人不御珠翠罗纨,服布素者十七年
⑤事决于夫人,率皆有法   ⑥以文忠行己大节厉其诸子,而不责以富贵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⑤
【小题3】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刚正坚毅,守节不移,做事不肯随便。早年因为上书言事,不合皇上心意,被外放,后来仁宗、英宗两朝,朝廷得到安定,有他的功劳。
B.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金城夫人按照薛公的遗愿,将薛氏嫁给欧阳修。没几天,她便随同贬谪的丈夫前往南方。
C.薛氏教育有方,经常用欧阳修立身行事的原则来要求几个儿子,她的举止和气度对家人影响很大。
D.作者认为薛氏很好地继承了父亲和丈夫的品德,并把这种美德遗留给她的儿子。欧阳修后代能够在朝为官,不仅是欧阳公教育的结果,也离不开夫人的参与。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文忠所以得尽力于朝而不恤其私者,夫人之力也,而世莫知之。(3分)  
(2)此朝廷事,妇人何预焉!且公未尝以国事语妻子也。(3分)    
(3)既薨,盛衰之变备矣,而其出入丰约,皆有常度。(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2-28 11:39: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嗟乎!师道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吾未见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也疾:快,引申为响亮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
B.而江河绝:横渡功在不舍:停止
C.小学而大遗:遗忘士大夫之族:类
D.用心也一:专一驽马十驾:马走一天的路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吾未见明也日与徒上高山
B.师道不传也久矣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C.顺风呼倚歌和之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而耻学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句读之不知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渺渺兮予怀D.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于其身也,则师焉
A.吾从而B.幽泉怪石,无不到
C.望西山,始指D.攀援而登,踞而遨: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和《师说》都是论说文,为了阐明作者观点,都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B.荀子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等五个比喻,反复说明学习的作用。
C.韩愈的“求师问道”,以荀子的观点来审视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D.韩愈将“句读之师”与“问道之师”比较,含重“问道”轻“句读”之意。
【小题6】将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万柳堂

清 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注:①万柳堂:康熙年间刑部尚书冯溥之园林别墅②冯公:即冯溥,山东临朐人③訾:指责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极土木之工  _________ (2)亦无可    _________
(3)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______  (4)方殷忧之不_________
【小题2】下列划线词与“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中的“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B.而余兄子瞻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
C.吾妻死之年所植也。(《项脊轩志》)
D.云青青兮欲。(《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组— 则往往为别馆自娱 / 尽植柳 B组—力又不足以为 / 斩焉无一株
A.A组意义与用法相同 B组意义与用法不同B.A、B两组意义与用法都不同
C.A组意义与用法不同 B组意义与用法相同D.A、B两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
(2)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
【小题5】作为一篇游记,围绕万柳堂,作者运用了记叙、描写的手法主要“记”了三个方面:(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写出本文的主旨句,并就其思想价值作出简要评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B.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力)
C.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D.虽又槁暴。(“暴”通“曝”,晒干)
【小题2】下列各句中有两个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声非加疾也
C.假舆马者
D.金就砺则利
E. 蚓无爪牙之利
F. 用心一也
【小题3】下列各组中一词多义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于:寒于(比)水 / 善假于(介词,不译。引进作用)物也 / 取之于(从)蓝
B.而:君子博学而(表递进,并且)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表并列)行无过矣 / 终日而(表修饰)思矣 / 臂非加长也,而(表转折)见者远/ 锲而(表顺承)舍之 / 积善成德,而(表原因)神明自得
C.者:假舟楫者(代词,……的人)/ 不复挺者(……的原因)
D.焉:风雨兴焉(兼词,意为在这里)/ 圣心备焉(语气词)
【小题4】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曲中规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E.用心一也 
F.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小题5】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若)锲而不舍,(则)金石可镂
B.吾尝终日而思(索)矣
C.輮(之)使之然也)
D.輮(之)以(之)为轮)
【小题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证明“君子善假于物”的一组是(   )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
【小题7】下列对原文第一段五个比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B.第二个比喻“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C.第三个比喻“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D.作者在三个比喻的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小题8】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行 衢 道 者 不 至 事 两 君 者 不 容 目 不 能 两 视 而 明 耳 不 能 两 听 而 聪 螣 蛇 无 足 而 飞 鼫 鼠 五技 而 穷。
【小题9】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5

   游龙鸣山记

陶 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戒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既久,风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蠲,相距百步,绵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宵曲折。行三四里,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快,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白云深处”。于是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姜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知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略,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之后,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方为计,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略有改动)

(简注)
①章:通橦(chuáng),大木树。②褰(qi)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阅读指要)
本文写作者与“耆英少俊”同游龙鸣山的情景。作者游览了龙鸣山胜景,又与同游者谈笑赋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浴沂风雩”那样的快乐。文章语言凝练而优美,描绘细腻,读之有身历其境之感。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时春既久(______)  (2)鼓吹前(______)
(3)不宜田,仅可为路(______)  (4)轻岚暖霭,微袭襟帽(______)
(5)山外崇峰复嶂,无穷极(______)(6)寺长老出迎客,坐后堂(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鼓吹B.绵亘
C.夹路D.其有“甘露室”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
①春霁既久,负日暄丽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④其北有“甘露室”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段中“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等语,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的美景,又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浴沂风雩”那样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世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