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客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消忧。农人告余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B.三径荒就:就要
C.或孤舟棹:用桨划
D.聊乘以归尽化:造化,自然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木欣欣向荣
A.既自心为形役
B.舟遥遥轻飏
C.乐琴书消忧
D.农人告余春及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心为形役”,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因为家里“田园将芜”,陶渊明决定辞官归隐。
B.刚看到自家的房子,陶渊明就显得特别高兴,因为很快就能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了。
C.或弹弹琴,或读读书,或聊聊天,或种种田,这些都给了陶渊明很多的快乐。
D.顺随自然,回归田园,乐天安命,陶渊明的心灵获得了自由。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30 03:28: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目。(第1-5题,每小题2分;第6题,每小题3分)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恐急,剑,故不可立拔坚:锋利
B.而右手持匕首之揕:刺
C.自而起引:指身子向上起
D.荆轲废:倒下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行李之往来,共乏其困D.北蛮夷之鄙人
【小题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乱易整,不武
B.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若不阙秦,将取之且置土石
D.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小题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中的“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B.秋毫不敢有所
C.且君尝为晋君D.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小题5】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文章的高潮、结局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刻画了荆轲临危不惧、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
B.文段一开始写秦武阳色变振恐,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皇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们也都目瞪口呆,束手待毙。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注释:狙:猕猴)
【小题1】与“山之果,公所树与”中的“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喜,笼归,举家庆贺B.其术穷矣
C.群狙皆畏苦之D.昂其值,居为奇货
【小题2】下面句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楚人谓之狙公  (2)使老狙率以之山中
(3)群狙皆畏苦之  (4)山之果,公所树与
(5)相与伺狙公之寝 (6)一旦有开之
A.(1)(3)/(2)(4)(5)(6)B.(1)(3)(6)/(4)(5)/(2)
C.(1)(4)(5)/(3)(6)/(2)D.(1)(2)(3)/(4)(5)(6)
【小题3】翻译: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2)文中众狙对狙公的态度由 ,说明 。与此文类类似,借寓言故事来说理的文章,我们还读过柳宗元的 《    》 。(请写出作品名称)

同类题4

课外文言文阅读(22分)
说钓
清•吴敏树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注:(1)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钓而下之饵:放饵料
B.盖时始得一动逾:超过
C.注意以取之,乃一得间:间隙
D.如前之鱼,无有大者率:大多
【小题2】【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持篮往②起立伺之
B.①余疑钓不善②是得鱼小者也
C.①乃收竿持鱼归②余示篮而一相笑也
D.①手倦足疲,倚竿岸②其趣或类求得
【小题4】【小题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小鱼之窃食者也
B.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
C.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
D.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
【小题6】【小题7】下列各句中,都以具体行为表现作者“喜钓”的一组是(   )(3分)
①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②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③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④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
⑤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  ⑥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⑤
【小题8】【小题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记叙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钓者相应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动静以及钓不到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
B.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而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表明作者喜于归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
C.作者认为,有些人醉心于功名,就像一心想钓大鱼一样,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欲望,得到之后还有更多的奢求,永不满足,到死都不会停止。
D.作者用“鱼”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用具体的垂钓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更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小题10】【小题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3分)
②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文言文,完成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父异爨 迨:等到 先,庭中通南北为一  是:这
B.客庖而宴 逾:越过 东犬西吠 西,名作状,向西
C.二世 乳:喂养 庭中始为篱,为墙    已:不久
D.吾家读书久不 效:仿效 母立于兹    而:你
【小题2】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余居B.鸡栖
C.室西连中闺D.而母立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选取的材料多出自作者身边的琐事碎语,却无不浸润着他历久不忘的至情。
B.从“先是”到“凡再变矣”的描述,却蕴含着作者家道中落的浓浓悲伤。
C.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却句句动情;作者自小失母,闻之更心痛,热泪难忍。
D.作者忆及母亲往日对自己的关爱、期待和叮嘱,这一切直接引发他“长号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