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本文言文基础知识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小题1】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比去,以手阖门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距关,毋内诸侯 /来吾道夫先路也
【小题2】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秦孝公据崤函之至于颠覆,理宜然
B.则胜负之,存亡之理景公召而之曰
C.因利便,宰割天下彼垝垣,以望复关
D.非能水也,而江河可以横峨眉颠
【小题3】选出以下选项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
A.填然鼓,兵刃既接夫子欲,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B.犹且从师而问则将用彼相矣?
C.冰,水之,而寒于水身死国灭,天下笑
D.作《师说》贻之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小题4】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客有吹洞箫者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⑥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⑦甚矣,汝之不恵  ⑧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⑨而彼且奚适也    ⑩是社稷之臣也
A.①③⑥/②⑨/④/⑤⑧/⑦/⑩B.①⑩/②⑨/③④/⑤⑧/⑥⑦
C.①③/②⑨/④/⑤⑧/⑥⑦/⑩D.①③⑩/②⑨/④/⑤⑧/⑥⑦
【小题5】对下列划线固定结构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译为“为什么……呢”)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C.无乃尔是过?(译为“难道……吗”)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为“用来……的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8-15 05:37: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蒯通论
管同
使韩信竹蒯通之计,汉之为汉,诚未可知。虽然,吾不知通之所融劝信者,果何为也。
夫秦自陈涉以来,俊雄豪杰,鱼鳞杂袭,飙至而云起。战斗所伤,寡人之妻,孤人之子,屠戮人之父母。民被其毒,甚于始皇二世。
数年之间,并而归于刘、项。刘、项两雄亟战乎荥阳京索间,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于中野者,不可胜数。
当是时,天下一日不平,则百姓一日被其毒。毒之去也,待乎刘、项雌雄之决。为蒯生者,宜教信以速灭项王之策,使四海之内晏然无复战斗之危,而民安其所,则所称天下士矣。
知信之能安天下,而教之以乱,听其计,成与败未可知,而于意究何所取乎?两虎斗中原,伤人无算,不足,又驱一虎继之,彼蒯生者,抑何其不仁也。
或曰,生非为天下者也,其意专于爱信而已。君子曰:蒯生岂爱信?吾观其意,大抵自为焉已耳。何以言之?当郦生伏轼说齐,掉三寸舌,遂下七十余城,而通复说信以击之。破已服之国,不可谓仁;夺已成之功,不可谓智。内以丧其谋臣,外以劳其军旅,汉之疑信,自是始矣。
使通城爱信,不宜出此。盖自战国秦项以来,纵横捭阖之徒,无恒产而无恒心。乘天下之有事,说人主出金玉锦绣,以取卿相之尊。彼其人皆利天下之危,而不利天下之安;利天下之分,而不利其合也。蒯生承战国之风,见正下之将一,自度委质事汉,不过与陆贾、随何、郦生、平原君等,故乐天下之瓜分,已得籍以为资,而坐收其利。其始说信以击齐,是将败之于汉也,既而不成,则遂危言粟辞以触动之,必使其反而后已。其阴险叵测,盖虽高帝为其所欺,而况其下焉者与?
嗟乎!世所贵乎谋士者,为其能以排人之难也。使通诚爱信,则必思所以终全之矣。彼蒯生者,抑何其不义也。
(选自《明清散文选注》,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孤人之子,屠戮人之父母孤:使……成为孤儿
B.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结束,完毕
C.晏然无复战斗之危晏:太平,安定
D.彼其人皆利天下之危利:认为……有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民被其毒,甚于始皇二世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宜教信以速灭项王之策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何以言之至于誓天断发,控下沾襟,何其衰也
D.盖虽高帝为其所欺而身死国灭,为天下奖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说明蒯通不仁不义的一组是(   )
①天下之民,肝脑涂地 ②知信之能安天下,而教之以乱
③而通复说信以击之 ④说人主出金玉锦绣,以取卿相之尊
⑤为其能以排人之难也 ⑥故乐天下之瓜分,已得籍以为资
A.②③⑥B.①⑦⑥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真正值得肯定的士人能够为天下百姓着想,消除祸患,安定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蒯通这类人是不在其中的。
B.作者用蒯通劝说韩信攻击已经臣服的齐国为例反驳了蒯通偏爱韩信的观点:正是由于韩信采用了蒯通的建议,刘邦开始猜忌韩信。
C.蒯通劝说韩信背叛刘邦自立,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刘邦的重用,认为自己效力刘邦不过和陆贾、随何、郦生等人得到同等的地位。
D.文章极有层次地剖析了蒯通的不仁不义,揭露了其自私自利的阴险心理,论证过程中,注重引用史实,议论不流于空泛,简洁有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9分)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郑 燮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著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笔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不逮。如必不可从,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认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猎蚤出。
(选自《板桥家书》)  
【注】潍县,当时郑燮供职于此。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此文是郑燮在官署中给弟弟郑墨的第三封家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富贵人家师傅教子弟延:聘请
B.当其故而无意中与之察:明白
C.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薄暮:傍晚
D.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藐忽:蔑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失温饱,目不识丁吾尝终日思矣
B.世所传诵若属皆且所虏
C.不得直呼名且行千里,谁不知
D.训吾子弟不逮立石于其墓之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学业优秀者大多出身于贫寒家庭,而富贵子弟能够发达的所占比例很小。
B.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官员,儿子的成败可以丢在一边不管,最大心愿是儿子的同学学业有成。
C.作者是一位严父,对儿子品行要求严格,同时他不乏慈爱的一面,还主张对孩子有些奖励。
D.文末所附小诗,内容浅显,适宜儿童诵读,符合作者表达的观点,也符合书信的随意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乎!(4分)
②吾人一涉宦途,既不能自课其子弟。(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秦昭王问孙卿子①曰:“儒无益于人之国?”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势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②;居于阙党,阙党之子弟罔不分③,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王曰:“然则其为人上何如?”孙卿曰:“其为人上也,广大矣!志意定乎内,礼节修乎朝,法则度量正乎官,忠信爱利形乎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不为也。此君义伸乎人矣,通于四海,则天下应之如讙④,是何也?则贵名白⑤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夫其为人下也如彼,其为人上也如此,何谓其无益于人之国也?”昭王曰:“善!”
