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一)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 告子下· 一六》)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 尽心上·四十》)
(二)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注释)①达财:就着学生本有的才质加以指点,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财,同“材”。
②私淑艾:淑,拾也。艾,同“刈”,取也。私下拾取以修养自身。
【小题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提倡教育方式应多样,他所说的教育方式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不同特点。
B.孟子认为人只有接受了“时雨化之”、“成德”、“达财”、“答问”、“私淑艾”等教育方式,才能成为君子。
C.“有成德者”这种教育方式,是指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D.孔子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见孺悲,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瑟弹唱,有意让孺悲听见。
【小题2】(小题2)材料(二)中孔子对孺悲的教育方式与材料(一)中孟子所阐述的哪一种教育方式相似?请说说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1-06-20 02:49: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
吕不韦纳秦太子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秦子异人质于赵,处于卯城。故往说之口:“子傒 ¹ 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约,自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子使秦,必来请子。”
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²。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陵崩,子傒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赵未遣,不韦说赵曰:“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使秦而欲屠赵,不顾一子而留计,是抱空质也。若使子异人归而得立,赵厚送遣之,是不敢倍德畔施,是自为德讲。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赵乃遣之。
异人至,不韦使楚服见。王后悦其状,高其知,曰:“吾楚人也。”而自子之,乃变其名曰楚。王使子诵,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王罢之,乃留止。间曰:“陛下尝车于赵矣,赵之豪桀,得知名者不少。今大王反国,皆西面而望。大王无一介之使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境早闭晚开。”王以为然,其计。王后劝立之。王乃召相,令之曰:“寡人子莫若楚。”立以为太子。
子楚立,以不韦为相,号曰文信侯,食蓝田十二县。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秦邑。(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⒈ 子傒,秦太子,异人之异母兄也。
⒉ 朝生,指木槿花,朝开暮落,其命不寿。
【小题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日约,自为粪土违背,违反B.王后请而立之真挚地,诚恳地
C.陛下尝车于赵矣停止,停留D.王以为然,其计以……为奇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子使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B.赵未遣负青天而莫夭阏者
C.不韦使楚服见某所,母立于兹
D.大王无一介之使存之安能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吕不韦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又是一个渴求功名的政治投机者,目光长远,善于游说谋划,结交、辅佐在赵国作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B.阳泉君作为王后的弟弟,富贵显赫,但在秦国当时的朝局下,也面临着潜在的巨大祸患。
C.赵国本来是不放人质的,但吕不韦游说赵国,说秦国如果要是和赵国撕破脸,光靠一个人质是没用的,还不如现在送人质回国,可以趁机捞取一笔丰厚的赎金,还能有恩于人质。
D.秦公子异人穿着楚人的服装去见王后,博得了本是楚人的王后的欢心,被王后当作儿子来对待,并被重新改名叫“楚”。
【小题4】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充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2分)

(2)子异人,秦之宠子也,无母于中,王后欲取而子之。(3分)

同类题3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
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慎人》)
【注释】①糁:野菜羹里掺的米粒。②宰予:孔子的弟子,字子我。③逐于鲁……穷于陈、蔡:这几句概述孔子周游列国时遭遇到的各种困辱,其中包括在宋国被追杀。④由与赐:子路名仲由,子贡名端木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予备矣 备:通“惫”,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B.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 丑:羞耻
C.孔子憱然推琴  憱:高兴
D.今丘也拘仁义之道 拘:这里是“固守”的意思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   喟然而叹曰
B.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 处贫贱之地而不能屈节以求伸
C.由与赐小人也  今丘也拘仁义之道
D.临难而不失其德 于丘其幸乎
【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子贡和子路认为,迫害夫子的人还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夫子不应成天歌舞不绝。
B.颜回觉得子贡和子路私下里对夫子的评价很不礼貌,因此到屋里向夫子汇报情况。
C.孔子用霜雪之后松柏依旧茂盛来打比方,意在说明面对挫折也应保持高尚的品德。
D.孔子提及桓公、文公、越王都有过逆境,说明“陈、蔡之厄”也未必是不幸之事。
【小题4】文中的“穷”是“困境”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材料中所体现的孔子有关“困境”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思问于仲尼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仲尼曰:“非不欲也,不明也。其君以誉为赏,以毁为罚,贤者不居焉。古之笃道君子,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惧之?”
卫君言计是非,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君曰:“何故?”对曰:“人主自,则众谋不进。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臣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夫不察事之是非,而说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民弗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君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无非。”君曰:“寡人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对曰:“希旨容媚,君亲之;中正弼非,则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贵贫贱者,君也。孰肯舍其所以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是故竞求君之心,而莫有君之非者。此臣所谓‘无非’也。”君曰:“然乎,寡人之过也,今知改矣。”
君谓思曰:“贤固寡人之所愿也,必用以治政。”思曰:“卫国非无贤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将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曰:“必以实。”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问曰:“其父祖何也?”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爱,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子思言于卫君曰:“苟变,其才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率得此人,则无敌于天下矣。”君曰:“吾知其才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何也?知其所妨者细也,卒成不訾之器。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臣闻明君之政,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四封之内,孰敢不化?”卫君再拜曰:“谨受教矣。”
(取材于《曾子·任贤》)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主自   臧:认为好
B.民弗也   与:和
C.是故竞求君之心    射:猜度
D.而莫有君之非者    非:批评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亲之 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B.君将名取士耶   木欣欣向荣
C.则臣所谓有贤才不见用   今人有大功击之
D.犹大匠用木也   鹏徙于南冥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不居焉:贤者不做这种事
B.寡人知其不肖:寡人知道他们不谦虚
C.卒成不訾之器:最终能制成珍贵的器具
D.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捍卫都城的大将
【小题4】下列对君子的描述,与文章第一段中“古之笃道君子”最符合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B.君子慎其独也。(《礼记》)
C.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司马迁《史记》)
D.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孰肯舍其所以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
②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
【小题6】在如何为政的问题上,本文的哪些观点与下面这则《论语》一致?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