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浪游记快

(清)沈复

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

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

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传者,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为湖山点缀耶?

桥北数武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

(节选自《浮生六记》)

(注)①武,量词,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数武,即不远处,没有多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父稼夫公于山阴赵明府幕中    馆:馆舍
B.赵明府教其子 延:请
C.不可胜数     固:本来
D.此殆灵气所   钟:集聚
【小题2】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
①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
②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③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④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⑤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
⑥白莲香里,清风徐来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
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
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活泼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
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
(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唼食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27 04:15: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
【小题1】下列对文章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B.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C.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D.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种供奉  供奉:享受
B.终是笋之剩义 剩义:次品
C.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大凡:总褚
D.益人者不尽可口     益:使……受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菜中最美味的,是肥羊乳猪等无法比姒的。
B.作者提到笋的食用方法,认为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即可,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用醋和酒作调料,这种合煮合吃的方式也很美味。
C.作者认为真正高明的厨师,他会留着煮笋的汤,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味道会更鲜美,但人们又往往不知道是笋的鲜味。
D.本文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多种手法,既有情趣,又见理性,充分展示了笋的美味特点,提到笋的食用方法时也蕴含很多哲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2)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游狼山记
[清]张裕钊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增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四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氓蜀经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溔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华戎,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而筹也。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殄息,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倘佯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堰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归书而为之记。
(王文濡选辑《续古文观止》)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焉过:经过
B.狼山,淮扬以东雄特处也胜:优美的
C.寇乱殄,区内无事息:止息
D.独思遗外身世,去万事捐:弃
【小题2】(小题2)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是正面描写狼山美景的一组是()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   ②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
③山川控引,界绝华戎    ④作《咏怀诗》以见志 
⑤荫茂树而撷涧芳 ⑥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章开始便交待游览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接下来便直笔描写狼山幽深超俗的环境和壮美的景色。
B.写狼山有近景有远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是为近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是为远景。
C.作者以阮籍作比,点明自己身处盛世、境内太平的欣慰,并表达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D.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句式参差,富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已成现代汉语(10分)
(1)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
(2)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3)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论语·阳货》)
(2)(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为莫逆之交)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助治丧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
(《庄子·大宗师》)
(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论语·公冶长》)
(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5)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论语·阳货》)
【小题1】面对春秋末期的时代环境和个人处境,孔子对政治先后流露出哪些思想倾向?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孟子反、子琴张在丧礼上的表现有何特点?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渭
①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与《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然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③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又往往诧野火转燐于夜归牧唱之儿童。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有删改)
【注】①诧:惊诧,心神不安。②野火转燐:野外荒坟中飘转的燐火,俗称“鬼火”。③谣俗:风俗。
【小题1】请用“/”给第②段画浪线部分断句。
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小题2】概括第①段段意。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土城,像一座小山的耳朵,当初曾是粉刷黛红的歌宫舞馆,今已变化迁移。
B.土城,不过一座小山而已,当初曾是储养美女的歌宫舞馆,而今时过境迁。
C.土城,像一座小山的耳朵,当初曾是储养美女的歌宫舞馆,而今时过境迁。
D.土城,不过一座小山而已,当初曾是粉刷黛红的歌宫舞馆,今已变化迁移。
【小题4】作者极力铺叙西施山古今之巨变,其用意何在?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