若夫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使贤不肖皆得其位,能不能皆得其官;万物得宜,事变得应,言必当理,事必当务,君子之所长也。
(取材于《群书治要•儒效》)
(二)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⑥,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鲁定公谓孔子曰:“学子此法以治鲁国,何如?”孔子对曰:“虽天下可乎,何但鲁国而已哉!”于是二年定公以为司空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咸得厥⑦所由司空为鲁大司寇设法而不用无奸民。
(取材于《孔子家语》)
注释:①孙卿子:荀子。②朝饮其羊:卖羊前先让羊喝饱水以增加重量。③罔不分:捕来的鱼虾或猎物不按出力多少分配。④讙:喧哗。⑤白:显赫。⑥不封:不建高大的坟墓。⑦厥:它们的。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者法先王,隆礼义 隆:尊崇
B.言必当理,事必当务 当:担任
C.制为养生送死之节 节:制度
D.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则:效法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儒无益于人之国 通于四海
B.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何谓其无益于人之国也   此之谓也
D.其孰能讥之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
谨慎地做臣子,并使他们的君主尊贵
B.其为人上也,广大矣     
儒者居高位时,作用就更大了
C.远者竭蹶而趋之
远方之人不辞辛劳地投奔他
D.能不能皆得其官
是否都能够得到他们的官职
【小题4】请用斜线(/)给《孔子家语》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
【小题6】作者为什么认为儒者可以为人师?根据《群书治要•儒效》第二段内容概括作答。
【小题7】仿照下列语段中句①的形式,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群书治要•儒效》中的很多观点能够在《孔子家语》中得到印证,如:①孔子在做中都宰时依据人们能力的强弱分配不同的职位,可以证明儒者能够“量能而授官;②_____;③_____。

同类题4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颈而观其政。而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 (《过秦论•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民弊。罢:通“疲”,疲劳
B.强侵弱,众寡暴:暴利
C.既元元之民得安其性命冀:希望
D.是以民之道牧:治理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五霸既殁,令不行天下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B.百姓穷困主弗收恤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C.天下莫不引颈而观皆出于此乎
D.天下士斐然向风而迁徙徒也
【小题3】(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C.天下百姓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是符合民心的。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变化,仍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秦王朝灭亡。
【小题4】(小题4)古文翻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废王道而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3分)
(2)內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上》)(4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与萧翰林俛书
【唐】柳宗元
思谦兄足下: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诚助太平者也。仆闻之喜甚,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
仆不幸,向者进当臲卼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况又有久与游者,乃岌岌而操其间哉。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饰,蔓延益肆。非的然昭晰,自断于内,则孰能了仆于冥冥之间哉?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恕媢嫉,其可得乎?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生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转侈,嚣嚣嗷嗷,渐成怪民。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而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悲夫!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是非荣辱,又何足道!云云不已,祗益为罪。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自料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读《周易》《困卦》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往复益喜,曰:“嗟乎!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用是更乐喑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陷如此,岂非命欤?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余又何恨?独喜思谦之徒,遭时言道。道之行,物得其利。倘因贼平庆赏之际,得以见白,买土一廛为耕甿,朝夕歌谣,使成文章。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之人矣。此在望外,然终欲为兄一言焉。宗元再拜。
【注】①蜓暄(niè wù):不安的样子。②昭晰:清楚明白。嚣嚣:众口谗毁的样子。嗷嗷:形容众声喧杂。④鴂舌:比喻语言难懂。啅噪:噪聒。⑤耕:旧称农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王生之说微:如果没有。
B.不知其端:开头。
C.是更乐喑然用:因为。
D.木铎者采取庶:希望。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这封信中虽陈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但更多地是想表明自己希望贤人掌权的政治理想和欲做“太平之人”的志向。
B.作者在信中写一些认为他贬谪处罚太轻的人,对他诽谤越来越多,并以此来讨好他的仇敌,作为进身之阶,揭露了当时的官场丑态。
C.作者写自己在永州的贬谪生活时,运用了反衬法,“炎毒”“楚越之声”,不正常的视为平常,“北人言”,正常的视为不正常,有力地控诉了黑暗社会的罪行。
D.信中明言“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但像柳宗元这样有才华的人却受尽诽谤,被贬蛮夷之地久居,对比鲜明,辛讽蕴藉。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B.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 /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C.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D.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