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思问于仲尼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仲尼曰:“非不欲也,不明也。其君以誉为赏,以毁为罚,
贤者不居焉。古之笃道君子,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惧之?”
卫君言计是非,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君曰:“何故?”对曰:“人主自
臧,则众谋不进。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臣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夫不察事之是非,而说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民弗
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君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无非。”君曰:“
寡人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对曰:“希旨容媚,
则君亲之;中正弼非,则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贵贫贱者,君也。
孰肯舍其所以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是故竞求
射君之心,而莫有
非君之非者。此臣所谓‘无非’也。”君曰:“然乎,寡人之过也,今知改矣。”
君谓思曰:“贤固寡人之所愿也,必用以治政。”思曰:“卫国非无贤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将
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曰:“必以实。”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问曰:“其父祖何也?”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夫之子,无所用之。
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
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爱,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子思言于卫君曰:“苟变,其才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率得此人,则无敌于天下矣。”君曰:“吾知其才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
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何也?知其所妨者细也,
卒成不訾之器。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
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臣闻明君之政,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四封之内,孰敢不化?”卫君再拜曰:“谨受教矣。”
(取材于《曾子·任贤》)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主自臧 臧:认为好 |
B.民弗与也 与:和 |
C.是故竞求射君之心 射:猜度 |
D.而莫有非君之非者 非:批评 |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不同的一项是
A.则君亲之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B.君将以名取士耶 木欣欣以向荣 |
C.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D.犹大匠之用木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不居焉:贤者不做这种事 |
B.寡人知其不肖:寡人知道他们不谦虚 |
C.卒成不訾之器:最终能制成珍贵的器具 |
D.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捍卫都城的大将 |
【小题4】下列对君子的描述,与文章第一段中“古之笃道君子”最符合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
B.君子慎其独也。(《礼记》) |
C.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司马迁《史记》) |
D.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
【小题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孰肯舍其所以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
②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
【小题6】在如何为政的问题上,本文的哪些观点与下面这则《论语》一致?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