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甲】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乙】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运:转。
【小题1】找出乙文中的两个成语。
【小题2】结合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战争的看法有何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8 03:52: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任光禄竹溪记
明·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①徼(jiào):边界。②光禄:官名。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其所生之地穷:追究或千钱买一石
B.或而去焉芟:除去
C.吾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意:意图
D.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味可好臭:气味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江南人斩竹薪之②与嬴不助五国也
B.①而不欲告人欤?②木直中绳,輮为轮
C.①甥为我记之②自不变者而观之
D.①此其竹,必有自得焉②多在庾之粟粒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对任光禄的人品进行肯定的一组是
①尤挺挺不妄与人交
②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③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
④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⑥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⑤
【小题4】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引用俗语,说明世上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以远近多寡而论高下贵贱。作者用反诘语气,表达了他对世俗偏见的不满之情。
B.任光禄虽身处江南,却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而在园中遍植以竹,并自号“竹溪主人”,是个不苟合流俗、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
C.这篇小品文,详细描写竹溪景物,并借题发挥,通过人们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的对比,针砭了世俗,赞扬了任光禄君孤高独立的人品。
D.本文名为记,却不受形式束缚,别具一格,有独特的思想见解,且能直抒胸臆,是体现作者自然而成的创作风格的富于本色的好作品。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3分)
(2)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4分)
(3)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黄杨树子赋(并序)  欧阳修
夷陵山谷间,多黄杨树子。江行过绝险处,时时从舟中望见之。郁郁山际,有可爱之色。独念此树生穷辟,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不知其惜,作小赋以歌之。
①若夫汉武之宫,丛生五柞;景阳之井,对植双桐。高秋羽猎之骑,半夜严妆之钟,凤盖朝拂,银床暮空①。固以葳蕤近日,的皪②含风,婆娑万户之侧,生长深宫之中。
②岂知绿藓青苔,苍崖翠壁,枝蓊郁以含雾,根屈盘而带石。落落非松,亭亭似柏,上临千仞之盘薄③,下有惊湍之濆激④。涧断无路,林高暝色,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江已转而犹见,峰渐回而稍隔。
③嗟乎!日薄云昏,烟霏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徒以窦穴风吹,阴崖雪积,哢山鸟之嘲哳,袅惊猿之寂历⑤。无游女兮长攀,有行人兮暂息。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乃知张骞一见,须移海上之根;陆凯如逢,堪寄陇头之客。
(注)此赋为作者贬官夷陵途中触景生情而作。①羽猎之骑:禁卫骑兵。半夜严妆之钟:宫中报晓钟声,催促宫女早起梳妆。凤盖:天子所乘之车。银床:井栏。②的皪:鲜明的样子。③盘薄:高大的样子。④濆激:汹涌激荡。⑤哢:鸟叫。嘲哳:鸟鸣声。寂历:寂寞。
【小题1】赋是一种介于 之间的文体,特点是 。诗赋前的小序一般交代写作时间、地点,本赋的序还交代了
【小题2】对全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描写生于宫中的柞树、梧桐,得日月光华生长华茂,为下文写黄杨树作映衬。
B.第②段运用清新华丽的语言,描写悬崖峭壁上的黄杨树,意境昏暗苍凉,孤独惨淡。
C.第③段写黄杨所处境遇,赞叹张骞见了它会将它移植中原;陆凯见了会折一枝寄友。
D.作者在这篇小赋中描写了孤独而坚贞的黄杨树,借此表达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精神。
【小题3】分析第②段“岂知”二字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赏析第③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5】分析作者写作此赋时的心情变化过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无储粟,生所资 生:维持
B.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C.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聊化以归尽 乘:趁着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家叔余贫苦  取之百金,使工药之
B.事顺心 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
C.将有事西畴  月出东山之上
D.胡为乎遑遑欲何?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时间很短暂,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贯,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达观地面对生命。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人事,苦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