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继上海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后,西安市在9月1日起实施垃圾分类,标志着我国城市开始进入垃圾分类时代的到来。垃圾分类也纳入法制框架。西安市垃圾分类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拉圾、其他垃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城市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B.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
C.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D.减轻城市生活垃圾量
【小题2】西安市推行垃圾分类后,对于实现垃圾分类目的性最关键的因素是
A.制定法律保障B.垃圾资源化处理
C.加强宣传教育D.分类运输的推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11-24 05:20: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近年来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目前我国城市年产生活垃圾达4亿多吨,严重威胁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抛弃的垃圾,总有一天会反噬我们自己和社群。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能否作为化肥使用的“两废”分类,到1999年的“无机、有机和有毒有害”三分类,如今实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分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疑惑。台北市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始终贯彻垃圾按照一般垃圾、资源类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其中资源类可回收垃圾由政府免费清运,一般垃圾按专用垃圾袋收费清运,形成了“多扔垃圾多出钱”的垃圾收费机制。2004年对一般垃圾中的厨房垃圾又分为“养猪厨余”(剩菜剩饭类垃圾)和“堆肥厨余”(未经烹调的菜根菜叶垃圾)两小类。台北市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实行全民动员,垃圾日均量由2000年2970吨到2009年的1009吨,到2010年台北已实现垃圾零掩埋的目标,曾经规划的新垃圾填埋场已无需兴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垃圾分类处理
A.降低资源浪费率B.增加了垃圾的污染
C.降低了环境质量D.增加了垃圾的数量
【小题2】导致上海市和台北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果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居民饮食结构差异B.政府激励约束差异
C.居民文化素养差异D.处理垃圾能力差异
【小题3】在减轻生活垃圾危害中,公众可普遍参与的行动是
A.少用一次性用品,有序分类投放垃圾B.及时填埋垃圾,减轻垃圾造成的污染
C.垃圾堆肥回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D.建立垃圾发电厂,实现废弃物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