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19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失强援盖:因为。B.暴秦之欲无厌:讨厌。
C.终继五国灭迁:改变。D.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小题2】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   )
①(齐)与嬴而不助五国 ②丹以荆卿为计 ③牧以谗诛 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⑤智力孤危 ⑥三国各爱其地
A.①②④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③④⑤
【小题3】对这篇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5分﹚
﹙2﹚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8-15 05:26: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各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俘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使流传B.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考察
C.曼词以自饰曼:随意的D.亦欲以穷天人之际际:关系
【小题2】下列各组加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然后是非乃定    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D.虽累百世,垢弥甚矣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小题3】句式与“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B.而刘夙婴疾病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D.仰观宇宙之大
【小题4】下列各句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选文开头列举先贤受到沉重打击后发奋著书的史实,是借古人以自勉,抒发了满腔的愤激之情。
B.司马迁向任安表示为著成《史记》,即使受到最厉害的刑罚,也没有悔恨之心。
C.最后司马迁针对任安的指责,陈说了自己艰难的处境和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
D.司马迁虽然有了为写史而活的决心,可我们从他复信的最后还是可以看出他满腔的愤怒和对汉武帝的控诉。
【小题5】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辕马说

(清)方苞

①余行塞上,乘任载之车,见马之负辕者而感焉。

②古之车,独辀加衡而服两马。今则一马夹辕而驾,领局于轭,背乘乎韅,靳前而靽后。其登阤也,气尽喘汗而后能引其轮之却也;其下阤也,股蹙蹄攒而后能抗其辕之伏也。鞭策以劝其登,棰棘以起其陷,乘危而颠,折筋绝骨,无所避之。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焉。其渴饮于溪,脱驾而就槽枥,则常在众马之后。

③噫!马之任孰有艰于此者□?然其德与力非试之辕下不可辨。其或所服之不称,则虽善御者不能调也。驽蹇者力不能胜,狡愤者易惧而变,有行坦途惊蹶而偾其车者矣。其登也若跛,其下也若崩,泞旋淖陷,常自顿于辕中,而众马皆为所掣。呜呼!将车者其慎哉。

(注)①阤:古同“陀”,山坡。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也B.乎C.欤D.耳
【小题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对第②段中“而众马之前导而旁驱者,不与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且众多马匹或在前引导,或在旁边副驾,并不助辕马工作。
B.而且在前面引导和在旁边副驾的众多马匹,都没有跟随辕马。
C.然而众多马匹或在前引导,或在旁边副驾,都没有跟随辕马。
D.然而在前面引导和在旁边副驾的众多马匹,并不助辕马工作。
【小题4】对第③段理解错误的是(   )
A.段首承接上段,重申了驾辕之艰难。
B.能否驾辕是辨别马好坏的重要标准。
C.善驾的人也调教不了不合要求的马
D.劣马虽差,但更糟的是坏脾气的马。
【小题5】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曰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媵人持沃灌(_________)
公卿之后(_________)
③莫逾自(_________)
年事蹉跎(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余从师也/乃记而去
B.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其翼垂天之云
C.王生好学不得其法/濯清涟不妖
D.昭炯戒/可为师矣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小题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令者薄暮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B.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C.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D.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通常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朔:一般指农历每月的初一。
B.赤壁:苏轼曾先后两次游览赤壁,并写下两篇赋,本文中的赤壁,指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C.冯夷:也作冰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文中指河伯。
D.羽衣:用羽毛编织的衣服,特指道士或神仙所穿之衣,借指道士。文中指道土或神仙所穿的衣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描写的主要是江上明月,景色清幽,说理谈玄,寓悲愤于旷达;《后赤壁赋》则主要描写山间景色,以记叙、描写为主,表达了作者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深冬之景,而《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第3段写作者攀峭壁、登危岩和放舟自流于江上的见闻感受,“履”“披”“踞”等一连串动词写出了“我”急欲一览赤壁夜景的激动和兴奋,表现出“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率真与执着。
D.最后两段写半夜见闻与归家夜梦。作者以空灵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卓尔不群的孤鹤形象,寄托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我”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选择题12分,翻译题10分)
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①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 ( )欲( )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 )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②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③,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④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
【注】①升概:这里指量酒器具。②社鼠:穴居社神木俑中的老鼠。③阤zhì:崩塌。④鲧:尧时部落首领,相传治水九年未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酒甚美,帜甚高县:悬挂
B.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怀:怀揣
C.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执柄:手扶拐杖。
D.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比周:结党营私
【小题2】将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道之士怀其术()欲()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龁之。
A.而因则B.则以则
C.则因而D.而以而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猛狗阻售”“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表达了春秋战国时士子对于治国的忧患: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
B.两个寓言故事含有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的哲理,如狗猛与酒酸之间就有某种必然关系。
C.尧想要传天下给舜,鲧和共工联名反对而被杀,鲧的结局与《山海经》里鲧治水无功而被杀的说法,很有些不同。
D.猛狗、社鼠的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小题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A.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B.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C.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D.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4分)
(2)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3分)
(3)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