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一舍 一舍: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B.皆可指数 指数:用手指数出。
C.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睥睨:斜视,带有高傲的意思。
D.窃会计之余功  会计:征收钱粮等公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背,取之于蓝青于蓝。
B.今得玩之几席之上  今其智反不能及
C.不物伤性 不赂者赂者丧
D.照以明月 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小题4】登临快哉亭在哪些方面获得了“快哉”的感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8 11:06: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尝读六国世家,怪天下之诸侯,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势也。

……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莫如厚韩亲魏以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怪天下之诸侯 窃:偷窃
B.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 名:归罪,责备
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泰 摈:排斥,抗拒
D.以助其急   阴:暗地里,暗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不知天下势也     悟已往不谏
B.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曰:至人无己
C.五倍之地,十倍之众 处涸辙犹欢
D.不知出此,乃贪疆埸尺寸之利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始流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而乃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B.而乃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诸侯已自困矣。
C.而乃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D.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针对六国灭亡的历史深入思考,认为六国应该会有可以保全自己的策略。
B.苏辙立足于六国“不知天下之势”这点,从战略上对诸侯形势进行了详明的辨析。
C.苏辙批评的对象只是齐、楚、燕、赵四国,说他们目光短浅,贪图尺寸之利。
D.文章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论证精辟,观点明晰,在结尾表示了自己的惋惜之情。
【小题5】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
(2)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②陂陁(pō tuó)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③褰裳:提起衣服。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1)子瞻杖策载酒  (2)酌酒相 (3)然将西山 (4)西山之始具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子瞻迁于齐安,于江上。
B.闻子瞻至,幅巾迎笑。
C.北虽敬,实则愤怒。
D.妾不帛,马不食粟。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2)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小题4】下列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武昌诸山中的西山和寒溪,风景秀美,吸引苏轼屡次前往。
B.苏轼到齐安后,徜徉山水,结交朋友,保持着他一贯的豁达洒脱。
C.苏轼营建九曲亭的初衷是为了让上山的老百姓能够有一个小憩的场所。
D.苏轼在原来废亭遗址上伐树辟地,九曲亭因此得以完工。
【小题5】请比较本文与《前赤壁赋》主旨的异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今家诫叙
苏辙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 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子之子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 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诗》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注】 ①泂:从远处。②挹:舀。③餴饎:煮饭,烹煮泰稷.④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则谏,否则去    去:离开
B.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 肖:孝顺
C.为《贤母录》,以致其意 致:表达
D.吾病焉,是以为此  病:遗憾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之于子也/不知东方之既白
B.皆有礼存焉/然力足以至焉
C.无憾而后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以遗天下之人/但以刘日薄西山
【小题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能表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的一项是
①岂弟君于,民之父母
②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③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④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⑤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
⑥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B.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C.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D.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苏辙为孙景修所作的《古今家诚》所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于孝、慈等人伦观念的理解。
B.《古今家诚》属于家训一类的著作,是孙景修有感于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启发人们的慈孝之心而作的。
C.文章作为一篇序文,写得深情动人,在记叙的过程中,苏辙引用《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说法来表现父母无私的爱。
D.作者对孙景修编写的《古今家诚》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这本书推广流传于天下是一定行得通的。
【小题6】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2)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
(3)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