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8分)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容?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欧阳修《秋声赋》)
【小题1】①.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
②.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2分)
【小题2】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
①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②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2-11 04:09: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鸟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抉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节选)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为其也然:这样
B.鱼虾而友麋鹿侣:伴侣
C.匏樽以相属举:举起
D.羡长江之无穷:尽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体现“客”心情的“悲凉感伤”的一组是(    )
① 其声呜呜然 ②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③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⑤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⑥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⑤⑥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一起饮酒乐极,扣舷而歌,抒发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象征。
B.哀怨悲凉的洞箫乐音响起,原先洋溢的欢乐气氛顿失,文章也因此转入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追溯和感怀。
C.作者借“客"之口极力称赞曹操这样的英雄,其实是委婉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感伤。
D.作者羡慕长江流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不明白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充满矛盾和痛苦。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节选自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和B.余所者   诛:铲除
C.牧以谗诛   洎:及D.余以为此未足以信陵也   罪:罪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今悉兵临赵
B.二败三胜   使祸不在赵,在他国
C.斯用兵之效   未有岌岌于此者
D.为秦人积威所劫   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诚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甲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如燕国起初全力反坑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C.乙文中作者赞同窃取魏国的兵符去分解六国的灾难的做法,因为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而赵、魏又是楚、燕、齐等国的屏障。
D.乙文中“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自古以来一直传为美谈,但文中说评论历史的人认为“窃符”这件事信陵君是有罪过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 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霏云敛:消散
B.丰草绿缛而争茂绿缛:碧绿繁茂
C.物过盛而当杀:衰败
D.有动于,必摇其精中:内心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盖夫秋为状也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B.草拂之色变涂有饿莩不知发
C.忧其智之不能守或匪亲
D.常肃杀而为心初淅沥萧飒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文体上属文赋,既有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
B.作者吸收前人种种说法,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极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
C.文章对秋状的描绘,是为了反衬秋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D.作者采用了排比、对偶、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万物的摧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①比去,以手阖门(    )②吾妻来归( )③殆有神护者(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鸡栖于厅 而母立于兹
B顷之,持一象笏至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而母立于兹     久不见若影
D庭中通南北为一 先妣尝一至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同类题5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一 ②庭中始为篱,已
③一日,大母余曰 ④君子之也,如日月之食也
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B.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相同。
C.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不同。D.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相同。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墙,凡再变矣 已:已经B.妪谓余曰 每:每次
C.先妣之甚厚 抚:抚养D.令人长 号:哭
【小题3】选出疑问句不同的一项(    )
A.儿寒乎?欲食乎?B.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壮士,复能饮乎?D.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小题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墙往往而是——隔墙到处都是
B.某所,而母立于兹——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
D.令人长号不自禁——让人长久地号叫禁也禁不住
【小题5】能够表现祖母关怀孙子的一组句子是(    )
①某所,尔母立于兹。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④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而朝,他日汝当用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小题6】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分了家,院中开了许多小门,一变再变,院中有许多墙壁了。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有一天能考上官,并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